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2017-10-20张洁净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张洁净

摘 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是贯串整个小学阶段的常见题型,应用题的训练有助于小学生将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这是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之上,鼓励学生多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的公式定理等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38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型是很常见的,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这是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应用题这种题型首先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学生认字比较少,理解力差,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时给学生解释清楚,最好是在出题的时候就用小学生能够懂的语言和方式来传递题目的信息,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理解力增强,教师可以再对应用题的描述方式加以调整。应用题的训练是逐渐开展的,不能让学生一下子蒙了头,感到应用题很难,毫无头绪,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熟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容易理解,才能有效地将原理实践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一、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将应用题用灵活的方式呈现出来

小学生的理解力在六年当中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刚入小学的学生识字不多,这个时候的应用题该如何呈现?当然是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了。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不同进行调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呈现应用题要考虑到他们的思维方式。由于抽象思维发展还很不足,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呈现应用题最好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对话等方式来呈现,这些方式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直观形象,图文并茂,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学习的注意力也会有很好的提升。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呈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在图文并茂的同时增加数学语言的比重,这是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的重要过程,当然,也不能抛开形象直观的方法,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形式,也可以用一组图片来呈现学生活动的场景,还可以用文字叙述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静为动,让学生在多说一说的基础上感悟出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多种条件和缺乏条件的应用题让学生去比较和选择,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考,开发大脑的潜能。

二、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技巧,从认真审题开始

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个步骤,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就是没有走稳第一步,审题不清晰,对问题不理解的情况下就进行接下来的步骤了。所以,应用题出错,很可能并不是因为这道题有多么难,而是因为其中描述所涉及的数据多寡,具体情境和数字关系的复杂程度,当然还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影响。审题首先就要读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可以慢些读,多读两遍,在一边读题一边思考的过程中掌握题中所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发展经过如何,这就是找到常说的应用题的条件。再找到结果如何,则是所讲的问题。要想弄清楚题中给定的条件是什么,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仅要边读边想,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草图或线段图来辅助理解,这样能把题目里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直观化,把抽象的东西摆在眼前,便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题意。所以,经过了审题这个步骤,接下来就可以按照审题得出来的思路遵循正确的步骤来答题了。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探究应用题的解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低效做法,真正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只有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对数学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如果只是对教师所教知识的简单接受,那么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也就不再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探究,也要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例如,对同一个知识点而言,有的学生理解得快,会用某种方法很快地解决,有的理解起来却相对困难,这表明什么?表明学习的主体是不同的,他们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不同,开展有效的教学指导。一道应用题呈现出来之后,先带领学生学会审题,再用鼓励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寻找解题的思路,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沉得住气,否则学生仍不能深入思考,自主探究也就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应用题自主探究的训练,教师可以每天给学生留几道应用题作业,让他们在家里用充分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得到长期的锻炼。

四、做好知识迁移工作,灵活解决应用问题

要学会有效解决问题,只有数学的知识还不够,因为知识和现实总是有一段距离,所以,教学中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会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或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如:在学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后,设计这样的习题:“蔬菜专业户王大伯有一块地,面积是2400平方米,要种一些蔬菜,请你帮忙出出主意,种哪些蔬菜?按什么样的比例来分配?并算出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如何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呢?首先我们可以确定问题情境是清晰、明确的,条件也很清楚,解题策略却不是非常明朗,这就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考查的作用了,对很多学生来说,这就比较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積极地寻找资料,或者求助家人,以便有效地解决这道应用题。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和训练首先要建立在对学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和讲解方式方面才能更有针对性,保证用小学生能懂的语言来交流。另外,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去理解思考,发挥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陈梅.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改编研究[D].温州大学,2015.

[2] 田军.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 学周刊,2014(5):169.

[3] 王宝红.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策略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3(28):38.

[4] 潘小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浅析[J].科教文汇(下旬),2012(8):123-124.

[5] 刘友红.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5):64-65.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