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白肉灵芝栽培关键技术

2017-10-19

食用菌 2017年5期
关键词:套环白肉麦粒

谢 荣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

市场上的灵芝或者灵芝产品主要是赤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和松杉灵芝。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是新发现的种类[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的白肉灵芝活性物质分析与功效研究[5],目前白肉灵芝药效作用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2,3]。为实现西藏白肉灵芝产业品牌化发展,规范化繁育菌种和标准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持,笔者总结了自2012年驯化栽培[4]至今,白肉灵芝(保藏菌株X033)在西藏拉萨地区菌种制作、温室栽培关键技术。

1 菌种制作

1.1 菌种制作流程种源(组织分离)→母种(试管)→原种(试管转麦粒)→栽培用种(麦粒转麦粒)→栽培袋(麦粒转木屑+棉子壳)。

1.2 麦粒原种批量制作石灰水浸泡2~4 d,3~4 d期间须换水、翻搅,防止麦粒泡烂,容器均为250 mL聚丙烯组培瓶,菌种量少,栽培种转接率1∶4~1∶6,因口径较大,在接种室内,容易交叉感染,因此,接种工具须一瓶一更换。

1.3 栽培种制作主料预处理青冈木屑加工为0.5~1.0 cm方块,预先浸水(添加石灰,石膏各1%),堆沤3 d软化处理,防止木片浸水不透,成为污染源。

将培养料按表1比例调配、拌料,调pH8,料含水量60%~65%(判别方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培养料,如有水渗出,含水量在50%~55%;用拳攥培养料,如有水连续滴下,含水量在65%以上)。冲压式装袋机填装于17 cm×36 cm×0.005 cm聚丙烯折角塑料袋,检查无破损袋后插入打孔棒。装料掌握在15~20 cm,袋口用套环、套盖及两个无纺布滤片封口,套环距袋肩2 cm以上空间。周转料包提袋口套环,确保密封,避免料包磕碰和过分挤压。

表1 各级菌种主要参数

2 灭菌与接种

2.1 灭菌料袋竖放于周转筐,立式码放灭菌车上,多次排冷,梯度升温,确保袋料内温度达标。高压灭菌:0.02~0.05 MPa,排冷9次,105℃;0.065 MPa 30 min,115℃;0.115 MPa 40 min,121℃;0.148 MPa 70 min,焖90 min。

2.2 接种接种台和接种箱,在接种前、后必须清洁台面,再用来苏尔、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种前,密闭气雾消毒或开紫外灯及风机过滤系统。专用工作服要保证清洁,正面悬挂于更衣缓冲间,并进行紫外灯消毒30 min。接种工具用纱布包好,封装于铝盒内与料袋一起灭菌,料袋和接种工具及菌种需在紫外灯下消毒处理30 min。接种工具和料袋必须冷却至30℃以下方可接种。料袋在灭菌结束,放尽余气、气压归零,自然降温散热或转运至冷却室排风散热,以免内外温差过大冷凝水过多,影响菌丝萌发。

图1 建畦覆土埋袋

操作人员接种前双手必须进行“一清(流水、肥皂)、二洗(来苏尔或甲酚皂)、三消毒(75%酒精擦拭手指)”,进入缓冲间前,换鞋或戴鞋套,进入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戴口罩、头套,进入洁净室接种,更换菌种瓶和接种工具及菌包周转盘时,要用75%的酒精喷洒或擦拭表面,接种操作做到“轻、快、准”,在超净台或层流罩下操作,须保证风机系统开启,菌种不得长时间置于超净台或层流罩外操作。操作人员在洁净室接种未完成之前,不得随意进出,凡进出一次,必须关好门、更换工作服、清洁消毒,接种时不得接打电话。连续接种时间不超过2.5 h,否则洁净室净化风机循环系统净化度会降低。

3 发菌与埋袋

3.1 发菌层架式立袋发菌,不超过4层,环境温度20~28℃,暗培养,每天通风2~3次,上风口进气、下风口排气,库内顶部设内循环电热加温风机。集中批量制袋时间7月下旬-12月下旬,3-4月拉萨风季,气温回暖,不宜制菌袋。

3.2 埋袋用来埋袋的日光温室(7 m×60 m),需设顶通风口或后坡通风窗,前风口距温室前脚地面50 cm。拱架上设微喷灌,储水桶或抽水泵出水方向需设滤清器;遮阳网内遮阳,遮前风口,勿遮顶通风口。

3.2.1 埋袋前准备 一个月前翻耕土壤,清除杂草、石块,撒石灰浇透水,晴天日光暴晒数日。南北向建畦,畦宽1.0~1.2 m,畦深15~20 cm,畦间排水沟宽30~50 cm,深30 cm,畦底和畦沟撒石灰粉消毒。每畦正对后墙码放3~4层,每畦埋袋100~120个,菌包完熟贮藏1个月以上,须四周刺孔再埋袋。

3.2.2 埋袋时间 6月下旬至7月下旬期间,昼夜温差小于5℃,埋袋时间不宜晚于7月,4月地温回暖,开始埋袋。5~8月昼夜温差逐渐缩小,是定植出芝最佳时段。

图2 墙式覆土埋袋

3.2.3 埋袋方式 有建畦立袋覆土和墙式码放覆土两种。

建畦立袋覆土方式,是将菌包去套环套盖,埋入地下一头的塑料袋剪去三分之一,上部剪去菌袋中间套环部分,以能露出培养料为度,用经消毒的刀片去老菌皮,清洁干净,菌包竖立,一行5~6个,间距5~10 cm,行间距20 cm(图1)以上,因向光性行间距缩短,前后芝盖易粘连,菌包四周均填上沙壤土,厚度1~2 cm,刚能盖到菌包中间部位即可,用水浇透土表,在上面再搭一层遮阳网保湿。

墙式码放覆土方式,是将菌包去套环套盖、老菌皮和部分菌袋,培养料露至袋肩位置,菌包完熟贮藏1个月以上,须四周刺孔。自日光温室后墙向温室前角,两排菌包口对口排布,间隔一个菌包的距离,每排袋与袋间隔2 cm,挖取两排袋底边土壤向两排菌包中间填土覆盖,露出至袋底2 cm,底层排布覆土完毕,第二层在底层上交错码放,每包向填土方向缩进2 cm,以此类推,5~7层即可(图2)。和建畦立袋覆土相比,至少300袋一垛,增加1倍的埋袋量,袋底划口、定向控制、交错出芝,便于收集孢子粉、二潮芝商品化。

4 出芝管理

菌包覆土后原基形成前,要保持畦面始终湿润,每天喷水2~3次、通风 1~2次,空气相对湿度65%~70%,温度为25~30℃,最高不可超过32℃,棉被卷至前通风口通风,午后高温时段加强通风和喷水降温,卷至顶通风口,通风半小时,低于25℃,放下棉被保温、避光。

原基形成、芝蕾分化及芝柄伸长期,不需卷被通风,芝蕾形成后,如不为观赏用,原基留一个即可。芝盖伸展期到子实体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应逐渐降低,光照强度逐步增加,白天非高温时段可卷起棉被透光增温,加强通风次数和时段,夜间放下棉被至前通风口,减少昼夜温差。

当芝盖周围黄色的生长圈逐渐转为棕红色,但尚未有孢子弹出时,即可套袋收粉,喷水改沟灌,保持土壤湿润。孢子分两次采收,检查袋内孢子粉是否霉变,用专用的软毛刷将纸上的和袋内的灵芝孢子粉刷到专用的容器,烘干、分筛杂质。

芝盖边缘全部转为棕褐色,边沿开始内卷,质地木质化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要用手握住芝柄底部,在芝柄基部约1 cm处用剪刀剪下,并清除泥土等杂物。建畦覆土栽培主要采收头潮芝,第二潮灵芝产量低、品质较差。

猜你喜欢

套环白肉麦粒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烹饪大师话名肴
单手大刀片白肉
环槽铆钉套环对连接强度影响研究
KD403:碗盖和桶装泡面
从麦粒到面包
起重套环的胎模锻造工艺
蒜泥白肉
麦粒儿的承诺
“套环”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