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解题过程 提高学习能力

2017-10-18雷梅玲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

雷梅玲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只有做到关注过程,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程知识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一次突破与飞跃。“课标”指出,“方程中反映的数学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将帮助人们更准确、更清晰地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它降低了分析、推理的难度,符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不仅在小学非常重要,在初中“代数知识”的学习,乃至高中的数学学习,它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高小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贯彻“课标”的基本体现,更是为学生全面、持續发展服务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画图分析;应用意识

一、当前小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现状及问题

1. 寻找等量关系困难

这两道试题,学生的得分率虽然不低,但认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大部分在于写出等量关系这一环节。我们也进行过大量的调查,并跟踪学生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学生的错误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所写的等量关系与所列的方程不相对应;二是等式两边数量并不相等;三是写不出等量关系。

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只停留在模仿的水平。教师对这些知识的教学,可能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性目标的落实。

2. 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混淆

对用方程解题不敏感,这或许与“先来后到”有很直接的关系。小学阶段,学生先接触到的是算术方法,长期的解题思路训练,让孩子更执着于算术的观念。所以,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所列的方程与算术方法差不多,只是在等式的左边或右边多了一个未知数。如:x=540÷60%,48×(1-20%)=x,x=800-360等,显然,学生长期以来所接受的算术思维训练,已造成其对方程解题思维存在障碍。

二、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基于以上现状与问题,我们该如何建立正向思维确定等量关系,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1. 强化等量关系的训练,渗透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解答题的求解,是一种建模过程,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学生刚接触方程时,方程并不是很受欢迎。但算术解法需要通过推理缩短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之间的距离,在高年级一些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问题中,用这样的思路往往比较困难,而方程是通过等量关系把问题表示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思维过程是顺向的,能有效地化解这个困难。

首先,熟记一些常见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及计算公式。要求学生熟记小学阶段学习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及公式(如: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总收入-支出=剩余,原价×折扣比率=现价,大数-小数=相差数,以及一些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等),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从而顺利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如:“甲、乙两地相距320 km,小王骑电动车,以每小时15 km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老王驾驶汽车,以每小时65 km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他们几小时后相遇?”如果学生对“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这个基本数量关系记得牢固,那么就能顺利写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重视关键句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题中的关键句,再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这样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如:“爸爸从厦门乘坐飞机到武汉,飞机票打七折后是630元,厦门到武汉飞机票的原价是多少元?”教师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打七折”的意思是指“现价占原价的70%”,从而找出“飞机票的原价×70%=飞机票的现价630元”的等量关系。又如:“3月12日是植树节,四、五年级的同学去植树,四年级植树棵数占总棵数的40%,五年级植树棵数占总棵数的60%,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45棵树,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通过关键句“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45棵树”可写出“五年级植树棵数-四年级植树棵数=45棵”这样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可见,如果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来分析问题与思考问题,一定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借助画图方式帮助分析,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直观图的应用价值是非常广泛的,引导学生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淘气和笑笑共有100张粘贴画,其中淘气比笑笑多50%。淘气有多少张粘贴画?”这道题目用算术方法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如果先画图分析,就能突破这个难点(如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淘气的粘贴画张数相当于笑笑的(1+50%),如果假设笑笑粘贴画张数为x张,那么淘气粘贴画张数就为(1+50%)x张,可列方程:(1+50%)x+x=100。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淘气的粘贴画数量与笑笑的粘贴画数量的比为3∶2,如果假设1份粘贴画为x张,则笑笑有2x张,淘气有3x张,可列方程2x+3x=100,进而解决问题。

又如:“一套故事书的进价加上30元是定价,乐乐买这套故事书打八折,书店还赚了10元,这套故事书的进价是多少元?”这是一道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问题,如果没有借助图形来分析,很多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题意的。如果画线段图分析(如图4),就不难看出:定价的20%=30-10,那么如果这套故事书的定价是x元,则这套故事书的进价为(x-30)元。这样可列出方程:(1-80%)x=30-10,从而解决问题。

借助画图方式帮助分析问题,能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能把隐性的数量关系显性化,能形象地表现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阵地。

3.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方程思想

从发展学生代数思维的角度来看,在学生学习了方程之后,即使能够很快用算术方法解答出来的简单问题,也应当强调用方程的思路来思考。因为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学生往往只是关注四则运算的意义,而不是表征问题情境的数学结构。因此,小学阶段的方程教学,要重视树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如:“用一根36分米长的彩带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学生能够很快列出算式“36÷4”来解答。我们可以继续要求学生找出其他的等量关系(如:正方形的边长×4=周长,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再列出方程来解答。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每道题都可以找出三个相等的数量关系,根据这三个等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三个方程。还可以通过一题双解的练习训练,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如:“花店运来一批鲜花,第一天卖了40%,第二天卖了50%,比第一天多卖了100朵。花店一共运来多少朵鲜花?”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答,并从中发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和算术思维的弊端,形成对方程思维优势的深入认识。久而久之,学生每一次遇到问题,都有双向思维,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把方程的应用意识强化于心中,为今后“代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对思维过程进行剖析,分析学生的困惑之处,错误之因,从而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是贯彻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
浅谈初中数学应用教学的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应用意识与优生的培养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策略分析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