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一年级古诗教学

2017-10-17鲍道宏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部编本纲要教科书

鲍道宏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25)

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一年级古诗教学

鲍道宏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25)

一年级处于小幼结合阶段,古诗教学总体上应以感知为主,尽量避免知性解析过多过深。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下,古诗教学的基本原则,强调“感知”,又不拒斥“知性”介入,有些不可缺少的提示还是需要的。但教师讲得太多太深,过早惊扰了童真,反而会让一年级学生失去古诗学习兴趣。古诗教学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核心素养;部编教材;古诗教学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本”)一年级上下册语文基础上修订完成的。与之前使用的教科书相比较,“部编本”教科书中所选古诗的变化是明显的。

本文拟对两个版本一年级上、下册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数量、篇目以及定位进行比较,探讨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下,部编本一年级古诗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两版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古诗篇目及编排

两个版本一年级语文教科书收录的中国古代诗歌,变化较大,现以表格形式比较如下:

注:本表仅限于“人教本”与“部编本”一年级上下两册语文教科书范围内比较。所谓“移除”等表述,若是由“人教本”中一年级上、下册移至“部编本”其他年级,也算移除。其余类推。

从上表看出,相对于“人教本”,“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总数七篇,比“人教本”多两篇。但两个版本作为“课文”用的古诗,都是两篇。也就是说,“部编本”多的是“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部分的两篇。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总数六篇,比“人教本”多两篇。但“人教本”选四篇作课文,“部编本”三篇。“人教本”没有编入“日积月累”的古诗篇目,“部编本”编入三篇。实际上,作为课文的古诗,“部编本”反而减少,增加的都在“日积月累”部分。

总体上,“部编本”教科书编选的古诗篇目与“人教本”相比明显增加。

二、“部编本”古诗编选思路探析

对“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古诗编选思路探析,有两个较为可靠的分析依据:一是教育部印发的、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二是结合“部编本”与“人教本”的修订变化。

《指导纲要》提出,“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适时启动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的研究论证、试点探索和推广评估工作。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1]《指导纲要》是2014年3月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2011年有过一次修订,现在还没来得及根据这份指导纲要精神修订,而本次教科书修订却在《指导纲要》印发之后,这就造成《指导纲要》与“部编本”教科书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这方面的表述,可能存在一些相对滞后的情况,这是分析时要小心对待的地方。从第一部分分析比较可以看出,“部编本”入选古诗篇目明显增加,显然是回应《指导纲要》提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的结果。

但是,分析“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会发现,相对于“人教本”,古诗不是简单的篇目增加。

三、“部编本”一年级古诗教学建议

2017年秋季,全国范围内开始使用“部编本”教科书。如何使用,自然仁者见仁,没有统一模式。认真分析“部编本”特点,甚至结合“人教本”分析,再认真学习《指导纲要》,应是基本思路。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思考小学古诗教学,更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认为要“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

一年级处于小幼结合阶段,学生一般7岁左右,因此,古诗教学总体上应以感知为基本特点,尽量避免知性解析过多过深。

如上册课文《江南》,可以教师朗读,可以用音像材料辅助朗读,突出一个“感”,尽量通过朗读时声音的轻重、高低、徐疾、节奏等变化,帮助学生感知古诗音韵节奏特点,领悟古诗浓郁的音乐性,领悟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了引导的基础后,可以深入一步请学生模仿朗读,促进“感知”向儿童的“体悟”与技能转换。这里是指朗读的技能。如教师自己示范朗读,要注意课程标准的提醒“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3]。

强调“感知”,并非一味拒斥“知性”介入。实际上,有些不可缺少的提示还是需要的。比如,“江南”“田田”与“戏”等,学生知道这些词语大概意思,对全诗的理解就可能更贴近。但这种“解释”,不能简单搬用词典的释义,要尊重这一年龄段儿童认知特点。如解释“江南”一词,教师可对一幅中国地图,简单指划,告诉学生大体是指“长江沿岸及南部地区”。划的时候,着意划长江中下游地区。“田田”与“戏”的解释可能好处理,点到即可。“汉乐府”是可以回避掉的一个词语。因为,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个词语较难解释,教师稍不注意,就会“讲得太深、讲得太多”。糟糕的是,解释之后学生依旧不能理解。所以,面对“汉乐府”一词,教师装作没看见,暂时“躲避”过去,也是合理的。因为,学生暂时不明白这一词义,并不影响学生对全诗的理解。

《画》这首诗,教学也基本如《江南》。从字面来说,《画》比《江南》更为浅易。教学中,教师可扣住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古诗写的内容与题目是什么关系?”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创新实践”的意识与能力出发,这个问题不应简单由教师提出,教师最好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提问。比如,教师可问“为什么‘近听水无声’呢?”“为什么‘人来鸟不惊’呢?”等等。

此外,教师要有意把诗人的寓意“忽略”过去,因为教育对象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只是刚刚站到学校教育的起点上,教师讲得太深,过早惊扰了学生,反而会让其失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下册的《静夜思》,是从原来“人教本”上册移过来的课文。这首古诗教学,除了一如上述古诗教学方法外,重要的是启发“床前”的“明月光”和“地上霜”是怎么联系起来的,这是一个结合点,教师不必简单给出答案,因为这中间的联系,即便对一年级学生,也不是“很高深”的问题。“疑”是生字,认起来、写起来或许有些难,但因为是生活中的常用词,其词义学生不会觉得难,稍加点拨即可解决。这首诗教学中的困难,可能在最后两句的联系。“举头望明月”了,为什么就会“低头思故乡”呢?两句话的联系到底在哪里?在这里,教学不该过多关注“月亮”意象,只需抓住儿童通常都会有的“天下月亮都是同一个月亮”的生活经验,引发儿童思考:离开家乡,在外地看到月亮,会想起在家看月亮的情景,就想家。这样梳理,既好懂也简单,适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把三四两句诗联系弄清楚了,才能真正明白诗的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的联系。如上所述,把关系理清楚了,具体怎么教,不一定非得用一个模式。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精神下,教师们有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充分自由。

白居易的《池上》与杨万里的《小池》,是下册最后两篇古诗课文。《池上》的教学难点在于“偷采白莲回”与“不解藏踪迹”的关系,在于儿童思考逻辑与成人思考逻辑的不一致,后一点尤其重要,既是这首诗创作的源泉,也是这首诗表现出童真童趣的根源所在。

《小池》的教学难点在古诗第一句与第二句的理解。“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眼”“惜”“细流”三词尤应注意。“眼”者,言其小,与“无声”对应,也与“细流”对应。如果细细玩味,还会发现,其与“惜”更是对应。“惜”者,怜爱也。这自然是诗人怜爱,与下一句“树荫照水爱晴柔”(此处“荫”疑是“阴”的误用)的“爱”用法一致。引起诗人怜爱的,正是泉小、声轻、流细等共同组成的玲珑之景。

“部编本”增加较多的古诗,主要放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部分,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吟诵。熟读成诵,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视各校学生具体情况,作些灵活调整未尝不可。但不管如何,都应以学生能学、愿学、乐学为原则。

一年级古诗教学如何呼应“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不可轻视的课题。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与国家政策。当然,需要说明,“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核,不是以否定必要的记诵、理解为代价,古诗教学在新的理念下进行方式革新是自然的,甚至是必然的。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古诗教学中可能更突出,也更应引起教师关注。从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出发,培养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也是可以实现的。

至于低年级教学中生字词教学,应是一个常规问题,本文不再赘述。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教社科〔2014〕3号,2014-03-2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教基二〔2014〕4号,2014-04-24.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责任编辑:徐小敏)

猜你喜欢

部编本纲要教科书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