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阅读能力测试卷编制的实践研究
——以四年级阅读测试命题为例

2017-10-17孙丽圈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水葫芦测试题层级

孙丽圈

(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1)

教学阅读能力测试卷编制的实践研究
——以四年级阅读测试命题为例

孙丽圈

(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1)

“考非所考,教非所考”——这是目前存在的“目标·教学·测试不一致”弊端的明证。为改变这一现状,文章以四年级阅读能力测试命题为例,从“准确把握提问的角度,恰当把握试题的难度,分层级编制阅读测试题,善用实测结果改进阅读教学”四个方面提出命题的具体做法,让测评发挥积极作用,改进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教学;提问角度;试题难度;分层级;实测结果

“考非所考,教非所考”——这是目前存在的“目标·教学·测试不一致”弊端的明证。针对这一现状,课题组以四年级阅读测试为例,以课程阅读目标为准,参照国际上目前两大有影响力的阅读评估PTPLS和PISA,将阅读能力层级分为“检索、理解、运用、评价、质疑创新”。并聚焦到编制阅读测试题四个关键:准确把握提问的四个角度,恰当把握试题难度,分层级编制阅读测试题,测试结果干预阅读教学,积极实践与思考,发挥阅读能力测试的导向功能。

一、准确把握提问的四个角度

选择适切的情境材料后,设题环节也开始了。课题组聚焦到小学阶段最常见的文学类和信息类文体,从文本的特点入手,围绕着文本内容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归纳出以下几个值得提问的问题。记叙文:讲了什么事?得到什么启示?看出人物什么品质?从哪些语句看出人物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说明文:写了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随着实践的深入,围绕课程标准,问题的指向越来越清晰,可将上述提问归纳为四个角度:(1)统领文章的大问题;(2)文章重点段的问题;(3)写法上的重点问题;(4)能突破难点的问题。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作为阅读情境材料举例说明,(1)统领文章的大问题有:①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伽利略执著追求真理?(2)文章重点段的问题有:①伽利略产生了什么疑问?②真理前为什么要加上“不容更改”?(3)写法上的重点问题有:文章为什么多次写到人们的反应?(侧面描写的好处)(4)能突破难点的问题有:①在内容上的提问,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和伽利略的怀疑?②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提问,为什么要在写伽利略产生疑问前,写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上述问题的提出,紧紧围绕着课标中中年级阅读要求:学习重点段落,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问的四个角度清晰地指导教师对情境材料进行解读,提问有章可循,问题能找到出处。

以课外阅读材料曹文轩的《罗圈腿小猎狗》为例,其中一道题这样设置:下列哪一项是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C)

A.面对别人的嘲笑要学会置之不理。

B.不要只满足于现状要学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C.只有不断努力学会真本事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D.要在最关键的时刻勇敢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能。

这道题是从统领全文的问题这个角度进行提问,抽取100名学生为样本对这一道题进行实测,各选项的选择率是:

?

有60.8%的四年级学生对文章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有了准确的理解,意味着还有39.2%的学生对于文本表达的意思是模糊的,尤其21.74%的学生关注文本中间的重要过程,没有把这一过程与上下文、与开头结果部分紧密联系起来理解,就会造成内容情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有了这样的诊断之后,教学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何瞻前顾后地阅读与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出题内容的四个角度可以提供给一线教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参考,简便易行、操作性强。

二、恰当把握试题的难度

课题组以课标为指导,参照国际上PIRLS和PISA测试的能力维度和测试题量来把握和控制题目的难易度。首先来看看这份表格,吴忠豪将国内试卷阅读试题与PISA、PIRTS试卷中阅读试题进行的比较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国内试卷中提取信息类试题比例偏高,其余偏弱。[1]

表1 PISA、PIRTS阅读试题与国内试卷比较

以此为鉴,课题组照国际四年级学生阅读测试的PIRLS试题的层级及题量制了四年级阅读测试题,分别是《罗圈腿的小猎狗》(文学类)、《蜗牛——背着房子去旅行》(信息类)、《花山谜窟,等你探秘》(非联系性文本),在题量及层级的占比与PIRLS阅读测试相当,较好地控制了试题的难度。数据分析如下:

表2 文本能力层级数据分析

阅读测试改革不断深入开展,PIRLS和PISA测试也在不断地调整,不能成为圆内命制阅读测试题的绝对标准。因此以课标为依据,以阅读能力层级为指导,以国际阅读素养测试为参考,确定和把握试题的难度,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课题组将继续探究的内容。

三、分层级编制阅读测试题

一份科学有效的阅读能力测试题对阅读教学带来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课题组对四年级的课文按阅读能力层级编制课前阅读测试题,使测试题能准确测量出学生对文本内容、形式、结构、语言表达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从学生的作答了解学生阅读能力情况,对阅读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下面以阅读材料《水葫芦喊冤》[2]的例题及考核的层级进行说明:

选择题(共7道题,包含了检索、理解、运用、评价、创新质疑的层级)

1.水葫芦的“才貌双全”在文中具体指:( )【检索】

A.水葫芦可以产生大量的饲料与肥料,还可以净化水质。

B.水葫芦是著名的水生观赏植物——不但中看而且中用。

C.水葫芦既美丽可观赏,又可生产肥料与饲料,净化水质。

D.水葫芦绽放着美的蓝色的花朵,典雅而娇羞,可供观赏。

2.联系上下文,第一自然段中“青睐”在文中的意思是:( )【理解】

A.出名 B.理解 C.尊重 D.喜欢

3.联系整篇文章,我们对待水葫芦的态度经历了什么变化?()【理解】

A.邀请——诛杀B.喜欢——厌恶C.“好”——“坏”D.信任——不信任

4.人们之所以要开展整治水葫芦的战役,是因为()【检索】

A.水葫芦刚来中国就严重污染河道 B.过度繁殖导致其他陆生植物死亡

C.过度繁殖,阻塞河道,绞杀异己 D.严重破坏了滇池附近美好的风光

5.第六自然段谈到水葫芦的繁殖本领,为什么用了一系列的数字?()【理解】

A.能让我们准确地明白水葫芦的身体特质

B.用数据来突出水葫芦的繁殖本领特别强

C.能够使文章语言的表达更加清楚、准确

D.用数据来说明水葫芦可以进行无性繁殖

6.导致水葫芦在中国的繁殖本领特别强最根本的原因是:( )【检索】

A.水葫芦可以进行无性繁殖 B.水葫芦的生命力特别旺盛

C.水葫芦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质 D.在中国,水葫芦的天敌稀少

7.第六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水葫芦与众不同的特质?( )【理解】

A.让读者深入了解水葫芦 B.突出水葫芦的与众不同

C.解释水葫芦过度繁殖的原因 D.说明水葫芦在中国无可匹敌

简答题(共3道题,包含评价和运用层级)

8.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水葫芦冤不冤?请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说说你的理由。(至少写2点)【评价】

9.有人认为第六自然段中“一朵花大约能结300粒种子”的“大约”可以去掉,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评价】

10.水葫芦的过度繁殖给中国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如果你来解决水葫芦过度繁殖的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至少运用到文本中的两处信息)【运用】

以上10道测试题涵盖阅读四个能力层级,有对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对重点段落、对谋篇布局的理解,对内容和表达形式的评价与反思,比较全面地考核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从这几个方面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实测后得出的一系列数据以及学生的作答示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四、善用实测结果改进阅读教学

实测环节主要采用四种方式:(1)同一测试卷在不同年级实测;(2)改进的试题在同年级实验班对比测试;(3)不同类型学校间的对比测试;(4)改进阅读教学策略后的对比实测。通过这样的数据对比,寻找形成差异的缘由,对阅读教学作出具体的指导。笔者是区域教研员,期待帮助到区域内各类型的学校。因此,在(1)(2)种方式的基础上,重点采用第三种方式在不同类型学校高段里实测,将每一道题的得分结果对比,结果如下:

表3 不同类型学校同能力层级对比测试

从表格中清楚地看到《水葫芦喊冤》中的7道选择题重点考察了学生检索与理解两方面能力,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检索明显优于对文本的理解,对内容的理解(如第4题)明显优于文字表达方式(如第5题(的理解。这组数据也提示教师阅读教学时,文本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读文已经理解,便不再教学,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表达方式多花时间体会,文本表达的奥妙需要教师有策略有方法地带领学生进行探究。

再聚焦到第二道题,“青睐”是什么意思?提供了A.出名 B.关注 C.尊重 D.喜欢,四个选项让学生选择,考核学生是否理解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对这样的试题并不陌生,但实测结果却比预想的得分率低,最低只有31.25%。分析学生的作答,发现大量的学生选择“关注”,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使用了老师换词的方式,受到家乡人的“青睐”说成受到家乡人的“关注”在语法上说得通,忽视了“青睐”一词在文本中准确的意思是“喜欢”。学生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这项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教学时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值得深思,不能只停留于差不多,让学生觉得似乎都可以的模糊状态。

第8题是对文本内容的评价,第9题是对文本表达的评价,对比这两道题,得分率悬殊很大,可见,即使是同一阅读能力层级,文本表达方式的评价始终是学生的难点。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明确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这一重点、难点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理解。

综合表3数据情况,基本遵循随阅读能力检索、理解、运用、评价、质疑创新(本案例中没有出现)层级的升高,学生的得分率越来越低的规律。为了提升学生较高层级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在保证实现课标中年级的阅读目标(检索和理解层级居多)的同时,有意识地围绕文本内容、文本表达方式,设计较高层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碰撞,培养有独立见解、有思考力的阅读者,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目前,课题组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借鉴国内外阅读素养理论下的分层级编制阅读测试题的实践研究还在探讨中,通过实验后的对比数据已经看到分层级测试下的阅读教学正逐步改进,学生阅读素养日渐提升。

[1]吴忠豪.分类编制阅读试题的讨论[J].小学语文教师,2016(5).

[2]孙丽圈.瞄准阅读能力层次,精准编制阅读测试题[J].小学语文教学,2017(1-2).

(责任编辑:左小文)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国际阅读素养框架下的我国小学阅读教学和测试改革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HA140324)。

猜你喜欢

水葫芦测试题层级
水葫芦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无线遥控的水葫芦清理装置的设计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高一化学期末测试题(一)
高一化学期末测试题(二)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水葫芦
《一次函数》测试题
必修1、必修2第二轮复习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