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长下点揉委中穴缓解腰背肌疲劳的表面肌电研究

2017-10-17邱兆熊葛瑞东刘东明于天源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裂肌委中点穴

邱兆熊 ,葛瑞东 ,刘东明 ,白 硕 ,于天源

(1.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医学系,北京 100075;2.中日友好医院 康复医学科,北京 100029;3.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102;4.北京中医药大学 针推学院,北京 100029)

不同时长下点揉委中穴缓解腰背肌疲劳的表面肌电研究

邱兆熊1,葛瑞东2,刘东明1,白 硕3,于天源4★

(1.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医学系,北京 100075;2.中日友好医院 康复医学科,北京 100029;3.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102;4.北京中医药大学 针推学院,北京 100029)

目的:为点揉委中穴缓解腰背肌疲劳探索适宜操作时长、充实实验数据。方法:30例健康大学生进行连续三阶段实验,每阶段干预前后进行2次静态腰背肌负荷耐力实验(BST)。第一阶段2次BST之间俯卧5min干预,1周后第二阶段实验2次BST之间点揉委中1min+俯卧4min干预,过1周后第三阶段实验2次BST之间点揉委中5min干预。同步记录BST持续时间和腰部双侧多裂肌、竖脊肌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1)BST 持续时间: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第三阶段与第一、第二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MPF:干预前后比较第一阶段双侧竖脊肌和多裂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阶段左侧竖脊肌完全恢复,其余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阶段右侧多裂肌有差异(P<0.05),其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点揉委中穴可以有效缓解背部主要肌肉疲劳,但短时点穴(1min)效果有限,稍长时间(5min)点穴为佳。

表面肌电;点揉;疲劳;委中穴;腰背肌

在腰背部疾病的推拿治疗中,点揉委中穴时间长短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参数,相关教材[1]点揉委中治疗腰肌劳损时长为30s,临床应用中20s~1min 不等[2,3],部分长达 5~10min[4,5]。本研究应用表面肌电探索点揉委中穴缓解腰背肌疲劳的适宜操作时长,也为点揉委中穴治疗腰背部疾病充实实验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招募就读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30 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年龄 21.15±1.73 岁,身高175.22±5.52cm, 体 重 67.36±8.08kg,BMI 21.9±2.04。 纳入标准:(1)>18 岁;BMI指数 18~25 之间,身体健康,3个月内无腰痛史;(2)实验前1周内未进行>5km长跑活动,24h内未进行剧烈活动;(3)无腰部疲劳感;(4)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实验。排除标准:(1)依据《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6]患腰部疾病、不适感、手术史及其它重大疾病者;(2)表面肌电电极贴敷位置有瘢痕、毛发、皮肤病导致不能正常贴敷电极者。剔除标准:(1)实验后腰部疼痛、不适;(2)进行长跑等剧烈活动;(3)腰部、下肢受伤,影响实验进行;(4)罹患其它疾病致身体状况明显改变。

1.2 器材与方法

1.2.1 表面肌电仪及测量参数

采用安徽埃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IOFORCEN表面肌电获取及分析系统,分辨率16bits,采样率≥1000Hz,抑制比 110dB,采用自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1.2.2 辅助工具

为提高静态腰背肌负荷耐力实验过程中腰部下降角度测量精度,自制腰部活动角度测量器,主体由带有180°刻度盘的下肢段和带有指示针的躯干段构成。使用时角度测量器通过横杆固定于俯卧被试后正中线,刻度盘中心点置于L5-S1棘突间。实验中,随着被试疲劳后躯干下降,通过横杆带动躯干段同步下降,指示针在刻度盘上指示出下降角度(图1)。为提高点揉穴位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自制由套筒、活塞、阻力弹簧、限位弹簧、点穴头构成的点穴器。使用时手握套筒,将点穴头对准穴位后下压,活塞在套筒内滑动,到达限定位置后,套筒与活塞上的限位弹簧接触,限制活塞进一步滑动,见图2。点穴头由与拇指端硬度相近的硬质泡沫塑料制成。此外还使用电子节拍器、计时器等工具。

1.2.3 sEMG电极贴敷位置[7]

(1)竖脊肌测量电极贴敷于L3和L4棘突旁3cm肌腹饱满处;(2)多裂肌测量电极贴敷于L5和S1棘突旁2cm肌腹饱满处;(3)参考电极贴敷于测量电极外侧。

1.2.4 静态腰背肌负荷耐力实验

采用 Biering-Sφrensen test(BST),即被试者俯卧于前段可下降的治疗床上,髂前上棘置于治疗床后段前缘,绑缚带固定下肢于床面。被试者双手胸前交叉,抓握对侧肩部并紧贴胸前。实验开始后将治疗床前段降至最低,被试者上半身悬空并保持水平,维持此姿势直至疲劳后躯干向下倾斜角度大于10°即停止,观察此过程持续时间,见图1。同步采集双侧多裂肌和竖脊肌sEMG信号。全程需操作电脑、贴敷电极、记录角度和时间、记录实验过程各1人,操纵治疗床及点揉穴位2人,共6人参与。

1.2.5 干预方法

(1) 俯卧 5min;(2) 点揉委中穴 1min+俯卧4min,共5min,点揉操作使用自制点穴器完成,点穴头行程 1.5cm、压力 7.5kg,节律 60 次/min;(3)点揉委中穴5min。

图2 点穴器结构图

1.2.6 实验流程

30例被试者实验前反复观看演示视频,并接受实验指导,确保熟悉流程且动作正确后,连续进行三阶段实验。第一阶段实验2次BST之间俯卧5min干预,1周后第二阶段实验2次BST之间点揉委中穴1min+俯卧4min干预。1周后,第三阶段实验2次BST之间点揉委中穴5min干预。同步记录BST持续时间和腰部双侧多裂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按剔除标准最终剔除3例(长跑1例、受伤1例、实验后腰痛1例),记录27例被试3组全程6次BST数据。

1.3 观察指标

选取BST持续时间和双侧多裂肌和竖脊肌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 (mean power frequency,MPF)[10]两项指标,用于评价肌肉疲劳。

1.4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组间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

BST持续时间比较结果见表1。三阶段干预前后2次BST持续时间比较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三阶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长时点揉阶段与其余两阶段比较均呈显著差异(P<0.05),空白对照阶段与短时点揉阶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双侧多裂肌和竖脊肌MPF比较结果见表2。干预前后比较空白对照阶段均有显著差异 (P<0.05);短时点揉阶段左侧竖脊肌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肌肉有显著差异(P<0.05);长时点揉阶段右侧多裂肌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肌肉干预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腰部是人体四个最易引起机能失常的区域,腰背痛发病率发达国家高达80%~90%[8]。但多数情况下,造成慢性腰痛 (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的具体病因尚未知或不明。近年来核心肌群激活状态与CLBP的关系得到广泛认同[9],腰部肌肉功能评价成为CLBP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其中腰部肌肉耐力评价临床最为常用,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因动态实验需特制设备才能完成,静态实验临床更为简便易行。本研究采用Biering-Sφrensen于1984年提出的实验方法。

表1 三阶段实验前后2次BST持续时间比较(±s,n=27)

表1 三阶段实验前后2次BST持续时间比较(±s,n=27)

注:* 与二阶段比较,P<0.05。

持续时间 空白对照阶段 短时点揉阶段 长时点揉阶段BST 1 98.8±24.6 98.4±25 100.6±23.9 BST 2 73.3±17.5 81±16.9 89.9±15.1*

表2 三阶段实验双侧多裂肌和竖脊肌MPF比较(±s,n=27)

表2 三阶段实验双侧多裂肌和竖脊肌MPF比较(±s,n=27)

注:* 与 BST1 比较,P<0.05。

阶段 BST1 BST2空白对照阶段左竖脊肌 72.03±11.04 68.31±12.30*左多裂肌 88.28±12.23 82.88±13.56*右竖脊肌 72.55±10.32 68.80±11.18*右多裂肌 88.60±10.83 82.43±11.39*短时点揉阶段左竖脊肌 69.38±10.41 67.66±12.92左多裂肌 87.74±12.74 83.64±13.88*右竖脊肌 70.23±9.44 67.85±11.30*右多裂肌 88.95±11.84 84.02±13.33*长时点揉阶段左竖脊肌 73.21±10.42 73.09±12.55左多裂肌 93.52±13.06 91.30±16.13右竖脊肌 74.18±10.62 72.53±12.77右多裂肌 93.80±11.67 90.74±14.53*

点揉操作要求力达深层。张成全[11]对比推拿临床专家与初学者的点、揉、滚、拍、振五种手法的三维力学和运动学差异,结果显示推拿临床专家点法下压力 7.45±5.55kg,故本研究点揉压力定为7.5kg。腘窝内富含蜂窝组织,临床点揉委中穴下压幅度约为1~2cm,因此本研究点穴器活塞行程定为1.5cm。为避免局部损伤和刺激量太大,点揉委中穴一般采用较低频率(60~100次/min)中等刺激量。参考李征宇等[5]以痛为腧点揉委中10min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腰腿痛的临床研究,及后续中枢机制研究[12],点揉频率定为60次/min。参与本研究的白硕等[13]发现,2次BST之间静卧超过10min肌肉疲劳完全缓解,失去对比条件,故继续沿用静卧5min的对照阶段干预方式。

委中穴又名“血郄”、“郄中”,位于腘窝中点,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从头走足,从背部肾俞穴入腰,与督脉经气相通,是背腰部除督脉外最主要的阳经。腰背痛也是足太阳经主要的循经主治病候。委中穴位于足太阳经背部两条支脉交汇处,疏调腰背经络优势无可比拟。临床中,点揉委中可治疗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等腰部相关病症。

推拿手法效果的评价不能仅由患者主观感受而定,更需客观验证。本研究结果证实,点揉委中少于1min缓解腰背肌疲劳效果有限,全部4块肌肉中,只有左侧竖脊肌完全恢复,其余肌肉均未完全恢复。临床中需延长点揉时间至5min,才能达到较好效果。本研究为点揉委中穴治疗腰痛及相关疾病充实了实验数据,为临床点揉委中穴适宜操作时长提供了参考。但在干预方法上尚有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可加入更多干预方法,如运动疗法、电针等比较研究。在腰部肌肉激活程度评价上略显单一,可增加表面肌电中位频率或超声等其它技术综合评价,以期完善。

[1]范炳华.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61-162.

[2]华夏,沈卫东,王建伟.电针配合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11):59-61.

[3]智照林,王友仁.推拿“按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9):33-35.

[4]朱红,端木群力,黄东辉.斜扳结合按揉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J].中国骨伤,1999,(3):65-66.

[5]李征宇,陈培青,龚利,等.以痛为腧按揉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致腰腿痛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6,23:25-27.

[6]于德春,郑启云.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2.

[7]李建华,王健.表面肌电图诊断技术临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76-184.

[8]Manchikanti L,Singh V,Falco FJ,et al.Epidemiology of low back pain in adults[J].Neuromodulation,2014,17(Suppl):3-10.

[9]Sanzarello I,Merlini L,Rosa MA,et al.Central sensitization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A narrative review[J].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2016,29(4):625-633.

[10]Kankaanpaa M,Taimela S,Webber CL,et al.Lumbarparaspinalmusclefatigabilityin repetitive isoinertial loading:EMG spectral indices,Borg scale and endurance time[J].Eur J App Physiol Occup Physiol,1997,76 (3):236-242.

[11]张成全.五种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

[12]李征宇,孙兮文,张效初,等.按揉委中穴对脑愉悦回路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4:51-53.

[13]白硕,葛瑞东,崔婷捷,等.电针委中穴缓解腰背肌疲劳的表面肌电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12:1350-1354.

R244.1

B

1001-0025(2017)04-0239-03

10.3969/j.issn.1001-0025.2017.04.012

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KM201611417012)

4* 本文通讯作者。

邱兆熊(1978-),男,讲师,硕士研究生。

2017-05-16

2017-07-14

猜你喜欢

裂肌委中点穴
多裂肌萎缩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基于腰部多裂肌的生物力学和病理形态学研究探讨腰部疾患的诊治
多裂肌脂肪浸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关系的研究*
基于“腰背委中求”理论浅谈对委中穴治疗腰痛病的认识*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动态评估多裂肌形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腰酸背痛找委中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