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与推拿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7-10-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疗程针灸神经功能

吕 东

(吐鲁番市中医医院中医针灸科,新疆 吐鲁番 838000)

针灸与推拿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吕 东

(吐鲁番市中医医院中医针灸科,新疆 吐鲁番 838000)

目的探讨治推拿与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脑血管科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4)基于对照组加用针灸与推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灸与推拿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优良,可减轻其神经缺损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针灸;推拿;脑梗死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脑梗死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脑血管疾病,据统计其占比约为3/4[1]。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加之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结构逐渐调整,脑梗死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脑梗死亦被临床称作缺血性脑卒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脑局部血流中断,诱发缺血缺氧性坏死后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最终诱发肢体功能障碍[2]。脑梗死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加大社会、家庭负担。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调脂、营养神经、抗凝及溶栓治疗,可减少死亡现象,但患者易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祖国医学将脑梗死纳入“中风”范畴,逐渐采用推拿和针灸治疗,均为中医特色技术,现选取患者84例,探讨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脑血管科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经MRI、CT等检查后确诊,就诊于发病后72h内,意识轻型,无脑部外伤史、造血系统疾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严重感染、其他脑部疾病及恶性肿瘤合并症。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57.2±7.4)岁;观察组44例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8.6±8.5)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口服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与1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另采取对症疗法,如配合脱水、低分子右旋糖酐、脑活素及维脑路通等,疗程为10 d,完成1个疗程后休息2 d再开展下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取穴主要为患侧尺泽、内关、合谷、阳陵泉、三阴交、阴陵泉、肾俞、水沟、足三里、委中、太冲及曲尺等穴位,手法为平补平泻,1次/天,留针时间为30分/次,疗程为7 d。②推拿:主要手法为按揉、一指禅推、搓、捻、拿、捏、扳、拿、抖、摇等。患侧面部取穴:四白、印堂、鱼腰、晴明、太阳、地仓、迎香、人中、颊车等;上肢取穴:肩髃、手三里、臂孺及曲池等穴,配合扳腕关节、肩关节及肘关节,拿捏上肢,摇肩关节,最后处理上肢用抖、搓等手法,捻五指;下肢取穴:伏兔、髀关、膝眼、风市、三阴交、梁丘、解溪、血海、足三里等穴,配合被动活动踝、髋及膝关节,最后捻五趾、搓下肢。1次/天,20分/次,疗程为7 d,持续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治疗前后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据此判定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减少在90%以上,临床体征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判定为痊愈;NIHSS评分减少超过45%但不足90%,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基本可自理生活判定为显效;NIHSS评分减少超过18%但不足45%,临床体征及症状改善,无法自理生活,需他人协助判定为有效;NIHSS评分减少不足18%,临床体征及症状均未改善,无法自理生活判定为无效[3]。同时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包括修饰、大小便控制、进食、床椅转移、上下楼梯、穿衣、洗澡、平地转移及如厕等,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应用软件为SPSS20.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用卡方检验;标准差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分)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分)

组别Barthel评分NIHSS评分对照组(n=40)51.9±7.526.2±4.1观察组(n=44)78.6±8.218.5±2.5t8.2415.308P<0.05<0.05

3 讨 论

脑卒中主要特点在于发病急、致残与致死率高,为我国中老年人主要致残与死亡因素。报道称我国新发脑卒中患者数量为250万左右,其中约70%为脑梗死患者[4]。现代医学提出脑梗死密切关联于血液黏度上升、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钙超载、组织缺氧、免疫活性异常增高细胞、炎性因子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形成脑动脉血栓或动脉栓塞后突然中断局部脑血流,或未中断但低灌注持续存在导致局部脑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故而坏死,之后患者之所以存在口齿不清、偏瘫表现原因多因脑病动脉系统中有血栓存在,堵塞动脉管腔。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但难以有效治疗后遗症。

祖国医学将脑梗死纳入“中风”范畴,提出其病机为脉络空虚,风邪入中后肝肾处于亏虚状态,主要症状为半身不遂、猝然昏倒、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不省人事,治疗原则为通络、养血、潜阳滋阴、祛风及通络等[5]。针灸与推拿均为中医特色技术,针灸功效在于调节阴阳、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及驱邪扶正,将局部血流量增加,对缺血组织供氧予以改善,加快组织新陈代谢速度。推拿治疗主要采用多种手法施加外力于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进而起到将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活络舒筋、调节神经系统正常反射、加快组织修复速度、对患肢肌肉活动能力予以锻炼等作用[6]。学者提出针刺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在于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对血液凝聚及黏稠度予以改善,将脑组织损伤减轻,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进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7]。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与报道相近[8]。

综上所述,针灸与推拿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优良,可减轻其神经缺损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1] 刘慧影.药物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评价与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4):46-47.

[2] 李乐军,陈丽萍,刘晓丽,等.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73-175.

[3] 张开清.针灸+推拿治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浅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148.

[4] 邓松柏.针灸推拿配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68-69.

[5] 黎杰.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3):420-422.

[6] 李军.中药泡洗联合针灸推拿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8):41-42.

[7] 周永娟.60例西药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5):117-117.

[8] 周靖,邓志,叶多超,等.针灸联合推拿治法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探析[J].河北医学,2014,20(6):1010-1013.

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04-02

猜你喜欢

疗程针灸神经功能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