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

2017-10-16卢亚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后脑尼莫地平血肿

卢亚珍

(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内科,辽宁 葫芦岛 125022)

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

卢亚珍

(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内科,辽宁 葫芦岛 125022)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脑出血后脑损害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随机分成两组,35例/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患者尼莫地平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更佳(P<0.05)。结论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尼莫地平;脑出血;脑损害

脑出血属于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发生脑出血后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各方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1],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本文为了探究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将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后脑损害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将本院在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损害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展开研究,35例患者组成一组。

观察组:男∶女=20∶15;年龄50~80(65.26±7.25)岁;病程1~8(4.52±1.52)h;出血类型:12例壳核出血,8例丘脑出血,6例脑叶出血,5例脑干出血,4例小脑出血。对照组:男∶女=22∶13;年龄52~84(65.31±7.32)岁;病程1~7(4.41±1.38)h;出血类型:13例壳核出血,7例丘脑出血,5例脑叶出血,7例脑干出血,3例小脑出血。

排除标准:①不知情或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②经检查发现造血系统发生异常的患者。③肝功能、肾功能发生严重病变的患者。④患者脑部出现恶性肿瘤。

2组脑出血后脑损害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降颅压、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尼莫地平治疗,将10 mL尼莫地平和200 mL生理盐水均匀混合后采取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1次/天,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表2 对比2组脑出血后脑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n,%)

1.3.1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以此判定临床疗效。

1.3.2 判定标准: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采用美国NIHSS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评定患者的意识清晰程度、手和上下肢肌力、言语功能、步行能力等,总分为45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②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分,则说明本次治疗效果为痊愈。若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了80%以上,则可将本次疗效判定为显效。当患者治疗后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治疗前相比下降了60%以上,则说明此次治疗效果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则说明本次治疗无效。(35例-无效例数)/35例×100%为治疗总有效率的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表示,采用t检验;用%表示治疗总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中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1 对比2组脑出血后脑损害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表1 对比2组脑出血后脑损害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组别患者例数(例)血肿体积(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观察组355.58±1.135.25±4.31对照组359.54±2.1719.64±5.26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更占优势(P<0.05),见表2。

3 讨 论

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与其他一般疾病比较相对较高,在脑外科中属于常见疾病之一,用力过猛、情绪过于激动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因素,高血压是诱发脑出血的直接原因,因此老年患者居多,发病后患者会产生剧烈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同时会出现运动障碍、认知障碍以及言语障碍,不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会引发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2],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手术治疗是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患者的病情,预后较差,常规的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血肿体积,但效果不明显。

尼莫地平(钙通道阻滞药)能够屏障血脑[3],扩张脑血管,从根本上将患者的血压降低,促进血液循环功能恢复,对脑神经细胞内的钙离子进行抑制后能够保护脑部神经功能,进而降低疾病对脑部造成的伤害,该药不会对脑部的代谢功能造成影响,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含量,使平滑肌的痉挛症状减轻,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本文的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

可见,尼莫地平是治疗脑出血后脑损害的有效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1] 邢守光.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35):129-130.

[2] 宋晓伟.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研究[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10):9.

[3] 苏志坚.探讨尼莫地平在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今日健康,2015,14(4):44.

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54-02

猜你喜欢

后脑尼莫地平血肿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载体材料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性质研究*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画与理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孕11~13+6周胎儿后脑结构经后脑横断面的超声观察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最美兵哥哥”牛何松:回家乡当“村官” 传播山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