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庭暴力下的儿童权益保护问题

2017-10-15王珏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家庭暴力权益保护儿童

王珏

摘 要:近年来媒体频频爆出虐童案件,家庭暴力对儿童带来的身心伤害是不可估量的,但由于儿童自身的弱势地位、家庭暴力的隐蔽性等原因,对儿童权益的保护陷入了困境。预防家庭暴力、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完善的立法作为坚实的基础,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家庭暴力;儿童;权益保护

一、家庭暴力问题概述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的安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家庭暴力不仅会损害家庭和睦,更是破坏社会稳定的一颗潜在炸弹。虽然刑法有虐待罪等相关罪名对家庭暴力行为予以惩治,但由于家庭暴力这一行为的实行者和受害者之间存在特殊的人身关系,有别于一般的暴力事件,且由于家庭暴力有隐蔽性,司法机关取证存在一定困难……一系列的原因都导致家庭暴力这种严重侵犯家庭成员人身权益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规制。随着2015年南京虐童案、2016年淮安虐童案件等一系列的家庭暴力事件的曝光,相关部门加紧了立法进程。2016年3月1日,旨在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

孩子本应是家庭关爱和庇护的首要对象,却遭受来自家庭成员的暴力,这是令人痛心的。我国《宪法》及《刑法》、《民法》中都有相关规定对未成年人给予保护,此外我国立法机关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但在现实中,儿童由于行为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积极地去寻求保护,且对儿童实施暴力的往往就是他们的监护人,他们更不可能自行向有关部门去举报自身的家庭暴力行为。

二、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伤害

儿童常被比作祖国的花朵,是社会建设的后备军。但家庭暴力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社会化是个体走向社会公共生活,融人现实社会的起点。青少年期是学习社会经验,掌握社会知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发展和行为方式养成对后期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儿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最强烈的。家庭暴力下的儿童接受不到来自家庭成员的积极、良性反馈,往往会造成不健康的人格发展,形成不良好的行为方式。此外,家庭暴力下的儿童往往会更容易有侵犯行为,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家庭成员的大声呵斥,拳打脚踢会被儿童习得。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随着成长,人类个体有越来越多的需要渴望得到满足,如友情、爱情等情感需要、金钱等物质需要。人際交往过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就是一种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行为表现。家庭暴力会激起儿童的自我保护机制,对自我需求的表现往往是隐晦,不强烈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得到他人的反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会更加激起这种对人际交往的抵触,从而影响其人格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三、儿童权益保护困境

1.家庭暴力的隐蔽性

家庭作为一个相对私密封闭的场所,其中发生的家庭暴力一般不易为外界所知。而且,家庭中的施暴者并不希望他人知道其对儿童实施了家庭暴力,所以会将暴力实施在腿部、后背等难以察觉的地方,其他人便难以发现儿童遭受了家庭暴力。此外,家庭暴力的方式除了殴打、捆绑、体罚等直接对身体的伤害外,冷暴力这种通过精神对儿童实施伤害的行为给儿童造成的伤害更加隐蔽,几乎不易被发现。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在面对家庭成员的暴力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进行反抗,也不敢将自己所遭受的暴力告知他人以寻求帮助,这便使儿童无法及时得到帮助。

2.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家族是社会构成的主要部分。家族内部存在着严格的宗法等级制度并且有着家规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俨然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小社会。在这种情形下,家庭事务被认为是内部事务,排斥外来力量的干预。“家丑不可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等传统思想观念便深入人心,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邻里听到风声也只是认为那是别人家的家务事,不问不理;居委会,公安等机构也大多采用调解等消极方式。此外,“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教育观念使得对儿童的家庭暴力有了“正当性”,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仍存在许多争议,且不应当成为家庭暴力的借口。

四、儿童权益保护措施

1.加强儿童权利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儿童接受信息渠道多元化,且儿童自身具有较强的信息接受能力,因此可以加强对反家庭暴力的宣传,使得儿童基本的权利保护意识,认识到家庭暴力的违法性,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可以向学校、居委会等部门求助。《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使得司法干预进入了家庭暴力,也成为了儿童遭受家庭暴力后寻求救助的重要法律依据,其中也规定了学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福利机构的报案义务,但加强儿童自身意识,可以更好地防止家庭暴力。

2.注重儿童心理辅导

家庭暴力给孩子造成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有可能会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在认知、情感上产生障碍,进而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产生极大影响。更严重会产生不可弥补的心理创伤和严重的逆反情绪,非常容易走向犯罪之路。因此除了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给予法律救助之外,还需要对其进行后续的心理辅导。在这方面,外国的一些措施值得借鉴,如美国会对儿童面临的家庭暴力风险和服务需要等方面建立评估机制,使得家庭暴力状況取得有效的监测。我国除了加强相关立法,医疗机构、社会工作团体等机构也应当进行配套,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家庭暴力对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洪华.家庭冷暴力的立法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2010(1):65-68.

[2]徐涛.家庭暴力对儿童心理的不良影响及预防[D].南京大学,2013.

[3]李晓蓉.家庭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03):8-10.

猜你喜欢

家庭暴力权益保护儿童
对于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行为的刑法学研究
论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警务处置中家庭暴力的认定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问题”课程体系建设
谈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履约的几点经验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