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探究

2017-10-14吴敏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二次函数教学探究初中数学

吴敏

摘要: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二次函数的教学谈几点想法:①二次函数概念教学;②新课标中对二次函数的要求的基本知识点教学;③初中二次函数与高中相关内容的衔接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探究

初中二次函数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能很好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形助教,它能把二次函数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数形结合思维;有利于把握住二次函数的本质。二次函数的教学不仅是二次函数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现就二次函数的教学谈几点。

一、关于二次函数概念的教学

人教版教材中利用2个问题来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指多项式中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多项式:y=ax2+bx+c (a≠0).还可以列举一些其他公式,比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6a2,圆柱表面积公式:S=2πr2+2πrh(r、a为常量)等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二次函数,让学生明白在二次函数中y=ax2+bx+c,(a≠0)y的变化取决于x的值的变化。也即是说,对于每一个x的取值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y的值与之对应,说明x与y之间存在有某一种关系,即为函数关系。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对概念进行讲解。比如,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学生上体育课时推铅球的视频的慢动作,设铅球行进的水平距离为x,行进的高度为y。在教学中,把二次函数的概念与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进行对比,总结出异同,以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关于新课标中对二次函数教学要求的教学

新课标对二次函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情景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能用描点法画图、能由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对称轴、解决实际问题;会用图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在对这些基本要求的知识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勤思考、多观察,由特殊到一般,要善于总结结果。例如,分别在同一坐标系画出下列两组二次函数:⑴y= x2, y=(x+2)2, y= x2-3, y=(x+2)2-3;⑵y=-2x2, y=-2(x+2)2, y=-2x2-3, y=-2(x+2)2-3。观察它们图像的异同,总结结果,由此得出:y=ax2+bx+c (a≠0)中,a确定二次函数图像的形状和开口,b、c确定图像的位置。可要求学生先作,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演示每组函数的作图动画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关于顶点、对称轴等,可利用配方法推导公式,同时要注重与已学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

三、关于初中二次函数与高中相关内容的衔接教学

初中教学新课标对二次函数的教学要求不高,在进入高中后还要继续学习二次函数及其相关内容,近年的高考中很注重对3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考查。因此,在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中,要注意到与高中相关内容的教学。

在讲解析式y=ax2+bx+c (a≠0)时,可变形为顶点式y=a(x+h)2+k,也可变形为交点式y=a(x-x1)(x-x2),在讲画函数图像时,还可适当讲“五点法”作图,比如在讲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讲:①从形式上对比,二次函数y=ax2+bx+c(a≠0),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②从内容上对比,二次函数所表示的是一对(x,y)的值,其解有无数对,一元二次方程只表示x的值,其最多只有2個值;③从它们的关系上讲,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在教学中,精选以前的中考试题分析讲解,挖掘其中的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学,例如,黄冈市中考试题:“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 (a≠0)顶点为(1,1),且过原点O,过抛物线上一点P(x,y)向直线y=作垂线,垂足为M,连FM(如图).

(1)求字母a,b,c的值;

(2)在直线x=1上有一点F(1,),求以PM为底边的等腰?PFM的P点的坐标,并证明此时?PFM为正三角形;

(3)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P,是否总存在一点N(1,t),使PM=PN恒成立?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在这个考试题中,巧妙地植入“焦点”,给出了抛物线的另一定义(高中重点讲):在平面内到一个顶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称为抛物线。对于题中(2)问,可通过计算证明PF=PM;对于(3),由(2)知F为可能满足条件的点之一,再观察抛物线上的特殊点(顶点)便知是唯一点,以此猜想F就是所求的N点,通过计算证明PM=PF。本题通过现有知识向高一级知识发展,实现高低知识的无缝对接,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张文鲜《初中数学中二次函数的教学体会》

[2]黄东坡《数学培优竞赛新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次函数教学探究初中数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