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筛检方法的比较

2017-10-11张婧王利刚张磊费云滟付莎莉吴丹陈欣杨小珊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年19期
关键词:埃希氏灵敏性大肠

张婧,王利刚,张磊,费云滟,付莎莉,吴丹,陈欣,杨小珊

(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重庆401121)

3种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筛检方法的比较

张婧,王利刚,张磊,费云滟,付莎莉,吴丹,陈欣,杨小珊*

(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重庆401121)

比较mini-VIDAS、膜芯片两种快速筛检方法和常规培养法,以确定两种快速筛检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筛检的效果。以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为目标菌,针对3种方法设计灵敏性、特异性、抗干扰性试验和人工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培养法和mini-VIDAS法的灵敏性较高,mini-VIDAS法和膜芯片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性较高,人工污染试验三者表现符合预期。日常检验中可采用国标法和mini-VIDAS法进行筛检工作,应急检验可使用膜芯片法缩短筛检时间,mini-VIDAS法和膜芯片法可作为初步筛检的工具使用。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mini-VIDAS;膜芯片;筛检

Abstract: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of two rapid pre-detection method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method for detection ofEscherichia coliO157:H7.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test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nti interference of these methods,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samples were tested and verif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raditional culture method and mini-VIDAS method with high sensitivity,mini-VIDAS and membranebased array method with specificity and high anti-interference,artificially contaminate test was as expected.Traditional culture method and mini-VIDA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pre-detection in daily inspections,membrane-based array method could shorten the pre-detection time in emergency testing.Additionally,mini-VIDAS and membrane-based array are good tools for pre-detection of theEscherichia coliO157:H7.

Key words:Escherichia coliO157:H7;mini-VIDAS;membrane-based array;pre-detection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Escherichia coliO157:H7,E.coliO157)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的主要血清型,感染后会出现腹泻、出血性肠炎等症状,进而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症,两种并发症的致死率高达30%[1-2]。1982年美国爆发了由E.coliO157导致的流行感染,之后世界各国相继发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发病案例较多,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E.coliO157列为新的食源性致病菌[3-4]。我国E.coliO157流行多为散发案例,但在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出现过流行爆发的报道[5-7]。为控制食品中E.coliO157污染,预防E.coliO157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其在食品中的限量进行了规定[8]。

E.coliO157的常规检验方法为培养法[9],操作步骤繁琐,人员素质要求高,且耗时较长,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食品检测中高通量、短时效的要求。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基于分子技术、免疫学技术的快速筛检方法[10-13]逐步进入检验行业,可靠稳定的技术被开发为商业化的产品。本试验将VIDAS大肠杆菌O157(ECO)筛选法[14]和膜芯片法两种快速筛检方法与常规培养法进行对比,从灵敏性、特异性、抗干扰性等方面进行试验,评估两种快速筛检方法在检验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与样品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Escherichia coliO157:H7,CICC 21530)、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CICC 10865)、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ICC 21636/ATCCR27853TM):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ATCCR25922TM)、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ATCCR14028T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ATCCR19115TM):美国菌种保藏中心。

样品为实验室日常检验样品。

1.2 主要仪器

ZDP-2106常规生化培养箱: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mini-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股份有限公司;MFS-8膜芯片杂交仪、IMG-1膜芯片成像仪:四川华汉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主要试剂

常规培养基、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VIDAS大肠杆菌O157(ECO)试剂条:法国生物梅里埃股份有限公司;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致病微生物检测芯片:四川华汉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3种方法操作步骤

2.1.1 常规培养法

按照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第一法检验流程,转接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36℃培养24 h,观察筛检结果。

2.1.2 mini-VIDAS法

按照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第三法检验流程,培养后上机检验,检验结束后仪器报告并打印筛检结果。

2.1.3 膜芯片法

接种产品自带培养基,并按照其要求培养温度、时间培养后,使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总DNA,使用自带的PCRMix对提取的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99℃变性10 min,膜芯片杂交仪进行杂交、洗脱等操作,结束后使用膜芯片成像仪观察筛检结果。

2.2 灵敏性试验

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接种到改良EC肉汤培养基中,36℃培养24 h,按照1∶10进行梯度稀释,获得103CFU/mL~106CFU/mL浓度的菌悬液,不同浓度视作不同方法液体培养基培养物,并分别采用2.1.1、2.1.2、2.1.3 的方法进行筛检。

2.3 特异性试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福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别进行培养,培养物按照1∶10进行梯度稀释,获得105CFU/mL浓度的菌悬液,分别采用2.1.1、2.1.2、2.1.3 的方法进行筛检。

2.4 杂菌干扰试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福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别进行培养,按照1∶10进行梯度稀释,以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为目标,设定3组混合菌。第一组福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浓度为 103CFU/mL,按照体积比 1∶1∶1∶1∶1混合,第二组5种菌的浓度为104CFU/mL,按照体积比1∶1∶1∶1∶1混合,第三组5种菌的浓度为105CFU/mL,按照体积比1∶1∶1∶1∶1混合。以上混合菌按照体积比1∶1的比例与浓度105CFU/mL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混合,同时分别使用浓度105CFU/mL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浓度105CFU/mL混合菌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分别采用2.1.1、2.1.2、2.1.3的方法进行筛检。

2.5 人工污染试验

收集实验室检验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阴性样品20批次,其中畜肉制品5批次、禽肉制品5批次、动物内脏制品5批次、蔬菜制品5批次,每批次样品分为两组,一组为阳性组,按照每25g样品添加1mL浓度103CFU/mL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比例进行人工污染,一组为阴性对照组,不进行人工污染,分别采用2.1.1、2.1.2、2.1.3的方法进行筛检。

3 结果与讨论

3.1 灵敏性试验结果

用3种方法对不同浓度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菌悬液进行灵敏性试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在常规培养法中,显色培养基上出现典型菌落的浓度为104CFU/mL,mini-VIDAS法判定阳性的浓度为104CFU/mL,膜芯片法检出浓度为105CFU/mL,mini-VIDAS法灵敏性高于其他两者。在常规培养法中采用的显色培养基选择性强,因此对灵敏性有一定影响,在显色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符合其典型菌落特征。mini-VIDAS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灵敏性较高,当检测阈值(TV,test va lue)值大于0.10时,系统判定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膜芯片法通过核酸杂交显色后观察是否阳性,但在杂交前还经过了DNA提取、PCR扩增、高温变性等过程,操作步骤越多对灵敏度的影响越大。

表1 不同检测方法灵敏性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nsitivity of three methods

3.2 特异性试验结果

常规培养法中,显色培养基上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生长特征明显,同菌属的大肠埃希氏菌也可以有效分离,但是福氏志贺氏菌与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生长情况相似,还需进行下一步试验才能确定。基于抗原抗体特异结合反应的mini-VIDAS法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特异性较强,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判定阳性外,其他几种菌的判定均为阴性。膜芯片法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eaeA基因设计探针,特异性较好。不同检测方法特异性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方法特异性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pecificity of three methods

3.3 杂菌干扰试验结果

按照2.4的设计,干扰菌的总浓度水平为104、105、106CFU/mL,分别处于高于、相当、低于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浓度水平,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结果显示3种方法的操作正常。常规培养法中在3个设计中均有典型菌落生长,但由于其中有其他干扰菌的存在,故无法直接判定,还需进一步试验才能确定,同时由于杂菌存在,进行鉴定时应该选择多个菌落进行鉴定,以防发生漏检的情况。Mini-VIDAS法的筛检结果均为阳性,阴性对照结果为阴性,显示了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强。膜芯片法在干扰菌浓度低或者相当时检出,干扰菌浓度高时未检出的原因分析为,DNA提取后总DNA浓度不变,但是目标菌的DNA浓度相对降低,影响判定结果。不同检测方法抗干扰性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检测方法抗干扰性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nti-interference of three methods

3.4 人工污染试验

人工污染试验中,常规培养法对于阳性组的筛检效率为100%,仍需进行下一步试验;对阴性组的筛检效率为5%,其中有1批次牛肉有典型菌落,进一步试验后确定非肠埃希氏菌O157:H7。mini-VIDAS法对于阳性组筛检效率为100%,对阴性组筛检效率为0%,完全符合人工污染设计。膜芯片法对于阳性组筛检效率为100%,但是阳性结果观察显色程度不同,个别显色较浅,肉眼几乎无法分辨,借助膜芯片成像仪可见显色,分析原因为增菌过程中由于杂菌较多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未形成优势菌株,进而影响以后的一系列操作,符合预期。人工污染试验筛检结果比较见表4。

表4 人工污染试验筛检结果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screening for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samples

4 结论

从两种快速筛检方法与常规培养法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常规培养法的灵敏性较优,但是某些细菌在显色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与目标菌相似,使其特异性和抗干扰性受到一定影响;mini-VIDAS法在特异性、灵敏性和抗干扰上表现良好,可作为较好的筛选方法应用到检验工作中;膜芯片法的特异性较好,但是该方法要从菌株水平转换到分子水平,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对其灵敏性有一定的影响。实际操作中3种方法的筛检时间差异较大,常规培养法为78 h,mini-VIDAS法为30 h,膜芯片法为14 h。综合以上情况,建议日常检验中可以采用国标法和mini-VIDAS法进行筛检工作,对于应急任务可使用膜芯片法缩短筛检时间,同时用mini-VIDAS法进行验证,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

[1]王燕,谢贵林,杜琳.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流行概况[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1):51-58

[2]刘翔,李淑清,杨景波,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630-631

[3]冉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流行趋势[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9,11(3):31-35

[4]WHO.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Infections[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997

[5]汪华,景怀琦,李红卫,等.江苏省淮北地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1):938-940

[6]陆美娟,胡万富,陶涛,等.安徽省1999~2003年O157:H7大肠杆菌实验监测及其意义[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5,9(5):441-443

[7]张锦,夏胜利,马宏.河南省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研究[J].疾病监测,2003,18(9):325-32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0]李瑞,王建昌,李静,等.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SPIA)技术检测大肠杆菌O157的方法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6(2):317-322

[11]陈玲,王少辉,任建鸾,等.饲料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畜牧与兽医,2016,48(8):73-76

[12]王乃福,吴冬雪,张霞,等.致泻性大肠杆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7):5-9

[13]黄海燕,陈亮,陈萍.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食品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J].食品工业科技,2016(11):171-175

[14]范放,赵国俊.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分析仪”快速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J].广东食品,1998(4):9-10

Comparison of Three Pre-detection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ZHANG Jing,WANG Li-gang,ZHANG Lei,FEI Yun-yan,FU Sha-li,WU Dan,CHEN Xin,YANG Xiao-shan*
(Chongqi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Chongqing 401121,China)

2017-01-16

10.3969/j.issn.1005-6521.2017.19.024

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创新专项项目(cstc2015shmszx 00002);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cstc2015jcsf8001)

张婧(1985—),女(汉),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源性致病菌检验。

*通信作者:杨小珊(1975—),女(汉),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监管。

猜你喜欢

埃希氏灵敏性大肠
埃希氏菌的遗传演化关系分析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26血清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基于继电保护状态分析的电网故障诊断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研究
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盐酸克伦特罗生物素化单链抗体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
2010~2012年汉中地区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