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脑瘫高危儿家庭复原力影响因素分析
2017-10-10孔艳英刘丽伟陈丽
孔艳英,刘丽伟,陈丽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 550003)
82例脑瘫高危儿家庭复原力影响因素分析
孔艳英,刘丽伟,陈丽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550003)
目的分析脑瘫高危儿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1~12月诊断为脑瘫高危儿现在接受康复治疗的82例患儿,行家庭复原力量表评分,并用自制问卷收集患儿性别、类型、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类型、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治疗费用报销的方式。先对上述因素与患儿家庭复原力的关系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对P<0.05的因素行Logistics多因素回归。结果本组患儿家庭复原力量表得分135~227(182.13±18.8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治疗费用报销的方式均与患儿家庭复原力有关(P均<0.05)。将P<0.05的因素纳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治疗费用报销的方式均是患儿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脑瘫高危儿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以及治疗费用报销方式是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
脑瘫;高危儿;家庭复原力
脑瘫为一组持续性存在的中枢性质运动以及姿势发育障碍和活动受限类型症候群,其主要致病原因是发育过程中的胎儿以及婴幼儿脑部发生非进行性损伤。患者出生后18个月方能确诊为脑瘫,此前满足脑瘫其他诊断条件的患儿诊断为脑瘫高危儿。由于脑具有可塑性,对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目前脑瘫高危儿的主要康复途径包括医院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
该病治疗时间较长、费用高,给患者家庭造成较沉重负担[2]。孩子被诊断为脑瘫高危儿是一项非常强烈的心理应激原,脑瘫高危儿康复治疗对于患儿家庭来讲也属于负性生活事件,会对家庭功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4]。家庭复原力是指家庭在面对逆境、创伤以及悲剧、威胁等巨大压力时所表现的良好适应过程,即一个家庭对于困难经历所作出的反弹能力,是家庭功能的重要体现[5,6]。其主要包括接受并且战胜现实困难能力、于危机关头仍可寻找出生活真谛的能力以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7~9]。家庭复原力与患儿的家庭康复治疗效果密切相关[10]。因此找出影响脑瘫高危儿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加以干预,对提高脑瘫高危儿家庭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目前尚未见此内容的相关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2016年1~12月诊断为脑瘫高危儿现正接受治疗的8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入选标准:①满足2006年全国脑瘫专题研讨会制定的关于脑瘫高危儿的诊断标准[11];②患儿的年龄均<1岁;③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有其他种类严重的脑部疾病者;②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存在认知障碍,亦或是有严重疾病而无法参与照顾的;③文化程度过低而无法正常沟通者。患儿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3~11(7.21±0.33)个月。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患儿家庭复原力评价方法 采用家庭复原力的调查量表[5]评价患儿家庭复原力。此量表主要分成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2个类目,内容包含十个方面:困境解读、正向前瞻、生活卓越、问题解决、亲密和谐、社会支持、秩序井然、情感分享、清晰交流、合作协调。总计49个题目,每个题目得分1~5分,分值越高家庭复原力也越好。
2 结果
本组患儿的家庭复原力量表得分为135~227(182.13±18.85)分。共发放调查表82份,收回82份。其中患儿性别男56例、女26例,家庭复原力评分分别为(184.52±17.54)、(182.39±16.28)分,男、女患儿家庭复原力评分相比P>0.05;脑瘫类型为痉挛型54例、强直型18例、混合型10例,家庭复原力评分分别为(182.32±20.63)、(181.98±19.97)、(182.05±20.15)分,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家庭复原力评分相比P>0.05;脑损伤程度轻度24例、中度32例、重度26例,轻度、中重度脑瘫患儿家庭复原力评分分别为(189.89±24.63)、(175.82±21.32)分,轻度、中重度脑瘫患儿家庭复原力评分相比P<0.05;康复治疗时间<6个月59例、≥6个月23例,家庭复原力评分分别为(186.59±18.74)、(171.33±15.82)分,不同康复治疗时间脑瘫患儿家庭复原力评分相比P<0.05;主要照顾者为父母71例、其他亲属11例,家庭复原力评分分别为(182.25±16.95)、(180.39±16.37)分,不同主要照顾者类型脑瘫患儿家庭复原力评分相比P>0.05;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6例、大专及以上26例,家庭复原力评分分别为(177.73±21.56)、(189.46±25.49)分,不同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脑瘫患儿家庭复原力评分相比P<0.05;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为全职27例、非全职55例,家庭复原力评分分别为(191.09±28.14)、(180.62±15.87)分,不同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脑瘫患儿家庭复原力评分相比P<0.05;治疗费用报销方式为医保37例、其他45例,庭复原力评分分别为(195.28±14.69)、(182.33±13.92)分,不同治疗费用报销方式脑瘫患儿家庭复原力评分相比P<0.05。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治疗费用报销的方式均与患儿家庭复原力有关(P均<0.05),性别、脑瘫类型、主要照顾者类型与患儿家庭复原力无关(P均>0.05)。将P<0.05的因素纳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治疗费用报销的方式均是患儿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P均<0.05),见表1。
表1 患儿家庭复原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组患儿疾病类型中痉挛型较多,与黄小玲等[12,13]报道相符,提示了脑瘫高危儿的疾病类型主要是痉挛型,也与临床实际相符。本组患儿主要照顾者主要是父母,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比例较高,工作状况是非全职的比例较高,符合我国社会一般情况。本组患儿家庭复原力量表得分135~227(182.13±18.85)分,无一例患儿家庭复原力得分为满分245分,表明诊断为脑瘫高危儿在对患儿家庭造成沉重打击的同时,也导致了患儿家庭功能恢复能力不足。
本研究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脑瘫高危儿脑损伤程度、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以及治疗费用报销方式是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①脑瘫高危儿脑损伤程度越严重其家庭复原力越差。因为患儿病情直接关系到其父母亲抑郁严重状况,而家长情绪能够直接影响家庭复原力,所以对于重度脑损伤脑瘫高危儿家庭,我们需给予更多关注,鼓励家庭用于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康复治疗[14]。②脑瘫高危儿康复治疗过程非常漫长,通常是患儿治疗时间到达6~12月类型家庭复原力最低。主要因为此时进入治疗过渡阶段,其疗效逐渐达到平台期,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停滞,家庭在经济以及精神方面均逐渐无法承受。故在康复阶段需注重家长感受,鼓励治疗平台期阶段患儿家长再接再厉,帮助患儿获得更好康复效果[15]。③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工作压力情况,尤其对于脑瘫高危儿家庭来讲,陪护以及治疗带来巨大压力,更加影响其家庭复原力。对于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脑瘫高危儿家庭,帮助其降低工作压力有助于提高家庭复原力[16,17]。④主要照顾者工作情况直接关系到家庭经济来源,如在脑瘫高危儿治疗期间家长放弃工作,则会切断家庭经济来源,治疗经济负担较重,会影响家庭复原力。因此,对于不工作家长我们应该帮助其努力调动家庭支持系统,帮助其减轻压力与负担[18,19]。⑤医疗费用报销方式直接关系到患儿家庭承受的经济压力。因此,对于贫困农村地区患儿,在转诊过程中需关注其医疗费用报销情况,尽量帮助降低自费比例。
综上所述,脑瘫高危儿脑损伤程度、康复治疗时间、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况以及治疗费用报销方式是患儿家庭复原力影响因素。对接受脑瘫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临床工作者应考虑其家庭复原力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加以干预,以提高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家庭度过这一难关。
[1] 张悦秋,闫冬梅,苗镇江,等.脑瘫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状况调查[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3,33(4):266-267.
[2] 赵雅风,宁秀琴,朱松梅,等.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儿脑瘫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10-4511.
[3] 宋旸,蒋昊翔,张璐,等.脑瘫高危因素与精神运动发育水平及 MRI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12(6):793-796.
[4] Sother R, Steven R, Vik T, et al. A change in temporal organization of fidgety movements during the fidgety movement period is common among high risk infants[J]. Eur J Paediatr Neurol, 2016,20(4):512-517.
[5] Soleimani F, Vameghi R, Biglarian A, et al. Antenatal and intrapartum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palsy in term and near-term newborns[J].Arch Iran Med, 2013,16(4):213-216.
[6] MacLennan AH, Thompson SC, Gecz J, et al. Cerebral palsy: causes, pathways, and the role of genetic variants[J].Am J Obstet Gynecol, 2015,213(6):779-788.
[7] 寄婧,萧玉婷.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因素儿精神运动发育的综合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 2012,2(13):32-34.
[8]吴美水,陈美霞,郑碧兰,等.脑瘫高危儿母亲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2):565-567.
[9] 徐淑玲,付杰娜,张宁,等.高危儿随访管理回顾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66-67.
[10] 倪钰飞,陈建华,丁晓莉,等.南通市403例基层转诊高危儿高危因素统计及筛查方法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01-5503.
[11] 王军,马洁琼,朱登纳,等.河南省脑性瘫痪儿童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7):536-539.
[12] 黄小玲,张炎华,刘文静,等.273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J].现代医院, 2012,12(7):41-44.
[13] 吉月彬,张悦秋,闫冬梅,等.影响脑瘫患儿早期诊断的综合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5,30(14):2193-2195.
[14] 孙兴红,董杨,高晶,等.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治疗方法与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104-105.
[15] 赵西西,孙霞,王雪芳,等.住院脑瘫患儿及高危儿家庭复原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5):540-543.
[16] Morgan C, Novak I, Dale RC, et al.Optimising motor learning in 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 a pilot study[J]. BMC Pediatr, 2015,1(15):30-32.
[17] 黄佳,刘文兵.南通市0~1岁脑性瘫痪高危儿早期分级综合干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0):1038-1041.
10.3969/j.issn.1002-266X.2017.35.025
R748
B
1002-266X(2017)35-0074-03
2017-06-11)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SY合字2015-3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