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的特点与转化策略

2017-09-30林培川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特点学困生

林培川

【关键词】 学困生;特点;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4—0040—01

21世纪,教育走向生本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新课程的实施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促进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发展,一直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学困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教学班中,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探究也一直是教师倍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實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特点

1. 贪玩懒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贪玩性和自控力差,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马虎、懒散等情况,所以对教师留的作业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写完作业后不愿意检查,甚至发现错误都不愿意改正。在课堂上也经常有小动作,容易出现开小差的情况。

2. 知识出现断层。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比较强的课程,数学知识都是一环套一环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某一环出现缺失,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跟不上”的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地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那么学习的债务就会越欠越多,最后失去学习的兴趣。

3. 学习信心不足。数学学困生并不意味着其他的科目也都不好,我们经常发现虽然一些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好,但是语文、英语等科目的学习成绩却很好。这与学生的学习信心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学生从小是在听父母的故事下成长起来的,这为他们学习语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初接触数学,而且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缺乏自信,进而影响到数学的学习。

二、转化策略

1. 教师要用平等心对待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起到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功能,还需要在情感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怀,做到一视同仁。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这部分学生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如果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就会使得他们的自卑感加剧,所以,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认真分析每一个学困生的问题所在,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进而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信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要能够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肯定。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困生的引导和激发。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进一步的强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将其作为教学的核心,使学困生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主体性,这样这部分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指定学困生进行回答,当学困生回答正确后,教师要给予高度的表扬,从而建立学困生学习和探索的信心。如,在“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应尽量给学困生布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有一定的计算能力的,并不是什么都不会。当学困生在做完练习之后,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恰当的引导,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的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树立良好的信心。

3. 利用群体力量,提升帮扶和竞争效应。班级是一个群体,而群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学困生的管理上也需要发挥群体的力量,通过组织活动,调动学困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将学困生与优等生分到一个小组中,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优等生就能够给予学困生一定的帮助,而且学生们的年龄相仿,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优等生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给予学困生一定的学习意见,这种帮扶方式比教师的强调和讲解更有作用。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内容时,无论教师怎么强调先算括号内,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学生都记不住,在做题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顺序的错误,但是在小组学习中,一个学生从自己的理解角度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他认为带括号的就如同我们去饭店吃饭的VIP包间,所以服务员需要首先照顾他们,而乘除法是后学的说明他们更难更重要,因此他们是仅次于括号内VIP的一部分,而加减法我们在幼儿园就已经接触了,说明他们比较普遍,所以应该放在最后。通过学生角度的讲解,学困生在非常愉快的氛围下就了解了四则运算的顺序。

编辑:郭裕嘉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特点学困生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