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2017-09-30宋福
宋福
【关键词】 美术教学;兴趣;创新能力;创设;释疑;发挥;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6—0117—01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師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可让学生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设计花手帕”一课的教学中,农村学生不可能在家里收集各种各样的花手帕在课堂上展示。于是我就用一些花手帕的范画将教室布置成商场,以“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小朋友去商场里逛一逛、大街上走一走”导入,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兴趣。接着,我把学生引入“热闹的街市”中:“你们看,商场货架上的花手帕(我事先的范画)可真多、真漂亮。你能分别给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下这些手帕的形状和图案吗?”学生认真观察后,分别介绍了每种手帕的外形(长方形、正方形、花朵形、扇形……)。然后我示意两名学生上前分别挑选各自喜欢的手帕并介绍手帕的图案,说:“我们今天逛街的收获可不小啊。”再由学生小结:我们认识了各种手帕,有不同形状、不同图案。接着,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样的课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在做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手帕出现在他们的画作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造,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
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多进行添画、组画、记忆画等练习,培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运用发散的思维大胆创新,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如,在教学“愉快的课间活动”一课时,学生要学会的关键是画面想象、布局、环境衬托及色彩搭配等。我给学生讲清楚人物比例后,又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等,同时我又在黑板上画出动态线进行引导。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最后,一幅幅愉快的课间活动图展现在我的面前。
二、帮助学生探究释疑
探究过程是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发展。在学生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其思维由浅入深,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本领。
如,在“画房子”一课中,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画的步骤,更要启发学生独立创造,画出一幅有个性的房子。教师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并把农村生活中常见的房子、事物,如苹果、橘子、香蕉、西瓜、蘑菇等等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把他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教师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三、让学生表现发挥
这一环节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地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那么,如何更好地向农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像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例如,在教学“滚动的世界”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超市背景图画,要求学生描绘自己见过的各种圆形东西并将其放在其中,然后我再出示一些他们没见过的各种圆形东西,扩大学生的视野。随即,学生运用平日所学的绘画表现技能开动脑筋开始创作。不到二十分钟,学生的作业陆续展示在黑板上的“超市”中。通过添添画画、剪剪贴贴,一幅美妙的超市缩影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这样的课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而且学生的情绪盎然,课堂教学形式活、质量高、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巩固了学生绘画技能的学习。
四、进行多样化的评价
在美术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新颖的、独特性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兴趣评价);深入阶段:(创意评价);终结阶段:(结果评价)。在这一评价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增强。对于作业的评价亦是如此。
编辑: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