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17-09-30原海燕
原海燕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拓展;延伸;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6—0098—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科目越来越重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学更加深入和丰富,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延伸的时机和内容更加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应努力开放课堂,拓展语言文化运用的领域,延伸语言文化的内涵,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效率。
一、运用拓展性阅读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采用拓展性阅读活动对教材进行延伸和补充,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将阅读安排在课程全阶段,可以有效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 课前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前,进行拓展性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接下来的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了解课文成文背景,查阅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课程中期拓展阅读丰富教材内容。在课程学习进行中,也可以进行拓展阅读,丰富教材内容。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孩子的关爱,教师将小说《狂人日记》中的节选部分介绍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下,封建礼教对于孩子的压制和摧残是非常严重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鲁迅先生对于该文作者的关心爱护就显得更加珍贵。这样的拓展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和文中人物的理解。
3. 课后拓展性阅读增强学生阅读兴趣。语言文化的学习需要延伸到实际运用当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课后也能主动拿起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在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将阅读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全篇《狂人日记》《阿Q正传》这样的经典小说,了解时代背景,深刻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挖掘作品内涵。学生是带着完成作业的态度去阅读,只要读进去,便会读下去,一点一滴培养起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课程延伸的有效性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拓展活动已经被大部分师生接受,但是对于如何拓展,拓展的效率,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探讨和实践,把握其中的“度”,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延伸,如同菜肴中的调味料,适度最好,少了则菜肴无味,多了则喧宾夺主。如,在学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篇古典诗词时,诗人将山水风景比喻成人的眉眼,精致巧妙,令人拍案叫绝。教师在此处进行拓展延伸,将古典诗词中对于比喻手法的精巧运用介绍给学生,“忽如一夜春風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名句拓展,让学生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崇敬,乐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内容。
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拓展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教育界将多种运用科技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有多媒体教学、互动白板教学、音像阅读、微课堂等多种方式,极为丰富多样,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以直观感受推进知识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例如,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课时,学生们大多并未了解过丝绸之路沿途是什么样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沙漠,骆驼,这些都是陌生的符号。教师将著名的纪录片片段引入课堂,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给学生,通过纪录片片段,学生了解了沙漠的广袤无垠和荒凉辽阔,也了解了商人在路上除了要机智地与人交往,还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去面对路途上不同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拓展延伸,让课堂非常具有趣味性,眼见为实,对于文字知识的学习更加明确,同时也了解了课文的历史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去体会。
总之,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让语文教学更加开放,要不断地引入新技术,多带学生走进生活,走近自然,让学生能够不断汲取新知识,开阔眼界,深入理解语言文化的丰富内涵,热爱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将来的语文学习,乃至全科目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张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