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016-11-21王中琼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发挥阅读作用

王中琼

内容摘要:为了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紧扣教材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操作的具体步骤,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阅读 发挥 主体 作用

在近几年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正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政策六大方面全面改革,实现从“教为主”向“学为主”的历史性突破。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只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的“知其然”的继承式教育是不行的,必须要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好,学校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主体性研究》的课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在这个问题上有过一番思考。我认为语文教师可以有如下做法:

一.优化课堂结构,为发挥主体作用创设条件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中最有规律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为此,教师必须在掌握学生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阅读教学的任务和特点,改进阅读教学。首先要优化课堂结构,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兼顾教材思路,教学思路和学习思路,设计安排教学。要以读为本,以学生自学为主,在课堂安排上尽量增加学生个体活动的时间,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的机会,如自由读、默读、分组读、自学、讨论等。二要严格控制教师分析讲解时间,力求少讲精讲,使阅读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解、自悟、自得的过程。据说前几年上海育才中学有教师只用了几个星期就讲完了全册教材。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打破程式化、模式化教学造成的万马齐喑的课堂状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要善于制造兴奋话题,激活课堂气氛。找兴奋点,可从文本内容与课堂形式两方面考虑。文本内容上要注意:第一,文本中最吸引学生的地方;第二,教师有真知灼见的地方;第三,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地方;第四,与以往阅读积累可以碰撞的地方。课堂形式上,可选择辩论、讨论、表演、竞赛等多能唤醒学生的兴奋的方式。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我们不妨借鉴以下几种阅读课型。

1.讲读课文——五步阅读型。即:结构模式:生活化导入→整体呈现问题→问题解决→主题练习(主题阅读)→实践性作业。这种课型适应于必修讲读课文。

2.修课内自读课文——半独立阅读型。这种课型是指导学生在讲读课上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行巩固和运用。其程序为:回顾学法——定向引导——学生自读——检查评议——总结复习。

3.修课外自读课文——独立阅读型。这种教学结构的程序是:(1)自读。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按照自读的要求,划出重点词句、段进行理解。(2)自悟。引导学生表述在自读中懂得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弄明白的。(3)质疑。(4)讨论。(5)写练。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进行课堂练习,将知识系统化。

前两类型课过程较实在,好管理,所以深得传统老师的喜欢,但不易设计太多,占必修、选修课文总量的五分之二左右。第三类型课较虚,量又大,应重点做好管理,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精神。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发挥主体作用的保证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全新教育观念。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教师从“教”到“教会”到“不教”,学生从“学”到“学会”到“会学”。为了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紧扣教材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操作的具体步骤,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比如我把我班本学期的主要做法是“一剪二练三读四讲”,一剪为剪报,二练为练笔,三读为读古诗词、语文读本、名著,四讲为每课有学生上台演讲课文的机会。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

阅读教学还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带着问题去读书。如在初步读阶段,学生接触了文章题目后,可以这样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你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当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不能千篇一律,而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问题:(1)从课题发现问题;(2)从中心词发现问题;(3)从文章的重点句段发现问题;(4)根据文章的表达特点发现问题;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比我们教师自己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增强了参与意识和主动性,有利于挖掘学习潜力。新教材实施过程中,老师的备课量变大,主要应集中在学习活动的组织、编排和过程管理上,如果只是忙于文本知识的准备上,老师力求无所不知,然后再让学生变得无所不知,这实际上还是注重知识灌输的告知式教学理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

三.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表情感染。小学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小学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以及身体动作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朗读时面部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手势中的握拳摆手等等。让学生在你的各种表情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中境界,身临其境般地去领悟文章内涵。

2.语言感染。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用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阅读,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3.画面渲染。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能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4.实物演示。一幅幅画面吸引着学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导一年级学生阅读《看花灯》时,我问学生:“课文中都写了哪些灯?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把正月十五灯展的各种花灯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丽情境之中。

5.表演体验。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引进体验教学思想,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达的精神。如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如老人、妈妈、售票员、路灯管理员等等,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请求、抱歉、赞扬、悔恨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情感体现在三方面:a教师自身对祖国语文(文学)的高度热情,b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高度热情,c教师对学生的高度热情。试想一位教师对语文没有十分的热情,不能深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怎么能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养出高素养的学生呢?

总之,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但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一定要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这样才能拨动学生阅读的情感之弦。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培养,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好好学习。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小学)

猜你喜欢

发挥阅读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好办公室的职能作用
如何发挥离退休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