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有效数学课堂行为探析

2017-09-27柯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构建初中数学

柯硕

摘要:文章主要围绕影响初中有效数学课堂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新课改的理解,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重点提出有效课堂构建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前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被提出的大环境中,新课程新课标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初中数学课堂也变得有些不一样,但是课改之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其具体操作并不能体现出新课标的真正内涵,往往只是停留于形式,并没有体现在具体课堂操作上。可见,初中有效数学课堂的构建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初中数学课堂现状简介

初中部分数学老师的教学激情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不够了解学生,或者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对于教材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法,以教师为中心,并不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也没有研究讲述以及提问方式,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被调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课堂效果较差,并且也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阻碍了其思维意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就数学科目本身而言,其抽象性以及逻辑性较强,很多学生对数学极易感到乏味枯燥,而很多中学生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课堂中,极少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学生基本没有理解和思考的自主性,再次降低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三、初中有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笔者总结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并建立在新课标新理念基础上,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最终总结出以下方法,以构建初中有效数学课堂,主要从课堂常见的教学行为出发,即讲述行为、提问行为、互动行为、讨论行为以及演示行为,以提出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建议。

3.1 有效数学课堂的讲述行为

在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讲述内容的“取”和“舍”。新课标要纠正被动学习行为习惯并非等于淡化接受学习,而是要优化接受学习。教师的讲述行为要达到一种效果,即在学生学习迷茫处,指点迷津,使之豁然开朗,将思维的枷锁打开。因此老师不必多言,但是言出必能达到画龙点睛之效果,要能够真正启发学生,让自己的讲述行为和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产生火花。而那些铺垫、修饰性的语言则要尽量少用,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另外,在讲述行为中要融入情感,表达出对数学美的欣赏。新课标的三大变革之一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见,教师的讲述行为要渗入教师的热情和激情,其情感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情感,老师都能够理解,但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情则不为老师所理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数学美的欣赏态度,由此,课堂讲述才会变得生动亲切有趣。

3.2 有效数学课堂的提问行为

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必定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提问。首先要认真观察和反思,把握好探问和追问的时机。所谓探问,就是对回答不正确学生的继续发问。探问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更为清晰。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并及时反思运用探问和追问的时机,特别是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适当的探问和追问能够让学生突破思维,从思维死角中走出来,并向深度知识发展。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提问并非越多越好,特別是所提问题如果无效,不仅占用了有效课堂时间按,还影响了学生思维发展连续性。提问方式要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保持一致,学生的有效回答更多,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3.3 有效数学课堂的互动行为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行为离不开互动环节,但是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有效的互动行为来支撑。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互动的发起人。互动教学要想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激发学生的互动动机,转变学生接受者为发起者的角色,变教师的主动为被动,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设置教学障碍(例如,故意混淆概念,给予学生鉴别错误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自我实现的时机,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最大化。其次,要重视师祖互动,调动小组成员的互动积极性。互动的类型主要有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和师组互动,其中师组互动最为少见。其表现形式往往表现为教师和小组代表之间的互动,如果教师不够重视师组互动,很多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就因为自己没有担任代表而无法调动起来,所以要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将所有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都调动起来,要采取有效的分组互动,并且防止互动方式的单一,要不断变化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有效数学课堂的讨论行为

所谓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引发的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检查以及拓展所学内容,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教师要清晰认识讨论行为的教学意义,并且要做好讨论的充分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学生毫无节制式讨论,甚至成为打闹课堂,老师要做好一名引导者,所谓引导者,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和深刻认识学生以及讨论问题基础之上。要自信讨论内容为学生所期待,并且有能力解决。可见,有效的讨论行为,要老师对自己又信心,要老师对学生有信心。可以说,讨论课中,教师是一个技巧娴熟的推动者、人际关系专家、澄清者和总结者,并且老师要参与其中。

3.5 有效数学课堂的演示行为

数学教师的课堂演示行为是指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板书、口头演示等形式将解题过程呈现出来的教学行为。多媒体、板书以及口头演示,使用的范围不一,作用不同。多媒体演示比较适合演示空间想象问题的解题过程以及动态模拟的解题过程。板书演示的优点为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并且能够和教学行为保持一致,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巩固教学效果。口头演示比较适用于复习课,也就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所以,数学老师要清楚三种演示行为的优缺点,了解其适用范围,在合适的时候给学生呈现最有利于其吸收知识的演示行为。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笔者所提及的课堂行为,需要数学老师课外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要在构建有效课堂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1]刘书增.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陈洪峰.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4: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构建初中数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