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017-09-21杜飞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培养

杜飞

【摘要】在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科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在历史课堂上学习历史知识,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意识等素养的养成。在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兼顾知识学习和素养养成是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较高的教学建议供广大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55-02

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历史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当代教育和社会发展提出的必然性要求。核心素养其实可以看作是当代学生看待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以及他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和方式。简单来说,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作为主体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为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个人品质和重要能力。学科素养则是指学生在以学科知识为主体学习内容的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所综合表现出来的人格和能力。[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以历史的学科特征为培养基础,以教师为主要引导力量,使学生主动形成适应社会和自身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能力。体现了历史教学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 笔者仅针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方法来提出一些方法。

一、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教师想要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就要重视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平具备专业知识储备,还要能灵活运用教学技能,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引,也属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二、注重对历史思维的培养

针对近年来我国高中历史学科试题的考察趋势来说,对于历史学科的实体知识的直接考察逐渐在缩小比例,而是重点集中在对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上。根据对课时内容的分析研究,笔者将历史思维的培养分为如下几方面。

(一)唯物史观的培养

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它在哲学范畴内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唯物史观在对历史的教学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历史观点和方法论的理解,从而展现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与趋势,使学生进一步具备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利用唯物史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学科内容进行教学时,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解,为了生产力发展,各国纷纷进行变革,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以此思路还可以分析小农经济以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二)时空观念的养成

审美观是文学教学的培养重点;思辨能力是哲学教学的培养重点;逻辑思维是数学教学的培养重点;历史教学则以时空性作为培养重点。相比较于其他学科,时空性是历史学科的个性特点。对历史事件及其之间的空间联系的了解和方法运用是时空观的主要培养目标。如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课中的中日甲午战争为例,历史学科基础较弱的学生对于事件的开始、经过和结果的时间脉络有陌生感,在课文中只着重说到其中的黄海战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示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时间的来龙去脉,便于学生对事件的整体理解。

(三)史料实证精神的培养

人类对于历史渊源的了解的一般来源包括历史事物实物、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他们都属于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意或者无疑遗留下的痕迹。对于史料来源和作用的认知是史料实证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以規范的手段方法对史料进行合理引用,把它作为历史研究的可靠证据,培养自己的史料实证意识。以对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的培养为例,在《“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网上搜集或者图书阅览等方法来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施背景和意义等相关知识。[3]

(四)历史解释方法的掌握

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其对待客观存在的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使用直接观察、接触和实验的方法来探讨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地理等背景是历史学科中除时间线索以外的其他重要研究要素,历史解释就是针对这些要素,运用客观辩证的眼光去解释和判断历史。历史解释以对历史史实和解释的区分、对历史事件内容的和意义的掌握为主要培养目标。对于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解决历史问题还能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对历史事件树立起历史发展观念,学会对现实问题的全面、客观评判。

(五)家国情怀的养成

历史教育的最深层次的目的不是对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而在于对学生健全的人格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家国情怀指探究和分析历史史实过程中所养成的一种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心以及人文追求。在历史教育过程中,通过对国家及世界历史的了解和学习,逐渐培养出学生们对家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家国意识培养的重点。如在“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讲解过程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发言,强调进行公祭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戒,坚定和平发展道路而非延续民族仇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新编历史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齐东昌.浅谈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江西化工,2016,(05):146-147.

[3]宋波.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师的困惑与突破[J].辽宁教育,2016,11.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培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