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智力游戏区域活动教学探讨
2017-09-20马良慧
马良慧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模式全面普及,学前幼儿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传统学前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知识对基本知识的片面学习,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幼儿进行数字学习、图形的判断、简单的数学算法、应用解答等问题,这种教学形式对于幼儿而言优势不够明显,而新课程下数学教学需要全面提升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幼儿对事物观察不够深入,导致幼儿在数学问题面前无法按照老师思维进行问题解决。通过数学问题解决方式的学习,从而提升幼儿自身思考能力,并培养幼儿对于不同问题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幼儿数学教育模式过于固化,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与新课程理念接轨,教学模式无法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潜力,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数学智力游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了幼儿数学教育的主流。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智力:游戏区域:活动教学
新型的幼儿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极高的好奇心,而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中穿插数学的相关概念,对幼儿数学理念的培养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游戏的分类主要为角色扮演、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美工、益智、科学探索等。通过不同游戏的开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自行发现相关的知识,不仅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将益智游戏材料投放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
一、数学智力游戏区的教育意义
在开展数字智力游戏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智力数字游戏的具体意义,幼儿智力的提升本质上是提升幼儿知识以及经验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全新的认识,不仅提升了幼儿自身的注意力以及判断力,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幼儿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游戏与数字有着直接的关系,幼儿园需要采购大量相关的教学游戏材料,并结合数学的思维方式确定不同的教学形式,通过在游戏过程中穿插教学的方式全面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幼儿对于抽象化的知识点以及逻辑理论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基于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化激起幼儿学习的激情,在游戏中形成自身的逻辑理解模式,从而在后续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形象具体化。
二、学前数学智力游戏教育模式的特点
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形成于幼儿教育阶段,在这段时间,幼儿对事物的观点以及事物的认知模式产生了本质的变化,而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讲抽象具体化,在幼儿教育阶段,强加逻辑与具体之间转化的概念无疑是天方夜谭,但是通过数字智力游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幼儿直接体会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化。
在早期幼儿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的概念较为模糊,认识也不够深刻,其学习模式主要是以自我认知为基础的,幼儿对于不同事物的观察以及不同动作的理解有着自己的认知。目前我国学前幼儿教学主要是对小学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放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进行基础的识字以及理解,而对于数学思想模式的培养不够全面,知识点的学习不应该作为数学学前教育的重点,而应该在幼儿认知能力最强的时候帮助他们建立优秀的逻辑思维模式,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需要在制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确定幼儿学习的不同特点,从而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拟定培养幼儿数学学习思维的模式,将培养幼儿数学思维为基础,从而进一步加强幼儿的认知能力,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的抽象化信息能够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变具体表达出来。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幼儿学前数学教育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不同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同性,其中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提出:“幼儿对于新事物有着极高的好奇心,建立在游戏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最大化提升学习效率的方式。”学前教育的形式不应该过于拘束,对幼儿的学习要求不应过高,通过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加上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将抽象具体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本就是较为复杂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学前教育中的数字智力游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幼儿学前学习阶段的特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的主体的错误认知
传统的学前教学方式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被动学习,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作为学习的主导者,能够通过自身对于游戏的理解获取具体的思维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固化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而数字智力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脱离被动学习的束缚。
(二)测查、改错的材料多于用来探索、发现的游戏材料
数字智力游戏教育模式中一般运用了大量的测试性材料,而用于幼儿游戏探索的材料较少,导致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体验到真实的游戏环节,而是出于半被动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幼儿对于这类调查类材料也出现了排斥心理,导致数字智力游戏难以起到提升幼儿认知能力的目的。
(三)作业材料多,游戏材料少
由于在数学智力游戏的教学模式中,幼儿获取知识的形式主要通过在不同的游戏获取相关的知识,而课后的教学问题也凸显出来,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虽然能够主动获取相关的认知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但是在课后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系统性的复习,从而巩固获取的知识能力。目前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的过程存在结构过于复杂的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措施过于繁杂,导致数学智力游戏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这类复杂的游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游戏的趣味性,从而难以起到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导致数学智力游戏的教学模式收效甚微。
四、反思与解决思路
(一)区分游戏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概念,使幼儿真正通过游戏获得发展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从而分成小组的学习模式让幼儿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环境中,在游戏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学习方式的养成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都是通过游戏过程所获取的,由于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偏差,教师对幼儿进行的小组教学以及个别教学模式需要进行详细的区分,从而通过分层次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具有探究性、引导性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课后布置的作业需要具有针对性,由于基于游戏模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导致学生学习的过程偏向于探索自主式的学习,而教师对于学生课后的监督也需要针对提升幼儿拓展能力展开,从而在课堂游戏基础上能够获得更多的认知经验。
教师在安排不同游戏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幼儿学习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安排,幼儿逻辑思维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其手动操作能力以及訓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而不仅仅是通过游戏寻找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不同游戏区域内安排的游戏材料要结合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配,通过一个区域的游戏能够让幼儿对特定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而不同材料之间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材料的特征性,因此,游戏材料的选择要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欲望。
(三)减少作业材料,丰富游戏材料,让游戏充满玩趣
游戏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为幼儿后续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数学学习的基础主要包括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转化能力的培养,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探索式的游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游戏材料以及游戏内容会对学习的效果造成影响,目前传统的游戏教学方式偏向于作业材料的多样化,而降低了游戏材料的多样性,游戏的过程让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无法达到激起幼儿探索欲望的目标。
虽然数学智力游戏教学模式是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活动的,幼儿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游戏的进程以及编排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对不同区域的游戏模式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不同游戏区域对于幼儿未来发展的具体效益,在此基础上判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同行为体现的学习能力特点,使得教师能够全面判断幼儿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基于数学智力游戏的区域化活动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课堂的乐趣性,迎合幼儿的求知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幼儿的发展目标以及其创造能力,全面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转化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