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使命、价值与路径

2017-09-20董成鹏

魅力中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现场教学党性教育价值取向

董成鹏

摘要:现场教学是现代教育培训的重要教学形式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战略使命、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决定着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基本属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谋划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使命,分析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价值取向,并试图找出办好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使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科学合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战略使命;价值取向;路径选择

现场教学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理论为基础,让教学对象设身处地参与社会现实活动全息过程,是一种非常适合成人教育的现代教育培训模式。现场教学相较传统教学方式具有素材鲜活具体、对象主动参与、感情多维体验和師生多向互动的突出优势,能较为有效地达成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塑建的教学效果,高度契合于以党校为主渠道的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信念理想教育目的。现场教学日益为各种培训机构所青睐,也使其成为党校党性教育的特色课程和重要教学板块。达州近年来不断探索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形式,开发出一批特色党性现场教学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培训效果。为多维实效推进党性现场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战略使命、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重点谋划和梳理。

一、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战略使命

党性现场教学不同于国民教育以知识体系传习为主旨,而是以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和信仰熔锻为依归,它突出强调学员与中国共产党情感的相濡和党性的升华,其视角和使命具有特殊性。

(一)注重理论教育要与实际相联系,丰富教学内涵

党校教学应遵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精神要求,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首要任务,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另一方面强化学员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为。在课程设置方面,除理论课程外,还要安排一些实地参观研讨类课程,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提高培训效果。在组织现场教学时,既要把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寓以现场教学之中,又要与现场所展示的特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现场教学中,要求学员仔细聆听和体会用山歌、民谣、口述、言子、影像等形式演绎的内容,使得抽象的内涵、理论、精神更加丰富、具体、生动,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明白。当然,我们强调语言的趣味生动,必须符合党性教育课的课程设置目标,不能使用戏说性的语言,更忌讳使用低级庸俗语言,否则会损害党性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学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二),必须坚持学员参与和教师点评,创新教学方式

现场教学以实情实景作为教学的情景基础和原始素材,就现场真切的人物事件史实,通过历史再现和分析探讨,形成教学互动氛围,它的实质在于充分利用现场资源,使学员获得信息、体悟情感、塑建价值与激发行动,达成学员在多向互动中实现知行的积极导引。在现场教学中,学员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了纯知识讲授课堂的被动、抽象和单向性不利因素的制约,把身心置于主动、真实和多维的现场环境,直接而全面的信息更利于学员激发探究热情和提升接受效果。教师在现场教学中变身为事实的陈述者和设问者,学员成为信息的判断者、情感的体验者和问题的解决者,承担起知识、思想、经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主要责任。现场教学让学员在实地、真情、真景中“零距离”接触现场,学员情感交流和探究兴趣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与激活,达到了师生一体、多向互动的教学目的,突破了灌输式的传统课堂模式,使得现场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方式更为科学,效果更为明显,创新了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模式。

(三)注意把握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深化教学主题

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是红色资源丰富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以红色资源为依托,通过参观讲解、情景体验、观摩传习等教学方式,形成易于接受、触及灵魂、独具特色的一种重要党性教育模式,其教学形式鲜活灵动、互动性强,其教学效果直接可控、实践性突出。学员在现场教学中全方位置身红色资源现场,在教师设定的教学环节中直观展示历史人物和事件,在现场信息强大的磁场下追古惜今感悟历史,自觉接受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和理想信念教育,达到情感升华和党性提升的目的。现场教学虽然需要营造庄严、肃穆的情景氛围,但其核心更在于在一种强化的情绪环境下以境激情、寓理于情,更深刻和持久地进行历史价值的认同和时代精神的激发。通过现场历史蕴意的讲解、典型事件和人物的历史价值探寻,在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员在体悟历史的过程中找到历史的沧桑正道,从历史中启发现代精神,使学员在质疑、释疑、感悟中,实现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

(四)必须注重把握主题和注重细节,凸显教学风格

现场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形式,需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满足教学教法的基本要求,一言蔽之,要围绕教学主题,精心构思整体设计。标题应准确精炼,内容一目了然,紧扣教学中心内容,突出核心事件和关键信息;应精心选择现场,力争现场具有历史的震撼性和教育的典型性,使学员们通过实地踏访真正认识到现场的真实可信,能较容易发掘出现场的重大意义所在,真正触发情感和触及内心;选取材料要真实可靠,材料间应具有时间和思想的发展演化逻辑,起到引人入胜和开启思维的作用;整体布局不应求面面俱到而应重点突出,核心素材一定要用足用够、讲深讲透,要环环相扣、深入浅出、层层分解;导入应简洁而深刻,过渡语转承启合自然流畅,语言要前后呼应、首尾衔接和画龙点睛;情景设置应遵循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设计典型、历史对比强烈和朴实生活化的情景吸引学员从思维上和情感上较快地进入到现场教学的情境之中来。

二、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由于对现场教学的认识不足,从而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导致现场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缺乏,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参观、开阔眼界的低层次。因此,从适应现代干部培训需要方面考量,有必要重新审视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价值取向。endprint

(一)感受当时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理解红军为何入川的背景

达州有众多的红色资源可作为党性教育的教学现场。如位于达州市城区北部边缘的红军文化陈列馆,该馆展示有红四方面军入川前达州老百姓需交纳的70多种捐税的票据,还展出了一些体现新思潮不断传入川东北地区的早期进步刊物。通过现场参观和教师讲解,学员马上就能了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州的社会状况,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艰辛,体悟到当时达州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和革命斗争的社会环境。从这些珍贵的文物中,学员们了解了达州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逻辑,正是达州早期仁人志士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积极吸纳新思想新文化,在追求自由解放的过程中了解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组织的建立,营造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实践土壤,为红军入川奠定思想组织基础。在地方党组织领导下,达州在今宣汉和万源县域北部结合地区开展了游击形式的武装斗争,建立了小块根据地,这些革命组织和力量为1932年底红军入川准备了接应力量和落脚点,也为日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了解川陕苏区曾经的苦难辉煌,倍加珍惜当前的和平环境

在红军到来之前,达州人民饱受层层压迫,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红军硬是领导和带领巴山儿女开展革命武装斗争,以巴中、达州为核心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是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地区,是把中国革命向西推进的历史壮举,是全国的第二大苏区,它在地理上、资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都具有许多优势。川陕苏区在其创建及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红军长征胜利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苏区人民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徐向前元帅在几十年后谈及反“六路围攻”时,仍不免黯然神伤。他这样说道:“十个月的反六路围攻,固然以我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但川陕根据地的元气却受到了严重损伤。没有革命老区,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星火燎原,就没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幸福生活。

(三)把握革命老区现实的发展困境,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挑战

党性现场教学需要缅怀历史,但更需要以历史启迪现实,着眼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全国其他革命老区一样,达州面临诸多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难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党性现场教学点往往处于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学员在现场就能充分感受条件的艰困和发展的困难。达州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大巴山腹地,山高坡陡,生态脆弱,不少地方山无三尺平、地无三寸厚,只能广种薄收包谷(玉米)和土豆,农业生产自然禀赋严重不足。达州工业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化工、钢铁、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基本上都处于初加工环节,不但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还面临产品结构性过剩和生态环境矛盾尖锐的严重制约。达州公共服务能力薄弱,教育文化、健康卫生、道路交通和休闲娱乐公共产品供给缺口巨大,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恶性循环。达州脱贫攻坚压力巨大,全市还有50多万贫困人口,全市7个县(市、区)就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5个省级贫困县,连片贫困问题突出。开展党性现场教学时,教师应立足达州市情,引导党员干部发挥“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敢于破难、敢于攻坚,切实思考和解决达州发展急难险重问题。

(四)继承先烈遗志助力“民族复兴”,深刻感悟未来的宏伟蓝图

在红色文化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更能让学员全方位了解和感受当年巴山儿女为什么不顾艰难险阻,甘愿当红军,跟着共产党走。开展现场教学,能让学员全方位的了解和感受当年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精神。王维舟、张爱萍、陈伯钧、向守志等51位达州籍将军的生平事迹和图片文字资料,能够让参观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了解他们的光辉业绩。大量的书画和摄影作品,既反映出将军们的多才多艺,也折射出革命先辈们的壮志情怀,讴歌了他们衷心为国的坚定信念,能让学员们感受革命情怀与中国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通过党性现场教学,让学员们从革命志士生平事迹中体悟到他们的家国情怀,体会到共产党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夙寐志愿,目的是让学员们感悟革命先烈的卓绝伟大,自觉感受到继承先烈遗志的使命责任,并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三、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路径选择

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中,我们应遵循教学规律,将党史教育、廉政教育、传统教育和人文教育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优势,满足新时期党员干部培訓需求。

(一)将党史教育融入现场教学,增强学员的宗旨意识

我党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过去一段时期,在经济发展的刚性压力下,我党过度关注党员干部引领经济发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党员本身的宗旨意识养成和党性修养教育。以党校为基干力量的党员干部培训机构相当长时期将国民知识传授和业务能力培训作为主业主课,党史党性教育反而成为副业辅课,较为严重地背离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党校立校初衷。所幸近年来我党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断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中的主课地位,把党史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从近年来党校开展党史党性教育培训实践来看,由于传统教学科学性和多样化的不足,党史党性教育还存在感召力不强、接受效果不好的实际问题,迫切需要引进现场教学模式。在可听、可视和可感的现场,在一幕幕真实历史事件场景中,在一个个栩实人物历史事迹里,学员们会感触到历史的真实和强大,在无声处让学员激发探究党的历史的兴趣,在真材实料前修正、强化和刻写自己的党史认知,在实景实情里体验、触发和熔塑党性情怀,让党史党性教育不再抽象空洞。将党史党性教育生动形象地嵌刻入现场教学,学员们会潜移默化培养提升党史党性素养,达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教育效果。endprint

(二)将廉政教育融入现场教学,增强学员的纪律观念

一些党员干部面对经济社会利益的深刻调整,在光怪陆离的利益面前丧失了共产党人的定力,丢失了党员应有的先进性,极少数党员干部甚至堕落成了贪污腐化分子。当前,在党员干部培训中开展廉洁教育势在,必行,但一段时期以来党校反腐倡廉教育主要以灌输说教为主,不但缺乏新意也达不到持续正面引导和深入党性灵魂的教育效果。近年来达州党校系统积极探索将廉政教育融入党性现场教学,其教学实践证明,廉政教学能很好融入党性现场教育,只要有精心的教学安排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廉政教育是可以入耳入脑入心的。教师应积极发掘革命遗址遗物和革命人物事迹中的讲政治、守规矩、严纪律和无私奉献方面的素材,如万源保卫战时期,广大红军指战员面临粮食物资断绝的困境,宁愿靠喝水吃树皮充饥也不拿群众一粒粮食,宁愿牺牲自己生命也不愿将群众置身反动军阀烧杀劫掠险境:还有从绥定府(今达州市老城区)历时两个月千里送银元、粮食、兵工厂器材到红四方面军总部不差一分一厘等红色廉政教育素材。党校教师在深入发掘这些素材细节的基础上,应充分还原历史和进行今昔对照,再辅之影像观看、实物参观、老红军讲述等现场教学手段,让学员们受到强烈震撼。将廉政教育与现场党性教育融合,廉政教育不再空洞乏力,学员会站在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党性信仰的高度俯瞰式思考和理解党的反腐倡廉问题,将廉政素养作为党性必然要求,从灵魂上得到升华,从根本信仰上持续解决党性修养和廉洁从政问题。

(三)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现场教学,增强学员的使命意识

传统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意识反映并通过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方式融入现时代精神文明系统。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积淀成为整个或特定区域人类的文化基因,能深刻作用于现实生活和影响人们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党员干部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更需要移植和深化传统文化转化为现实干事创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成果,在党性现场教学中纳入传统文化教育是现实理智的选择。党校在党员干部培训中能较为自觉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内容,但往往大视野地选择中华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既缺乏新鲜感,更不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化教育课程。实际上,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地区从革命传统文化视角开展党性教育课程开发具有天然独特优势,而不是守着文化宝库临渊羡慕其他地区甚至是外国文化而束手无策。达州党校系统今年来加大了对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发掘开发力度,特别重视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党性现场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大面山红四方面军战斗主遗址现场教学时,为了引导学员思考为什么以川东北人民为主力的红军敢于战斗、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问题时,引入地方传统文化,从古賨国和古巴人侠义精神、舍生取义精神和不胜不休等智勇传统文化视角给与分析探讨,进而引导学员理解红四方面军“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精神的渊源实质。在马渡关红军战斗遗址开展现场党性教学时,教师从当地土家人的服饰文化、迁徙文化和民歌文化传统阐释红四方面军的革命浪漫乐观主义精神,让学员现场演唱红四方面军在达州时创作的“起来闹革命”、“送郎去参军”等富有地方特色民歌调的革命歌曲,非常好地激发了学员的参与激情,更深刻地让学员体悟到了革命的壮志豪情,增强了敢于牺牲、勇于担当的党性修养,提升了奋力拼搏、大展作为的使命意识。

(四)将人文教育融入现场教学,增强学员的综合素质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不少学员在未参加培训之前认为现场教学就是参观、游玩,通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大家却对其中人文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文精神主要涵盖人的道德、情操、品行等层面,是基础,而共产党员修养、作风、形象是人文教育的升华。将人文教育融入现场教学,更容易增加现场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为了使现场教学真正取得成效,干部培训工作者必须深入學习,了解、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文化在内的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员运用理论分析处理问题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消化、理解。学员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不仅利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因素,还要附加更多的互动情节,实现智能获取目标和情感需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场教学党性教育价值取向
《电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试析中职《焊接工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导游湖南实训》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探索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