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做好高中历史教学

2017-09-20谢爱香

魅力中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理解高中兴趣

谢爱香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幅提高,教师必须学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兴趣饱满地积极主动學习,机智地调控课堂氛围,来提高教学的效益。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从自己身上去挖掘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潜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兴趣;理解;方法;作业

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育人。实践教学中,教师须以学生为主体,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高中生的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历史知识,同时加强作业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做好高中历史教学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老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开展,要尊重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做到科学施教。学生感觉有趣的课堂才是真正妙趣横生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应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乐”在其中。如课堂上提出学生讨论的历史话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哪些话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学习是有趣的。

二、注重学法指导,加强知识理解

对高中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中生刚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

(一)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每章之前,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因此,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学生自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

(二)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

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

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堂课的不同时段,每一章节的前后部分都应采取适时的教学方法,甚至多种方法并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类似纵横归纳法、中心问题研讨法、史论结合法则是课堂上通用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想和对教材的清晰认识。

(1)纵横归纳法。历史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善于把相关的历史知识从纵向、横向角度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使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不是零乱的、杂乱无章的。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个封建朝代都讲到,就有必要对它进行纵向归纳;再如,1941-1942年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状况如何,就有必要对各个战场战况进行横向归纳。

(2)中心问题研讨法。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一些有争议的主干问题进行研讨,如:弱国有无外交、洋务运动成败论、辛亥革命成败论等。

(3)史论结合法。要在历史学习方面达到较高境界,必须在治学方法上做到论从史出,史中有论、论中有史。要加强学生对基本历史理论的学习,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浩若烟海的史料中发现史实、得出史论。

三、理清教学主线,建构学习脉络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学生认为教材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师要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第三,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让学生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

四、加强作业教学,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作业可以全面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在布置历史作业时,应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注重作业的知识性、层次性、针对性以及目标达成的渐进性。以层次性为例,首先,每节课的作业难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就能做到既因材施教又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高中三年在作业设计的侧重上,要有层次性。高一应注重趣味性、生活性、人文性,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高二,由于文理已经分科,文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会相对提高,这时,要抓住机会,在作业的布置上应更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三,历史作业的布置应更侧重于综合性,如可让学生编写、演出历史情景剧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样化,层次性的作业设计,把教学目标分散在每节课、每个单元、每本书,不同的年级,总体教学目标的完成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总之,教无定法,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热爱历史学习,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解高中兴趣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