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7-09-15苏萍
苏 萍
(重庆市西南医院,重庆 400038)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苏 萍
(重庆市西南医院,重庆 400038)
目的 在重型肝炎病人治疗中加入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后疗效的研究。方法 筛选重型肝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目表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内科综合治疗及护理,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共同治疗。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肝生化检测和心理评估方面治疗后均好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肝生化指标和心理评估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般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认知治疗可以改变重型肝炎患者的内心存在的隐性问题,减轻内心负担,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大量肝细胞损伤坏死,是肝炎中一种危险极大的特殊病种,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类疾病。重型肝炎发病迅速,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严重患者会出现肝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重型肝炎患者不但在身体上饱受折磨,心理上也会遭受打击,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对重型肝炎患者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有着正面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80例。其中包含男56例,女24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为(47.4±9.8)岁。采用随机数目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8~70岁,年龄均值为(48.2±10.6),病程在1.4~2.8年,病程均值为(1.7±0.5);实验组男2 9例,女11例,年龄2 6~6 8岁,年龄均值为(47.5±11.3),病程在1.5~2.7年,病程均值为(1.8±0.4)。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一般支持性心理疗法:患者在院接受治疗期间,收集患者的心理、身体疾病资料,并将资料整合,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拟定个性化心理支持措施。保证病房舒适整洁,降低患者的焦躁心理。负责护士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在每日治疗间隙,护士耐心聆听患者内心感受,获得患者的信任,明确患者的思维方式。护士需做到耐心细致,语气柔和,利于患者接受。鼓励家属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引导家属了解患者的精神需求,并积极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爱[1]。
认知疗法: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资料,采用患者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与患者沟通。告知其正确的重型肝炎知识,帮助患者解决思想上的错误认识,让患者对重症肝炎有清晰充分了解,正确认知疾病。对患者的病情进展不隐瞒,仔细告知患者,并解释对应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对自己的医疗过程了解,便于患者对治疗产生信任感,如果患者出现症状减轻,病情好转的现象,应将其病情发展方向解释给患者,使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当患者灰心,情绪低落时应采用乐观积极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使提高患者心理的适应度,保持乐观状态[2]。
1.3 评定标准
1.3.1 肝生化指标监测
在两组患者肝炎治疗前后测定其相关的肝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变情况。
1.3.2 心理状态评估
在患者可以接受的条件下,让患者自行填写(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实验组与对照组个体治疗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如果患者自身不能完成问卷,可由其看护人员代为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肝生化检测指标
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生化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肝生化检测指标(±s)
表1 肝生化检测指标(±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LT(IU/L) 186.9±50.2 48.5±9.0* 183.2±46.9 34.5±8.7*#ALB(g/L) 23.7±3.7 35.6±4.3* 23.7±3.7 37.2±3.8*#TBIL(μmol/L) 238.5±43.2 76.8±19.6* 238.5±43.2 49.3±18.4*#PTA(%) 32.4±10.1 44.2±16.3* 32.4±10.1 52.8±12.5*#
2.2 SAS和SDS得分
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SAS和SDS得分均降低(P<0.05),其中实验组得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2 SAS和SDS得分(±s)
表2 SAS和SDS得分(±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SAS 58.3±6.2 48.5±7.2* 57.9±5.9 44.3±8.8*#SDS 63.2±9.5 54.6±4.7* 64.7±8.7 49.2±9.3*#
3 讨 论
重型肝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肝脏疾病,病情发展迅速,转归不良,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3]。面临如此严重的疾病,患者通常会有非常严重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这样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治疗[4]。要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躁甚至是悲观厌世情绪,就要适当的采取一些心理干预措施。本项实验利用一般支持心理疗法和认识疗法,对重症肝炎患者心理开展治疗和改善,有结果可知,患者无论是肝病本身还是心理都有所好转,且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有研究表明,护理工作者采用适当的心理疗法,便于改进医患之间的关系,建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利于患者快速康复[5]。本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应对重症肝病影响是积极的,应该将这种方法投入到临床治疗当中。
[1] 王淑云.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心理干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05):539-540.
[2] 陈伟焕.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3-34.
[3] 刘 维,王海英,刘 柳,等.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疗病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1):13-15.
[4] 许 萍.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疾病流行环节认知调查与系统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3-5.
[5] 张新桥.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38(4):579- 581.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