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2017-09-15雷志芹冯瑞娟
雷志芹,冯瑞娟,李 杨
(1.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老干部服务处医疗保健中心,北京 100094;2.解放军第306医院干部病房,北京 100101)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雷志芹1,冯瑞娟2,李 杨1
(1.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老干部服务处医疗保健中心,北京 100094;2.解放军第306医院干部病房,北京 100101)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36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8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案,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实施延续性护理,研究组生活质量为良好占较大比例,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优(P<0.05)。结论 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中,可对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延续性护理;老年痴呆;应用
老年痴呆为临床多发慢性精神性疾病之一,老年痴呆患者伴有严重认知障碍及进行性遗忘症状,认知功能不断减退,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健康,生活质量随之降低[1]。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近年来老年痴呆患病率逐渐上升,病情严重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及家庭带来较大压力。老年痴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尚无完全根治方法,对老年痴呆患者积极进行维持治疗及有效护理[2],可保障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延缓疾病进展。近年来临床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中取得较好反响,本次研究选取诊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36例进行比对,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36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8例。常规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70.42±3.72)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47±2.36)年;研究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70.67±3.82)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02±2.7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案。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严格护理评估,如生理、心理、环境、健康行为等,遵循改善疾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原则科学制定延续性护理计划。出院后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好饮食指导,以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高蛋白饮食为主,维持机体基本代谢。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与他人交往,耐心倾听患者所提出诉求,消除老年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尽量满足患者正当需求,帮助积极进行治疗。做好生活护理,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温馨休息环境,保障睡眠质量,长期卧床患者应按时翻身,以免导致压疮及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摔伤、跌倒、骨折等意外事件。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及心理认知训练,卧床患者应适当进行被动肢体锻炼,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能力,减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做好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合理用药重要性,同时做好管道护理,妥善进行固定,并维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堵塞。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经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OL)将两组生活质量进行比对,总分为60分,≤20分为生活质量极差,21~30为较差,31~40分为一般,41~50分为较好,51~60分则为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实施延续性护理,研究组生活质量为良好多于常规组,生活质量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n(%)]
3 讨 论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可导致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其临床特征主要为失语、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人格及行为发生改变等。以往临床对患者实施院内护理,可对患者临床症状起到控制及改善作用,对于出院患者护理效果欠佳,易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直接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3]。对出院后患者仍进行有效护理,可防止病情加重,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为进行性精神衰退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常规护理仅对住院患者起到良好护理效果,而对于出院患者护理效果欠佳。患者伴有多种功能障碍,部分患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对相关治疗及护理工作依从性差,护理难度更高[4]。延续性护理为新型护理理念,其本质为循证护理模式,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用药指导等多项护理措施提升护理水平,弥补常规护理不足之处,为出院后老年痴呆患者提供高效、科学、优质护理服务,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性。此外,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调节能力,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确保患者可顺利从医院回归到家庭及社会,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延缓病情进展,进而改善生活质量[5]。本文研究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案,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对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1] 王 敏,刘 宇,孙 静,等.伴有行为问题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员的照顾体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9-12.
[2] 张玉红.以行动研究法为基础的进食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129-130.
[3] 刘孟花.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录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69-70.
[4] 陈 敏,徐晓筑,任渝江,等.老年痴呆患者院外照顾者健康教育指导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97-1798.
[5] 王俊英,李 华,孙 铮,等.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78-80.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1
B
ISSN.2096-2479.2017.1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