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有效的问题

2017-09-13刘雪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

刘雪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作为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最佳措施,不断地被教师运用.很大程度上,问题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督促学生去探究知识.然而,也不乏问题设置不恰当、学生探究偏离教学目标的状况出现.鉴于此,笔者认为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有效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特殊价值,值得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究,借以来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问题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思维活动是通过问题开始的.孔子也曾经说过:“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无疑问题是引发人思维的钥匙.也正因如此,问题开始作为一种手段频繁地运用到教学中.一方面,运用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问题也是一把导引线,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探究,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生成.而在这其中,问题的设置是关键,有效的问题设置能够引导学生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并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增强自我技能和素养,而失效的问题设置则很容易使学生偏离学习航线.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有效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预习的作用在于将学生的注意力抓回来,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回顾旧的知识,认知新的知识.从某个角度来说,预习是为有效课堂教学生成服务的,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一把钥匙.问题是最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其关键在于如何设置问题.我们知道,预习是需要学生自主来完成的,这其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做的就是明确学习的目标,进而才能夠确保预习的有效性.对此,笔者认为,课前预习问题设置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了解到所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进而有目标地去探究.

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在预习环节,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通过教材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什么是全等形?全等形的特征是什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两个三角形全等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样,结合教材内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围绕着这几个问题来进行思考,有效预防学生思考的漫无边际,尽可能地降低了问题设置在探究中失效因素的产生.同时,这样的问题较为表面且是实质性的内容,更便于学生掌握和了解,有助于从根本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的自信心,从而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奠定基础.

二、课中教学问题设置要有递进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地进行互动.新背景下一直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想要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外界力量或者手段来作为引线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等.无疑问题是最佳的选择,不少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来实现教学,而这其中的关键是问题.实际情况表明,问题的设置既要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又要能够反映教学目标,承载教学内容等,引导学生自主去完成.鉴于学生个体综合情况的参差性,笔者认为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递进性,层层递进地诱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

如,在学习“任意多边形内角和”时,笔者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多个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试着求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3.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试着求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4.你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了吗?5.尝试探究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是什么?6.分析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7.归纳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这样,运用学生已知的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来设置递进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技能.

三、课后学习问题设置要有拓展性

课后学习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环节,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性环节.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课后学习,教师往往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固定的题目来让学生进行计算,很大程度上是“题海战术”,学生很容易产生反感.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灵活运用,单一的题海练习只能让学生“纸上谈兵”,对此,笔者认为,课后学习的问题设置应该有一定的拓展性,就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感受到课后知识的新鲜性,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在探究中拓宽自我的思维,活用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内容时,笔者就教材中所学的知识设置拓展性、开放性的问题:抛开教材中所提到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之外,你还能够想到其他的判定方法吗?请尝试罗列出来,并说明原因.学生感觉很有趣,纷纷开始探究其他的方法,如,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等.这样,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深化了知识本身,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总之,问题教学法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认可、运用,而其中的奥妙之处在于问题的设置.问题是导引线,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来设置问题,确保问题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相关的知识,也要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技能和素养等等.问题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还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灵活、恰当地设置问题,才能够以问题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参考文献】

[1]缴志清.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傅海伦.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问题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