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教研促进智慧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2017-09-13林伟扬
林伟扬
摘要:学校研训活动的开展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长期的实践中,出现了研训主题形式化、研训过程讨论被动化、主动交流少等问题。笔者在本校做了一项“众筹教研”校本研训的探索,有效地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众筹理论和众筹实践,研训一体,推动问题的研究,关注不同层面教师发展需求,同时为有创新思想的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从“被动发展”逐渐转向“主动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化、个性化成长,形成了积极自主参与活动全过程的特色教研,实现个人专业发展质的飞跃。
关键词:众筹教研;校本研训;教师发展
一、引言
近些年来,很多学校开展主题研训活动,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听、评课等活动进行教学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有以下弊端:(一)对教学实践研究没有提前量的布置,参加教研活动时疲于应付,活动中如果没有安排发言的,有的便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我发展意识淡薄,教研时喜欢做一个旁听者。(二)教师学习视角粗浅,听课碎片化,仅关注到执教教师哪个环节设计好,抑或哪堂课设计好,不会去思考设计背后的理念。(三)教师间交流被动化。教研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景,熟悉一些的教师总是坐在一起,没有按一定的层次就坐,教师座位也是排排座,面向黑板,这样的座位对彼此间的交流、讨论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另外,没有按一定的层次进行组合搭配,造成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起不到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四)活动形式单一,仅停留在听评课层次。教研活动时,往往是听几节课,然后进行讨论,再进行评课,这过程也往往是几个人的一言堂,对于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不是很大。(五)难以检验。研讨中提出的各种教学策略、理念渗透等均只能是研讨时的纸上谈兵,没有再次实践的机会,对其可行性难以检验。
始丰街道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撤扩并的学校,师资力量、学科分布不均衡,开展教研时教师的主体性不强,合作交流能力欠缺,研训活动开展时也只停留在表面,无法突破质的飞越,不能真正实现专业化的发展。2013年开始,我校提出探索开展“众筹”研训模式,期待在研讨过程中实施分层培训,让教师敢说、会说,善于反思,善于研究,让不同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的合作能力、自我发展意识、课改理论和教学实践均能实现质的飞跃。
二、概念界定
(一)众筹教研
众筹教研是我校“四级教研”中的校级教研。众筹教研对于同一学科教师的群体而言,专业发展水平按不同层次进行搭配组合,分组合作,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利用众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智慧、能力和渠道,通过教材精析、理论学习、实践验证、反思碰撞、再次检验等一系列反思性活动,从而有效地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相对传统的教研活动,众筹教研更为开放、自主,人人参与反思、展示,内化吸收,积极性高,扎实深入,参与者的合作能力、自我发展意识、课改理论和教学实践等专业素养均得以积淀与提升。
众筹教研模式是以点面结合,点串成线——众筹理论:侧重于教材解读、问题分析、课堂实践、专业引领、思想提升。线围成面——众筹实践:侧重于问题解决,集智讨论、自发交流、智慧共享、个性发展。众筹理论和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众筹教研模式,有利于问题的研究、互动、培训,促进区域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升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智慧型。
(二)众创发展
在众筹教研中,通过主题式理论学习、观摩、研讨课例等,利用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弱项,另寻出路,通力合作,另辟蹊徑,复构课堂,从而构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学习模式,积淀个人的观点,发挥集聚创新的领雁作用。学校通过开展“新教师教学展示”“雏雁赛课”“高原红智慧课堂教学展示”“名师工程”“教学故事会”“始丰讲坛”等活动,为有创新思想的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的专业成长去伪存真,达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实现个人专业发展质的飞跃,从而赋予众筹研训新的生命。
三、众筹教研的具体操作
(一)众筹教研五要素
1.类读教材:对小学各册教材内容分领域进行精析,构建体系。
2.实践能力:区域教师上课、辩课、反思、研究能力。
3.自主交流展示:区域教师主动与组内组员互动交流、组际展示。
4.步骤有效:各小组灵活、准确、有效、合适地执行研讨的技能。
5.有价值的倾向:把研讨活动看作有用的、有价值的习惯性倾向,加上勤奋和自我专业发展的信念。
(二)“众筹”教研前期准备
1.搭建众筹平台。众筹平台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地平台,一类是网络平台。
(1)实地平台。一般确定每组5~8人,每组人员的搭配考虑性别、年龄、专业发展水平情况,力求做到组与组之间均衡,组间人员发展水平层次分明。在组内自选一位组长,一位记录员,一位发言人。组中的组长人选不变,每次教研记录人和发言人轮流确定,这样可以让每位老师都有锻炼的机会,调动老师们参与的热情,提高众筹的效益,使众筹教研活动得到有效推广。
(2)网络平台。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QQ群、微信、博客等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教研平台,拓展教师合作的空间与时间,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它丰富和创新了校区间团队教研的活动形式,能更好地突破校区间团队教研时空的局限,实现教研的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为教研团队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已经建立了“始丰小学教师群”“始丰雏雁”等教研组的教师群,建立不同组别的博客和微信平台,群中还邀请了各地名师加入。
2.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盒。
3.确定众筹教研主题。每组组长负责收集本组教师在教学研究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上交研训处,一起讨论制定本组众筹教研的主题,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的观点,坚持以教师主动发展为本,加大教师校本研训力度。endprint
(三)“众筹”教研模式基本流程的建构
众筹理论和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众筹教研模式,有利于问题的研究、互动、培训,促进教师的教学问题解决,提升教研能力,促进智慧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1.众筹理论。这是在开展教研实践活动前期的一项理论性的研讨活动。
(1)宣布教研主题。突破以往教师们在教研前没有任何的准备,以致课后研讨观点凌乱、或无话可说。强调在教研活动前,先通过研训处、教研组长和执教老师交替进行整合、筛选确定老师们共同关注的、比较具体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类读教材。所谓类读教材,就是连类而读,就是从某一点生发开去,或在本课中、或在其他课文以及文献资料中找到与教研主题相同相近的内容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从而铺展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的板块。类读,要求一个“联”字,一个“牵”字,它解决的是教师对教学体系的掌握和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积累问题。执教教师进行模拟上课或说课,让所有老师对本节课有了深入的思考。
(3)众筹集智,交流讨论。这是一次课前集智,进一步深化主题。执教教师可以以模拟上课或说课的形式阐述自己的意见,组内各教师对执教教师的发言进行讨论、交流,众筹集智,解决执教老师提出的疑难问题等,形成较为理想的操作方案。
(4)相关理论学习。当形成共识后,教研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主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以期理论指导实践。
(5)各小组选定研讨小问题。在理论学习后,组长提出相关的多个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小的问题,各小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研究喜好,选定研讨小问题,组内教师根据分配的小问题为下次的觀课议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利于发挥听评课时的主动性。
2.众筹实践。课堂教学是对教研主题的实践活动,是对前期众筹理论预设的印证,是实施众筹教研的有效反馈。教研不单单是上课,但上课却实实在在是教研的重要一环。众筹理论平台中的主题策划筹备、教材的类读、问题的分析都转化成课堂教学实践,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众筹才会实现它的价值。
众筹实践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操作:(1)实践反思。执教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反思众筹集备预案的可行性,对其中达成目标的环节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寻找自己课堂教学的亮点和缺点,同时促进参与者更好地进行思考。(2)组内独思。当执教教师反思后,听评课老师带着拟定的小问题,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和课堂实践中的验证,进行10分钟的独立反思,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整合自己的教学思想,看看能否有新的发展,从而提升自己。(3)组内小展。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不同。为此,在教师独立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小展示,小展示时间为40分钟,人人参与交流讨论并记录。(4)组际大展。发言人代表本组观点做出解释,其他组则参与建议、提问等互动交流,在交流和碰撞中相互启迪。还可请学科名师介入,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深入研讨,分析得失原因,寻找其根源,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众人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完成最优设计。 (5)再次实践。在组际交流中利用集体智慧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形成自己对课堂实践独特的思考。为推进教师进一步参与研讨的自主性和反思的有效性,抽签确定其中一位教师再次进行课堂实践,促进专业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教师教育应从“被发展”走向自主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
[2]陈炳乾.内促外引,推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4).
[3]孟县教育局.联片教研 区域互动 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