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

2017-09-11胡伟梁

西部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兴趣小学体育教学

胡伟梁

摘 要:在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老师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积极的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手段,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更好的实现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不可否认,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提升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以小学体育课堂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小学教学的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学生兴趣 培养探讨

一、引言

作为我国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了解体育知识的起始阶段,该阶段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后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在落实相关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老师的引导,积极的树立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模式,更好的实现其他阶段体育学习的有效落实。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之中保持一定的参与积极性,老师首先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比较少,年齡较小,同时情绪相对比较丰富,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难以集中个人的精力,实际的课堂效率以及课堂质量不容乐观。另外各种新奇的事物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此,在落实该阶段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基础和核心,积极的抓住这一黄金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以及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以及精髓,树立正确的兴趣,从而为其他阶段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生非常爱玩,同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相对比较高,但是大部分的兴趣往往难以实现有效的集中,一些新奇的体育项目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存在盲目性学习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个人的体育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实际的教学资源被浪费。为了更好的鼓励小学生积极的参与不同的体育锻炼活动,体育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以及疏导,鼓励小学生正视个人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主动的选择符合个人实际的体育项目,真正的做到长期锻炼以及长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三、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需要站在长远的角度积极的做好相应的教学打算,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的营造民主且平等的和谐学习氛围。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之中的主体,老师需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的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以及实践。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将个人的积极性投入现有的学习实践过程之中,老师还需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水平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不可否认,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不仅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以及合作,还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树立良好的体育精神以及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许多体育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难以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简单的体育锻炼,没有结合学生的体育锻炼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最终导致现有的体育教学质量以及效率不容乐观。对此,体育老师必须要突破这一不足,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现实条件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将游戏教学,情境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相融合,鼓励小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真正的实现个人的全方位发展以及成长。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手段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区别,老师需要将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积极的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兴趣以及特点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以及实践的过程之中,主动的接受老师的引导,真正的实现个人体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转变教师自身角色,树立体育锻炼榜样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对比较强,老师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地位,许多老师采取课堂讲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不足,只能够被动的接受老师机械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脱离实践要求,还难以真正的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此,体育老师需要积极的实现角色上的转变,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体育学习的技巧以及方法,有效的提高个人的体育锻炼层次以及水平。

(四)、对学生进行语言引导,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人的是非判断能力不足,生活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因此难以明确个人的体育学习兴趣。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同的体育锻炼,老师需要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具体方向以及实际情况,采取语言引导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主动的互动,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鼓励学生树立一定的学习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兴趣对培养以及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以及水平意义重大,体育老师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现实体育学习情况,积极的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手段,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实现学生的稳定发展,充分的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春水.对增强小学田径运动队团队凝聚力的探讨——来自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实践心声[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18)

[2] 刘历红.体育游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元条件”——由一项实验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 2012(08)

[3] 白革利.体育游戏在高职体育课上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7)

[4] 李亚.沟通互动交流 合作优化提升——谈如何优化武术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10)

[5] 李霞.浅析新课标下“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

猜你喜欢

学生兴趣小学体育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浅谈如何让小学体育更具有趣味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