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改扩建的新旧公共空间关联性的分析
2017-09-11杨天
杨天
摘要:文章以现有博物馆改扩建工作取得的成果作为主要背景,通过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的方式,对博物馆改扩建新旧公共空间所具有的关联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通过辅以举世闻名博物馆实例的方式,增强了文章的可看性和实用性,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改扩建 新旧公共空间 关联性
作为对历史建筑进行二次利用的主要形式,针对博物馆所开展的改扩建工作始终都是实践范围内相关行业人员的重点研究内容,而迄今为止,我国针对博物馆改扩建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尤其是新旧公共空间关联性方面,因此,以上述内容为核心开展研究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博物馆扩改建的新旧空间构成模式
(一)旧空间主导
将旧空间作为博物馆空间主导的目的主要在于对旧建筑的保护,因此,该模式下存在的新空间,均处于从属位置。常见的旧空间主导模式往往是通过新建筑的置入而完成的,部分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以地下空间为平台进行空间扩建。导致该模式产生并应用至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博物馆所在区域历史感较强,新建筑难以融入其中;其二,旧建筑所具有的价值较高,例如卢浮宫,作为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旧建筑,它不仅作为法国宫殿而存在,更关键的是其自身所具有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是无法估计的,因此,在对其进行扩建的平台多为地下。[1]
(二)新、旧空间结合
该模式主要指的是通过改造的方式,使博物馆内存在的旧空间和新空间组合为一个全新整体,想要达到这一效果,主要应用的改造方式有扩建和加建两种,其中扩建的应用频率更高。导致这一模式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博物馆所在区域环境能够与新建筑相融合,也就是说旧空间周围存在可以满足扩建需求的空间,且不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此时新空间的加入不会导致区域环境遭受到不当的破坏;第二,新空间所需面积较大,无法在博物馆内部进行增减,此时就需要将外部空间作为主要平台。
(三)新空间主导
导致新空间成为博物馆主导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容量远远大于旧空间容量,并且旧空间的保存价值相对较低。在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新空间就会以“包裹”的方式对旧空间进行改建,旧空间就会成为新空间的组成部分。
二、博物馆扩改建的新旧空间场景组织
(一)空间插叙
空间插叙的含义是通过在某一场景中插入其他场景的方式,达到对空间体系进行激活和创新效果的活动,无论是在旧空间中插入新空间、在新空间中插入旧空间,抑或是在二者之中插入具有过渡性质的空间,均是空间插叙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对博物馆进行改扩建的过程中,应用空间插叙的目的主要在于保留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旧空间,使参观者能够通过对不同场景的观看,达到对历史片段进行闪回的效果。
(二)空间倒叙
作为博物馆改扩建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场景组织形式,空间倒叙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旧空间固有流线系统与新空间产生冲突,由此可以看出针对流线所开展整合工作的必要性。对旧空间入口加以后置,或是对新空间入口进行前置都是较为典型的倒叙形式,以卢浮宫为例,卢浮宫原属于地上建筑,参观者想要进入其空间内部需要经过地面首层,而对其进行空间扩建后,参观者可以选择由地下进入拿破仑大厅,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分流。[2]
三、博物馆扩改建的新旧空间流线整合
(一)流线构成
(1)复合区域。
复合区域与展示空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该区域往往兼具公共服務以及展示两种功能。
(2)决策区域。
处于该区域内的参观者从针对自身的需求出发针对参观流线作出选择,也就是说决策区域连接具有不同功能区域的部分。
(3)弹性区域。
弹性区域主要指的是不具有明确功能的空间,正是因为如此,这部分区域具备可根据博物馆实际情况进行性质转变或更改的功能,例如博物馆庭院、大厅等。
(二)整合方式
(1)链接式。链接式流线具有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博物馆内部流线之间的独立性,但这并不代表新、旧流线之间是完全独立的,二者往往会在某处交汇进而形成相应的流线。另外,在不同流线转换的区域,施工人员往往会插入部分垂直流线,形成相应的立体空间。
(2)流线转换。
流线转换主要针对的是处于外部空间的流线向内部转换,进而保证不同空间流线的融合。这种整合方式通常被应用于对博物馆地下空间进行扩建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以某一广场为中心的建筑群往往只存在隐性空间联系,此时,施工人员便会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实现空间流线的转换。
(3)垂直嵌入。
如果博物馆旧空间所具有的流线以水平方向为主,那么在对其进行空间扩建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入适量的垂直流线,用以保证博物馆内部空间的垂直流通,例如:楼梯、扶梯或是电梯等。通过垂直嵌入的方式进行空间整合的代表有萨科洛美术馆,该美术馆通过对贯通式电梯和楼梯的安装,将传统水平流线进行了打破,在增加空间流线丰富性的基础上,保证不同空间的高效联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上文主要以博物馆扩改建的新旧空间构成模式、场景组织以及流线整合为切入点,对博物馆改扩建的新旧公共空间关联性的分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且将所得结论加以归纳,为接下来博物馆改扩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蔡盼.基于视觉动力理论的博览建筑动态空间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2]余小枫.改扩建的博物馆公共空间序列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