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需体制与学科双管齐下

2017-09-11张丹鸽

现代交际 2017年18期
关键词:政府主导双一流

张丹鸽

摘要:双一流建设将进行学科与管理双面改革,对优秀学科进行精准定位,发展特色学科,重建教育理念,培养先进学科与先进人才,优化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为全国高校营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使中国高校达到国际标准水平,提高中国高校的世界影响力。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从体制建设、学科贡献、综合实力三方面对我国“双一流”建设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政府主导,学科突破,世界一流

自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1],“双一流”建设面临着教育改革的重任,意味着现有的高校身份壁垒即将被打破。虽然“211工程”“985工程”提高了我国教育综合实力,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我国高校建设“双一流”过程中的主要不足

(一)体制问题:政府主导使高校竞争缺乏自主性

我国高等教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到高度重视,一直是由政府进行投入[2],大部分由政府进行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使我国高等教育水平飞速发展,规模与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升,部分学科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在长期政府主导下,政府过多干涉教育并不是世界一流高校教育的真正所需。

一方面从管理上讲,在我国政府主导的建设规模下,高校缺乏自身发展的自主权。我国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应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对高校并没有达到民主管理,而是较大程度的束缚,政府既扮演着设计者的角色,又是管理者、领导者,高校缺乏自主开放的竞争环境,丧失了发展自身特色的主动精神。另一方面从经济上讲,西方一些高校资金来源广泛,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个人捐款等,只有极少部分源于政府资助,但我国政府每年将大量的资金投入教育,高等教育依靠政府就可以获得办学经费和一定的社会资源,使得大部分高校不注重提升自我的价值,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单纯靠财政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并且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只求办学效益不求办学效率,只求资金投入不求人才输出,还无法达到世界高水平大学标准。

(二)学科问题:学风不正使学术难有突破

高校的行政权力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权力,高校的行政化趋向扰乱了学术氛围,在资源的集中化过程中,教育者开始更追求资金而不是学术贡献。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存在着一种不良现象,为了获得一定的科研奖项课题数量,一些教师将学术成果商业化,花钱发表一些没有价值的期刊,并没有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只是在浪费教育资金。

教师对于教育输出的质量也没有质的提升。从教学过程中看,高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大部分照本宣科,无法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不变的课程安排与机械化的管理。从教育结果上看,中国高校教育目的是追求毕业率,只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将高等精英教育的意义曲解,在这样的模式下无法形成世界一流的学术氛围和学科贡献。

二、我国高校应如何进行“双一流”建设

虽然当今高校强调整体发展,但却很少有真正的突破,对学科和学生的关注度都不够,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些距离。所以高校应突破旧的管理模式,激发学科发展活力,体制改革与学科建设齐头并进,一步步实现转型。

(一)从体制管理上突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在思想、科学、观念、制度等方面对社会有贡献。过去高校建设强调综合发展,在体制上政府过多干涉,使得发展趋势偏离高校教育的目的。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急需进行体制上的创新,要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做保障。[3]首先要协调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减少政府运行的手段,突出学校的自主权,政府应该扮演服务者的角色,主动引导高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高校应该把改善政府宏觀管理、完善大学领导体制、优化大学组织结构、保障大学民主管理、制订大学章程、推进大学专业评价作为重点。再者要完善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资源的资助,摆脱对政府资源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提高办学效率。最后还应鼓励高校开放竞争,打破“211工程”“985工程”学校身份固化的限制,激发建设活力,带动整个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达到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学科贡献,一流的社会服务,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育。

(二)从学术贡献上突破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如果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完善的管理体制,难以激发高校教学自主权,其自由的学术氛围也难以形成。所以应将重点资源放在教师与学生身上,按一流大学的师资标准来建设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按一流大学的教学标准来进行人才培养,才可能培育出世界一流的学科专业,产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

一方面从学术贡献上来说,如果说管理体制是外部支持,那么学术研究就是内部基础,也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关键内因,要完善内部运行机制,首先要保障教师与学生的权利,让教师能够自由安心地进行教学与研究。积极促进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发展,大力提升大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定期对师资水平进行评估,以保证学术活动的公正性与独立性,不再进行一些单为了凑数量的期刊发表,而应该多一些能给社会提供建议贡献的理论研究成果。只有大力推动改革,一步步实现教育模式的突破,才能创造出一流研究成果。

再从学科教育上讲,现有教育趋于模式化,过分强调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无法达到具有真实才能的一流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无法有效地激发大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授课时应该取消模板化教育,在设置课程时考虑到专业实用性以及考察学生的接受效果,不只是单纯地考试测试,而是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接受知识并能够很好地运用。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接受教育,自由地与教师进行研讨,对学生的创新思想进行认可,对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进行培养,同时激发教师的传授积极性与学生的科研自主性。不再一味追求毕业率,激发学生的各方面潜能,带领学生领会学术的魅力,使学生有施才之地,能够拥有创新精神和自主积极的思考方式,营造一个学术自由的氛围,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达到一流水平。

(三)提升综合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如今“双一流”建设才刚刚起步,其实施过程与影响

备受社会关注,在一个国家建设过程中教育达到一流水平,也将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向好的方向发展,既有利于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也将带动经济产业发展。所以要立足中国国情,发扬中国特色高校建设,以扩大整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因材施教,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原则,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路线方式,在多个领域建设一流师资与一流人才,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实力,从国内领先到国际领先,在世界领域突出中国高校学科优势,从建设一流的制度安排到一流的资源支持再到一流的学科队伍,使中国高等教育成为世界一流。

参考文献:

[1]黄永林.高等教育财会十大热点问题[J].教育财会研究,2013(6):3.

[2]董石桃.大部制视域中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7):8.

[3]郜晖.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形成机制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6):59.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府主导双一流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破解高职校企合作困境的政策性策略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实践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