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改革后备考策略与学习技巧
2017-09-08陈洋喜曾卫平
陈洋喜+曾卫平
摘 要 《导游业务》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笔试四科目之一。文章从考试科目介绍和考纲解析出发,通过备考策略和学习技巧等方面阐述如何对考试进行全面系统和有效的学习,以期对广大考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从而顺利通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关键词 导游业务 备考策略 学习技巧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7-0024-02
2016年起,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告别以往的“省考”模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国考”时代,这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定科学的备考策略,掌握灵活的学习技巧,对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意义重大。现以笔试科目之一的《导游业务》为例,结合笔者实战经验,就这一考试的备考策略和学习技巧谈一点看法,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科目介绍及考纲解析
1.科目介绍
《导游业务》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之一,而且是笔试四门科目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它与《政策与法律法规》合为一张试卷,两科目所占比率各为50%,每张试卷含140题,共100分。考试题型有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三种,其中判断题30题,每题0.5分,共15分;单项选择题80题,每题0.5分,共40分;多项选择题30题,每题1.5分,共45分。考试方式为机考,即各地使用国家旅游局统一的考试系统进行考试。
2.考纲解析
2017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业务》考试大纲,运用了14个“了解”、13个“熟悉”以及22个“掌握”,分别从不同的能力层次对该科目的考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照2016年《导游业务》考试大纲,结合考试教材分析之后,笔者发现新考纲的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认知与拓展模块——考点内容及难度加大。“导游服务”章节在2016年增加“中外导游服务发展简史”和“中国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两处考點的基础上,新增了“旅行社发展史”考点;“导游业务相关知识”章节相比2016年考纲新增了“航空机票种类、旅客误机、航班延误或取消、行李赔偿”,“高原旅游、冰雪旅游、沙漠旅游、漂流旅游、低空旅游和温泉旅游的安全知识”以及“境外旅客离境退税知识”等处考点。以上说明今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在认知和拓展模块上,考点覆盖面将更广、更庞杂,在识记和理解上将加重考生的负担。
(2)规范与应变模块——考点内容及难度趋于稳定。考试大纲中关于“旅游团队与散客的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旅游故障的预防与处理”以及“导游带团、语言、讲解技能”等内容的考查要求与2015年、2016年考纲均高度相同,这说明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试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备考策略
1.紧扣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教材是考生进行全面复习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地位不容置疑。复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考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相对孤立、繁杂的知识点条理化,发现并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2.抓住重点知识,兼顾次要知识点
以江西考区为例,近三年《导游业务》命题主要集中在导游服务的属性、特点,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旅游故障的处理程序与预防,旅游者在餐饮、住房、娱乐、购物方面个别要求以及导游带团、语言、讲解等技能等方面,且历年考试出现频次都比较高。考生应抓住这些核心知识点,努力化知识为常识;而对于次要知识点可以先圈圈点点,勾勒出粗线条即可。
3.强化热点知识,不变应万变
热点知识不一定是难点,而是历年考试中出现的考查点基本相同、解题思路变化小、只是在命题设计上略加改变的考题。例如“导游服务的基本原则”这一考点,在2009年、2014年江西考区试题中曾分别以不同选项的形式出现;“导游人员漏接的预防和处理”这一考点,在2012年、2013年则分别以不同题干的形式出现;“地陪致欢迎辞的内容”这一考点,2013年考查的是“三个代表”欢迎(即地陪代表所在的旅行社、本人和司机欢迎客人光临本地),2014年则仅仅通过改头换面,将问题换为“不属于致欢迎辞的内容”再次出现在试题中。因此对于反复出现的知识点,考生要广为收集并反复练习,解决在新情景创设下所遇到的类似问题,以求不变以应万变。
4.明确题练目的,充分发挥历年考题的作用
《导游业务》考试看似简单,但却深藏着许多的陷阱,因此需要考生通过做一定量的题目来练就“火眼金睛”。首先,要明确做题的目的。做题只是知识掌握的反馈手段,通过做题切实掌握知识点才是真正的目的。其次,题目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有针对性地做题,特别是要充分重视历年考题的演练。通过演练,一方面深入了解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窥探命题思路,难保能在考试中见到一模一样的题目。
三、学习技巧与方法
考生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缕清思路,同时也要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缕清思路。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并列、承接、因果、转折等关系。例如:考生在学习“地陪接团”时,常常对程序要求地陪需与司机提前30分钟抵达接站地点感到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要提前30分钟抵达。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发现地陪在旅游团到达前30分钟内,在接站点完成了“三个规定动作”,即再次核实团队抵达的时间(10分钟)、联系行李员(10分钟)以及举牌接站(10分钟)。倘若考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承接和因果联系,那么对地陪接团的这一时间要求也就不难理解了。
2.列表法。《导游业务》知识点繁多,考生容易搞乱,而且遗忘率较高。利用表格将章节纲目、各知识要点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帮助考生构建起较为清晰的知识网络,提高其理解和归纳能力。例如,在对“旅游安全事故等级”进行归纳时,运用下表进行梳理,可直观地得到旅游安全事故等级与判定标准之间具体的对应值。这种方法既可以运用于对教材的通读,也可运用于章节知识点的梳理。
3.对比法。例如:在学习“地陪欢迎辞内容”这一新知识点的时候,考生可与之前所学的“全陪欢迎辞内容”进行对比,以区分地陪与全陪欢迎辞在内容上的“三个代表”(地陪代表地接社、本人和司机欢迎客人)与“两个代表”(全陪代表组团社、本人欢迎客人)的不同。又如:在总结团队导游服务程序“后续工作”时,考生也可将地陪、全陪和领队的后续工作内容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在散团后导游工作仍然存在的4个方面的工作,即处理遗留问题、填写工作日志和总结、结账以及归还所借物品。
4.口诀法。例如:在学习“旅游团抵达景点下车前,地陪交代事项”时,可用“下车前讲车”这一口诀,对地陪在下车前要提醒旅游者记住旅游车型号、颜色、标志、车号和停车地点及开车时间等事项,进行简炼和优化,不至于生搬硬套地背诵繁多的要点内容,减轻了记忆负担。
综上所述,《导游业务》作为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笔试的四门科目之一,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只要广大考生在备考中跟紧考纲、紧扣教材,注意抓住考试重点,强化考试热点,并结合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一套方法,笔者相信,即便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理清思路、有效学习,一次性通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参考文献:
[1]杨培玉.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2]王晓云.中职《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周杰.导游工作独立性新解——以非涉外导游讲解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