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2017-09-06何亚丽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枸地氯雷风团

何亚丽

(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山西太原030002)

穴位注射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hronic urticaria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and desloratadine citrate

何亚丽

(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山西太原03000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核酪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选取曲池、足三里、上巨虚,均双侧取穴,每穴位注入核酪2.5 mL,1次/3 d,连续10次;对照组不做穴位注射。于治疗前、治疗后4 w进行主要观察指标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核酪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慢性荨麻疹;穴位注射;枸地氯雷他定;核酪注射液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局限性风团样皮损,常在24 h内消退,且伴剧烈瘙痒的一种难治愈的顽固性皮肤病,病程一般>6 w,且每周至少发作2次,皮损24 h内可自行消退。70%以上的患者为特异性慢性荨麻疹,由于没有明确的病因,病程长且不可预知,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社交、心理等,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抗组胺药、钙剂、中药制剂、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仍不理想。为了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同时联合穴位注射,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男45例,女55岁,年龄16~60岁,平均为39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8年。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慢性荨麻疹,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的皮肤黏膜潮红或风团,无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本人或监护人同意本组治疗方案;配合随访。

1.2.2 排除标准 1 w内服用糖皮质激素、其他抗组胺药物等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正在口服抗真菌药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取双侧曲池、足三里、上巨虚进行皮肤常规消毒,用2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入核酪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在穴位上垂直进针1~1.5 cm,当局部有酸麻胀重感并回抽无血时,将药物缓慢推入,每穴注射0.5 mL,1次/3 d,连续10次,两组均给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扬子江药业集团)8.8 mg,1次/d,对照组不做穴位注射治疗。治疗期间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新指南提出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标准对患者的风团数目、风团大小、瘙痒程度以及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进行评分[1]。其中SSRI的评分公式为:

C=[(A-B)/A]×100%,其中C代表症状积分下降率,A代表治疗前积分,B代表治疗后积分。

疗效判定:SSRI≥90%,为痊愈;60%≤SSRI<90%,为显效;20%≤SSRI<60%,为好转;SSRI<20%,为无效。

2.2 疗效观察

2.2.1 两组患者治疗4 w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4 w后疗效比较 (例)

2.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时间 瘙痒 风团数目 风团大小对照组 治疗前 2.86±1.06 2.15±1.04 3.00±0.00治疗后4 w 0.55±0.691)0.45±0.601)0.50±0.751)试验组 治疗前 2.90±1.21 2.05±1.05 3.00±0.00治疗后4 w 0.03±0.221)2)0.75±0.691)2)0.10±0.301)2)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确切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大多数荨麻疹发病机制可能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和TH1/TH2比例失衡的细胞免疫有关。有研究检测结果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比正常人明显提高;非免疫机制导致的荨麻疹是由吗啡、多黏菌素、维生素B1等药物降低肥大细胞的cAMP直接引起组胺释放引起。另外受冷、受热、饮酒、运动、情绪激动等因素可直接作用于小血管和通过乙酰胆碱、激肽等内源性激素的改变而作用于肥大细胞导致释放组胺增多,继而引发荨麻疹。因此,需联合抗组胺药物和其他方法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反复发作的问题。

枸地氯雷他定是一种强效、非镇静的三环类抗组胺药,由地氯雷他定与枸橼酸氢二钠结合而成,水溶性强,在体内可迅速转化为地氯雷他定而发挥药效。高度选择性拮抗外周H1受体,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组胺以及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及释放,减少嗜酸粒细胞趋化,故对控制风团和充血有较好的疗效[2-3]。而且该药脂溶性低,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镇静作用,不易产生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

穴位注射方法综合了穴效、药效两大效应。针刺增加了药物在穴位的局部吸收时间和穴位的刺激时间,使药物的作用成倍增加。且针刺穴位能有效控制合成IgE的B细胞功能,从而降低血清总IgE含量[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核酪中的核酸水解产物有可能传递免疫信息,因而激发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能对抗IgE引起的过敏反应,同时,通过抑制Th2细胞分泌IL-4等因子,诱导TH1免疫应答,使TH1/TH2平衡发展[5]。因此通过曲池、足三里、上巨虚注射核酪,标本同治,增强了机体抗变态反应的能力,故可有效治疗荨麻疹。

本研究结果提示,枸地氯雷他定配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赖维,谢小元,龚子鉴.荨麻疹:欧洲2009年指南和2006年指南的比较[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3):176-177.

[2]姚亚君.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草分支杆菌F.U.36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 715-1 716.

[3]鲍丽霞.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7):12-13.

[4]张冷,黄丽萍,唐春蕾.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组胺和IgE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2):251-252.

[5]周玉成,周雅丽.卡介菌多糖核酸和核酪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1):5 711-5 712.

(编辑:张 凡)

R758.24

A

1671-0258(2017)04-0055-02

何亚丽,主治医师,硕士,E-mail:pifukeheyali@163.com

猜你喜欢

枸地氯雷风团
祛风止痒方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枸地氯雷他定与阿伐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枸地氯雷他定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IgE、ECP 和炎性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