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2017-09-06张卓铭
张卓铭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Clinical effect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quela of apoplexy
张卓铭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目的:探讨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取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情况、临床治疗效果、ADL评分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数值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无效病例为8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的无效病例仅为1例,总有效率为98.3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提高,但治疗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中医药疗法
中风(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较高[1],该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可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中风后遗症[2],常规西药治疗对于中风后遗症疗效并不理想[3],为改善中风患者的预后,使中风后遗症患者得到行之有效的治疗,笔者特选取在黄河中医药门诊部进行治疗的1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对比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研究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在黄河中医药门诊部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进行中医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6.6± 12.2)岁;平均病程(1.02±0.46)年;脑血栓形成38例,脑栓塞2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42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冠心病1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8±12.6)岁;平均病程(0.98± 0.41)年;脑血栓形成28例,脑栓塞1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6例,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冠心病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程上以及合并疾病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100例患者及其家属对该次研究都知情、同意,此次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1.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依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4]。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经中医辨证确诊为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患者症见:口眼歪斜、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气短乏力、舌苔白腻,脉沉细弦[5]。
1.1.3 排除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均要求意识清楚,排除精神疾病、造血系统疾病、严重心脏病、脑部外伤、脑部肿瘤患者及妊娠期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日睡前1次服用;尼莫地平30 mg,每日3次口服;维脑路通片20 mg,每日3次口服。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掌握膳食平衡,忌油腻,适量运动[6]。
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组方为:黄芪120 g,赤芍15 g,川芎15,当归尾15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0 g,根据患者情况随症加减,偏寒者加附子温经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语言蹇涩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白芥子、远志祛痰化浊。每日1剂,水煎至4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1个月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患者治疗期间定期检测相关指标,根据证候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并进行比较。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标(ADL)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3次ADL评分。患者接受治疗后,每15 d回院复诊,并检测1次肝、肾功能。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是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其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痊愈:生命体征正常,言语清晰,运动障碍消失,生活能自理,肌力恢复到5级;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能自主活动,自理能力提高,肌力恢复到2级以上;好转:可借助物体站立,肌力恢复到1级以上;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肌力无恢复[7]。
2.2 疗效观察
2.2.1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数值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治疗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变化 (mmol/L,±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变化 (mmol/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胆固醇 甘油三酯对照组 40 治疗前 7.18±0.64 3.70±0.68治疗后 6.38±0.671)3.42±0.831)治疗组 60 治疗前 7.24±0.82 3.66±0.76治疗后 5.28±0.661)2)1.26±0.721)2)
2.2.2 各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2.2.3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ADL评分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都有所增高,但对照组AD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情况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情况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 54.16±0.49 60.21±1.76 63.56±1.24治疗组 54.08±0.46 66.88±1.361)78.52±1.831)
2.2.4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和其他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
3 讨论
中风(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的致残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单纯西药治疗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国传统中医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典方剂,组方严谨,用药科学,临床效果显著[8]。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虚可见于气虚和阴虚,但以气虚常见。按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主要以扶正为主。中风患者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气短乏力、舌苔白腻,脉沉细弦等。治则应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补气活血、化痰祛瘀为主[9],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提出,中风后遗症者治则应以“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为主。中老年人为该病的多发人群,步入中老年后,人体机能、气血功能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衰退,气血失调,易受外邪侵袭,因此容易发生该病,正确认识病因病机,可及早对本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补阳还五汤主要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王氏认为:由于元气亏虚,不能达于血管,使血管无气、血瘀停留,而产生中风后遗症。方中重用黄芪,黄芪大补元气,气旺则血行、血行则瘀除,方中黄芪为君药,用量要大,不然起不到补气行血的作用;当归尾为臣药,活血和血,具有化瘀而不伤血的妙用;红花、川芎、赤芍、桃仁为佐药,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长于行散走窜,通经活络,具有疏通经脉的作用。全方组方严谨,配比合理,长期服用可使气足血行,瘀去络通,筋肉得养,痿废可愈[10]。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补阳还五汤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神经修复的作用,还可以增强缺血灶周围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起到抗血管痉挛,保护缺血脑组织,改善局部脑组织缺血状态的作用[11]。
在本次研究中服用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程度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也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可见,采取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还能对患者身体进行整体调理,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预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其用药安全,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闫素芳.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基础医学论坛,2014,18(14):1 855-1 856.
[2]周松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5(6):112-113.
[3]李新德.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54-55.
[4]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刘亚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108例[J].陕西中医,2012(10):1 384.
[6]黎其龙.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总结[J].内蒙古中医,2012,31(9):18.
[7]陈清宋.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6):381-382.
[8]冯正敏.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2(21):116-117.
[9]张景川.补阳还五汤合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03-104.
[10]祁晶.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2(35):89.
[11]薛秀荣,巩建华.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浅析[J].陕西中医,2012(12):1 693-1 695.
(编辑:翟春涛)
R256
A
1671-0258(2017)04-0061-03
张卓铭,助教,硕士,E-mail:896093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