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创生性资源,促进学生思维生长

2017-09-05张彦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张彦

[摘 要]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其中创生性资源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真实地存在于师生互动中,亲切地出现在学生的学习里,成为课堂活动的推进动力,成为课后学习的趣味延伸。作为数学教师,应关注每一节课的创生性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展现其价值,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有效发展。

[关键词]创生性资源;课程资源;思维生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43-01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创生的过程。“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是可以预测,但无法规定的。”这就是动态生成,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了寻求真实、亲切、开放的课堂,笔者尝试开发创生性资源,并使其成为课堂上最鲜活的课程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素材,从而促进学生得到最真实有效的自然生长。下面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为例进行探索。

一、让创生性资源成为概念内化的外显方式

【片段一】师:你能利用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来设计一组一一间隔排列吗?

(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的作品,见图1)

师:这位同学的作品(如图2)是一一间隔排列吗?

生1:不是,因为他用了三种图形。

师:那么这个作品(如图3)是一一间隔排列吗?

生2:是!

师:图3和图1有什么不同?

生2:图1开头和结尾的图形都是同样的,而图3的开头是正方形,结尾是圆形,图形不一样。

师:开头和结尾都是正方形,属于“两端相同”,开头是正方形,而结尾是圆形,属于“两端不同”。同样是一一间隔排列,既可以“两端相同”,也可以“两端不同”。

……

上述活动中,通过利用创生性资源,让学生正确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实现概念从“内化”到“外显”的自然过程,全面打开了“一一间隔排列”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二、让创生性资源成为学习展开的必需材料

明确一一间隔排列有“两端相同”和“两端不同”两种情况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这两条线索入手来探索规律。首先是根据素材研究“两端相同的一一间隔排列”,发现“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的规律,然后在探究“两端不同的一一间隔排列”时,教师选择创生性资源为展开学习的材料。

【片段二】师:一一间隔排列还有两端不同的情况,如果你刚才设计的是两端相同,能把它改成两端不同吗?

生1:我们小组用数一数的方法,发现两端不同时,每组中的两种物体数量是相等的。

生2:我们小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圈一圈,也有同样的发现。

师:原来一一间隔排列在两端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等的!(板书:数量相等)

这个环节的教学,让笔者感悟到教师不仅要有合理开发创生性资源的意识,更要具备有效利用创生性资源的敏锐眼光。

三、让创生性资源成为思维水平的直观评价

“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数学课堂的一个永恒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遇到问题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寻求答案。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构思这节课的拓展练习时,设计了如下问题教学。

【片段三】师:小兔们要设计一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它们已经摆了6个三角形,还需要摆一些圆形。圆形最少得准备几个?最多呢?还可以是几个?你能想到几种?

师:为什么圆形可以是5个,6个或7个呢?

生:当两端图形是三角形时,圆形的个数就是5个;当两端图形是圆形时,圆形的个数就是7个;而当两端图形不同时,圆形的个数就和三角形的个数相同,是6个。

通过对创生性资源的观察,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思维的差异程度,有了这个前提条件,再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学生的各级思维水平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评价,自然得到相应提升。

综上可知,作為数学教师,应关注每一节课的创生性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展现其价值,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思维不断生长。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
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