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 “百家讲坛”方式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2017-09-04俞胤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百家讲坛拓展语文教学

俞胤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空间。借助从电视节目中获得的灵感,采用“百家讲坛”这一教学方式,使其融入导课、答疑、讲评等教学环节,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有效运用这种方式,教师还要事先安排好活动主题,明确主讲人和主持人的准备工作,设置相关的奖励措施等。

【关键词】百家讲坛 语文教学 拓展

就如何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近些年来,不少人士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受到“导入、预习、新授、练习、小结、作业”这样程式化的授课模式的限制,导致变革的效果不佳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多数还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一方面,相比于学生平时接触的儿童电影电视、儿童文学、网络文化而言,教师的课堂语言总体过于严肃,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往往较注重问题的设计,不擅长故事情节中悬疑的设计。尤其对历史性题材的课文而言,在设置悬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发学生思考方面,还是很有文章可做的。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极大地制约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空间。作为一档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可以带给语文教学很大的启发,这种方式的合理运用,可以为破解上述问题提供帮助。

一、《百家讲坛》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一)《百家讲坛》的内容与语文教材密切相关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之所以受老百姓的欢迎,原因在于栏目的定位:将高大上的文史知识,落地为雅俗共赏的内容。它不是高深的学术讲座,也不是电视剧一类的泛娱乐化影视节目,而是通过较为平易近人的方式解读复杂的文学历史问题,使观众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学术发展的动态,并有兴趣去进一步深入探究,因此是非常接地气的。特别是易中天的《品三国》,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正史,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

反观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的整编,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可拓展的内容,其中历史题材的文章特别有拓展的空间。到了小学高段,涉及历史题材的课文较多。对语文教材中这些历史题材的文章,就可以运用《百家讲坛》的方式来趣说课文。

(二)《百家講坛》的风格给语文教学重要启发

《百家讲坛》的成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贴近大众,贴近生活,语言的大众化程度比较高。主讲人的语言忽而声情并茂,忽而诙谐幽默,忽而陈述,忽而反问,骈散结合,变化可谓灵动多样。他们的语言中常出现“PK”“恐怖组织”“CEO”等现代流行词汇,把历史人物说得惟妙惟肖,让人沉浸其中。

可以说,在《百家讲坛》里,每位主讲人说史的风格中都有三重境界的美:正说历史时,以历史为事实依据,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有严谨之美;趣说历史时,强调表述风格的灵活生动,表达上有灵动之美;妙说历史时,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有深刻之美。

高段的小学生没有多少人能将《景阳冈》《“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伯牙绝弦》等课文还原到原著中去研读,对于非少儿版的《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大部分学生读不懂,也读不透,原因就在于原著的语言内容生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教师也能通过正说、趣说、妙说,将生涩的言语深入浅出地讲述给学生听,学生不仅能理解,更能对原著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去阅读原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教师把“将”解释为我们现在的军委主席,“相”解释为国家总理。理解题目时教师说:很久以前军委主席和国家总理闹了点小矛盾,后来为了国家利益他们和好了。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本。

二、《百家讲坛》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运用方式

(一)“百家讲坛”式导课

《百家讲坛》中,主讲的学者教授们既不离开原文,又不过分拘泥于原文。用时尚的话语把文章的意思交代得清清楚楚;用拉家常的幽默语言把情节说活了。将其运用到课堂上,“百家讲坛”式的导课就会成为最吸引学生的环节,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特别是在诗词教学前,一段古色古香的吟诵,加之讲台的调整、道具的准备,现场感和效果马上出来了。例如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边塞音乐一起,“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场景图片一放,一学生在开课之前一吟诵,思乡的愁绪就马上能酝酿出来。再例如《开国大典》(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自然段,采用了新闻稿式的开头。课前就让学生收集新闻稿撰写的要素,以学生主讲来导课。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文章,不知道新闻稿也可以当课文,对这样的表述很感兴趣。后面再上《开国大典》时,学生更能感受新闻稿带来的现场感。好的导课很容易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氛围,继而展开联想,去揣摩当时的情境,化被动为主动,这样的聆听才是有效的聆听。

(二)“百家讲坛”式答疑

“百家讲坛”式的答疑,一般放在教材一篇课例上完之后,由自领任务的学生来讲。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三篇跟中国四大名著有关。上完《草船借箭》之后,马上用选读课文中的《孔明智退司马懿》进行补充,由诸葛亮的行为引发“不要轻信别人”的讨论。主讲学生通过几组事例对比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行为,对“当时诸葛亮神态自若地打开城门潇洒弹琴,司马懿为什么不派一支小分队探个虚实;诸葛亮所在的城楼,当时离司马懿很近,为什么不一箭把他射下来;司马懿当时有十万兵马,为什么不把城池围他个三天三夜”等疑问,层层剖析,结合自己的解读,总结得出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结论。对学生而言,这样来自同伴的讲授,很有说服力,他们很喜欢听。

(三)“百家讲坛”式习作讲评

到了高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必有习作指导。作文的评改,过去笔者常用的方式就是自己改或面批。自从采用了“百家讲坛”式的以学生为主导的讲评后,发现讲评的同学态度特别审慎。相比以往的教师讲评,在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听得更认真,因为他们更在乎同伴的评价,也更能接受同伴的评价,因此,修改习作的积极性也更高。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使学生的习作效能提高了不少。

三、“百家讲坛”方式运用应注意的几大事项

(一)主题活动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为例,设定一学期的“百家讲坛”共12期,罗列出教材中容易拓展的内容,明确“百家讲坛”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大小招募主讲人,让学生心生期待,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心情。主讲内容定好后再根据课程时间的安排,将其分布于整个学期内,保证主讲人有充分的展示时间,让拓展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营造班级的学习氛围。一般两周安排一次,穿插在语文课堂上。

(二)主讲人

教师还要求“百家讲坛”要与中央电视台的同名节目有形式上的相同之处。因此作为主讲人,在开展活动前还要落实相关要求,比如主讲人可以申请移动位置,自己准备服装、道具(长衫、惊堂木),确认自我介绍、今日主讲的内容等。

怎么讲?培训很重要。“百家讲坛”式的展示,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百家讲坛》这个栏目,引导学生观看,并指导学生了解栏目的特点。再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爱好进行辅导,一步一步让学生进行锻炼。作为新的拓展学习的载体,学生和教师都是在尝试、摸索中前行,找到最契合的点,再加以训练,方可全面实施。

(三)主持人

“百家讲坛”的主持人不是特别重要的人物,但也有着为一期与一期之间搭建起桥梁的作用,同时担负着重要的点评、引导工作。在讲述的中间环节,主讲人有提问,主持人还要适时引导听众来回答问题,做到与央视栏目神似,学生的兴趣很浓。

(四)奖励措施

“百家讲坛”的设立,激励了一批对文史感兴趣的学生。对参与的学生,设立各种奖项。如“最佳教授奖”“最佳幽默奖”“最佳人气奖”“最佳主持人”等,除这些奖项外,参与者还有普惠奖,期末口语交际的成绩直接评为优秀。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的教取决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能否学习与愿否学习,而后才能设计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百家讲坛”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拓展运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空间,也提供了新的学习内容,更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往往因一篇课文而寻找出处,阅读原著,有的甚至收集与之相关联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这大大拓展了学生阅读的范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慧.由《百家讲坛》想起的[J].新教育(吉林),2006(4):33.

[2]張松涛.用百家讲坛激活语文讲台[N].中国教育报,2008-05-21(10).

[3]袁国兴.现代文学教学中的“认知”与“能力”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1):291-297.

[4]杨荣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J].文学教育(上),2009(1):26-27.

[5]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易中天.这一回,我品《百家讲坛》[J].新华文摘,2007(21):151-154.

[7]于婷.于丹现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8]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浙江省杭州市南肖埠小学 310016)

猜你喜欢

百家讲坛拓展语文教学
说 《百家讲坛》
评刊表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