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体会

2017-09-03李利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0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患肢

李利萍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探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体会

李利萍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72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6)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6)采用并发症预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明显低于对照组52.8%,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应用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预防护理

老年人因生理功能不断减退,身体抵抗力降低,且骨质减弱导致承受力差,故而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意外因素影响易发生股骨颈坏死或股骨头骨折事件。对老年患者采用常规疗法疗效欠佳,为此临床积极探讨一种疗效好且安全性高的方法,以促进术后康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临床新型疗法,效果优良,但术后有较多并发症,包括关节脱位、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肌肉萎缩及电解质紊乱等[1],若未及时预防与有效处理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为此术后需开展有效护理,以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为探讨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将患者72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72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6)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6)采用并发症预防护理模式。对照组中21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为61~78岁,平均(69.4 ±9.2)岁;疾病类型:20例为股骨颈骨折,16例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观察组中19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年龄为60~79岁,平均(69.8 ±9.7)岁;疾病类型:22例为股骨颈骨折,14例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前开展药敏试验及常规检查,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皮肤清洁、备皮备血等。术前0.5 h肌注0.1 g鲁米那钠与0.5 mg阿托品,充分镇静,麻醉为连续硬膜外麻醉,健侧卧,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包括日常巡视、并发症处理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采用并发症预防护理,具体如下:

1.3.1 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对生命体征行常规监测,密切关注心肺功能,同时对机体电解质、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等营养状况及血凝状态予以检测。对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温度及活动等予以观察,若局部红肿、温度低、苍白及青紫等提示血液循环障碍,若活动无力或出现麻木感提示神经损伤。术后3 d左右疼痛感强烈,可采用自控式止痛泵行止痛处理,肌注5 mg氟哌啶醇等,为减少意外事件如坠床等需加设床栏确保安全,不可对四肢予以约束,防止加重激惹症状。对患肢伤口渗血予以密切观察,同时检查引流管有无阻塞或扭曲等,维持通畅,将引流液颜色及量记录下来。

1.3.2 基础护理:术后因食欲差,易导致口腔炎或口腔溃疡等,需做好口腔清洁护理工作。还需开展心理疏导,老年人因术后疼痛且担忧手术费用等易加重心理负担,担忧预后,表现出恐惧、抑郁等。护士应对患者病情予以耐心解释,告知手术成功完成,获取患者信赖,树立康复信心,同时需对术后相关注意事项予以细致讲解,将负性情绪消除,在医护操作中更加配合。此外,还需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包括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手术降低患者抵抗力,会加重原有疾病病情,为此需合理处理,规范用药,控制血压与血糖,监测心率。依据机体特点指导合理饮食,可促进修复。早期补充铁与钠及维生素,后期补充脂肪、维生素、蛋白、热量、微量元素及糖分等。

1.3.3 并发症预防护理:①伤口感染:此为术后严重并发症,需加强术区切口观察,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渗血敷料,将无菌操作制度落实到位。对患肢活动及生命体征予以密切观察,若放置负压引流管需确保其通畅性,且放置吸引器位置需在伤口水平下方。遵医嘱术后全身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②肺栓塞及深部静脉栓塞: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患肢血流缓慢易导致肺栓塞与深部静脉栓塞[2]。为此需对患肢疼痛与肿胀状况予以观察,比较双下肢动脉搏动状况及温度。观察有无难以呼吸、胸痛及血压降低现象,术后尽早被动活动结合主动活动,定期翻身,收缩与舒展股四头肌及关节,15分/次,3次/天。对下肢予以按摩,加快静脉回流,缓解瘀滞,避免形成静脉血栓。③泌尿系感染:术后因疼痛故而食欲差且不想饮水,加之长时间卧床故而易导致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喝水,每日需更换1次尿袋,每周需更换1次尿管,维持会阴部干燥清洁,每日用络合碘800 mg/L擦洗女性外阴。④压疮:因长时间卧床加之皮肤长期被压迫,且神经营养功能较差,易导致压疮,为此需维持床铺清洁、干燥,可在骶尾部上垫上凉水垫,避免过多摩擦于皮肤,可散热、降温且对局部血液循环予以改善,避免出汗摩擦或气温上升导致压疮[3]。⑤便秘:术后卧床改变排便习惯,且患者食欲差,胃肠蠕动速度慢,加之术后明显疼痛故而易便秘。需鼓励患者多食富含营养与纤维素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有必要可给予缓泻剂。

1.3.4 康复护理:术后当天可适当被动活动踝关节,主动运动股四头肌、腓肠肌等,加快血液回流,避免深静脉栓塞;术后外展患肢30°,患肢用沙袋固定或行皮牵引等时需先托起整个关节,避免单纯将患肢拉动导致内收内旋位或屈髋等致使关节脱位。术后1~3 d可抬高床头,主动屈伸锻炼踝关节及股四头肌,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术后3~7 d可开展坐位练习,但控制好练习时间避免过长,防止髋关节出现疲劳感。可在床边坐立,双手后撑将髋关节伸展,或搀扶行走。术后7~10 d可自主拐杖行走,注重屈伸髋膝关节,但控制好训练强度,避免骨头脱位。

1.4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20.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股骨头置换术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或骨折的主要方法,可缓解患者疼痛感,且进一步治疗股骨头变形或异位等症状[4]。但该术式具备局限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为此术后一定要开展预防性护理,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注重营养补充;因疼痛及疾病干扰患者心理状况差,为此需合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提升依从性与配合度;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阻碍其发生;指导康复锻炼,加快康复进程。

[1] 闫玉霞.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2):86-87.

[2] 陈映琼,彭春华,陈惜遂等.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151-152.

[3] 章彩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 29(6):38-39.

[4] 加长林,李琴.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231-232.

R473.6

B

1671-8194(2017)20-0231-02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患肢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