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合并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

2017-09-03杜志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0期
关键词:偏曲鼻中隔变应性

杜志刚

(阜蒙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阜新 123100)

观察合并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

杜志刚

(阜蒙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阜新 123100)

目的观察分析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现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例数34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例数26例,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

合并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手术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变形突起,导致鼻腔功能障碍,诱发变应性鼻炎,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等,长期堵塞会导致慢性缺氧,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工作[1]。临床上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但效果不很理想。手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是指通过实施鼻中隔矫正术,达到恢复鼻腔正常生理结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2]。本次研究通过对比的方式,观察分析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9.6±12.7)岁;病程0.5~18年,平均病程(9.5±1.4)年;鼻中隔偏曲Ⅱ度者23例,占65.71%,Ⅲ度者12例,占34.29%;哮喘6例,下鼻甲肥13例,中鼻道息肉9例,鼻外伤7例;软骨部“C”形弯曲16例,高位偏曲伴低位嵴状突起11例,棘状突起8例。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9.8± 12.9)岁;病程0.5~19年,平均病程(9.8±1.9)年;鼻中隔偏曲Ⅱ度者22例,占62.86%,Ⅲ度者13例,占37.14%;哮喘7例,下鼻甲肥12例,中鼻道息肉8例,鼻外伤8例;软骨部“C”形弯曲17例,高位偏曲伴低位嵴状突起10例,棘状突起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为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存在常年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等症状,其特异性IgE抗体及变应原皮肤试验均呈阳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丙酸氟地卡松鼻喷剂,2喷/次,2次/天;同时给予呋麻滴鼻液,2滴/次,3次/天;对于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可酌情加用氯雷他定。

1.2.2 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常规铺巾、消毒。在鼻内镜下对鼻腔黏膜涂抹盐酸地卡因进行麻醉,在鼻中隔左侧给予2%利多卡因麻醉。于左侧麻醉处作L型切口,对鼻黏膜进行分离,距切口约2 cm,由鼻顶至筛骨垂直板切开软骨。然后分离鼻中隔右侧黏膜,同样距切口约2 cm,由鼻顶至筛骨垂直板切开软骨,切除鼻中隔软骨,对创口进行修整。咬除部分骨质,将分离的鼻黏膜复位,对鼻中隔进行居中平直整形,缝合切口。用止血海绵填充鼻腔,48 h后取出,同时给予抗菌消炎治疗,术后5 d拆线。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记录疗效情况。

1.3 观察指标[3]:根据海口会议修订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判断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窦口开放良好,鼻腔内无脓性分泌物。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窦腔黏膜存在部分水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窦口闭锁或狭窄,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对照组治疗后的显效例数13例,占比为37.14%;有效例数13例,占比为37.14%;无效例数9例,占比为25.71%;治疗总有效例数26例,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治疗后的显效例数17例,占比为48.57%;有效例数17例,占比为48.57%;无效例数1例,占比为2.86%;治疗总有效例数34例,总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的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因为鼻中隔偏曲改变鼻腔气流运行状况,导致鼻黏膜病变所引起。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发生弯曲或突起,引起鼻腔阻塞,造成鼻窦正常生理功能障碍,造成中鼻甲骨外移或黏膜增厚,鼻腔中的抗原产生累积,从而诱发变应性鼻炎。同时由于鼻腔阻塞,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调节功能出现异常,副交感神经分泌乙酰胆碱,引起神经末梢局部兴奋度及鼻黏膜敏感度增加,出现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等临床症状。变应性鼻炎又称为过敏性鼻炎,主要是因为由糖蛋白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吸入性变应原引起,黏膜嗜酸粒细胞受到浸润,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物增加。变应性鼻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导致临床症状加重,甚至出现鼻血、偏头痛等症状。因此,减轻抗原积累对鼻黏膜的刺激,降低变应性鼻炎发生概率,对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通常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药物,通过收缩鼻黏膜毛细血管,消除黏膜肿胀,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兴奋度及鼻黏膜敏感度,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鼻中隔发生偏曲,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采用喷滴的方式很难使药物所达到理想的深度和范围,药效不能充分发挥,治疗效果大打折扣[5]。同时由于病情反复发作,长期用药导致鼻黏膜抗原形成耐药性,进而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鼻中隔矫正术是通过纠正鼻中隔偏曲的异常,恢复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及功能,改善通气及引流状况。破坏病灶位置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降低在受到外界刺激时神经末梢的过度兴奋,及鼻黏膜的过度敏感反应,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鼻黏膜的肿胀及毛细血管的扩张程度,减少腺体的分泌量,进而缓解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等临床症状。由于手术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视野清晰,对鼻黏膜的损坏程度较小,鼻中隔偏曲可以得到彻底纠正,对伴有鼻窦炎、鼻息肉、鼻甲肥大等均可同时给予治疗[6]。

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治疗后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对照组治疗后的显效37.14%、有效37.14%、无效25.71%,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治疗后的显效48.57%、有效48.57%、无效2.86%,总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的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能够恢复鼻中隔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及功能,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兴奋度及鼻黏膜敏感度,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鼻黏膜的肿胀及毛细血管的扩张程度,减少腺体的分泌量,缓解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等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能够根治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游新利,张其清.变应性鼻炎与鼻中隔偏曲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5-27.

[2] 王鑫.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106-107.

[3] 李文杰.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4,34(2):99-100.

[4] 陈水安.鼻中隔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2(1):59-60.

[5] 张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初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5):84-85.

[6] 时纳.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初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80-81.

R765.21

B

1671-8194(2017)20-0101-02

猜你喜欢

偏曲鼻中隔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鼻中隔偏曲怎么治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中隔偏曲需要做手术吗
鼻中隔偏曲的形态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