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汉数字习语翻译

2017-09-02杨超贾欣岚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3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

杨超 贾欣岚

摘要:习语是一种文化载体,和其社会环境、宗教信仰、思维差异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其它语言中很难找到其完全对等的形式。

数字是语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样以它独有的魅力展示了不同语言所独有的特点。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字习语,它们对数字所赋予的含义也各有特点,因此,英汉习语翻译时,首先要了解英汉数字习语的特点,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其次,根据不同的情况及习语的特点,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本文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直译法、借译法、意译法三个方面对英汉数字习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习语数字;习语功能;对等理论;英汉翻译

一、英汉数字习语的特点

习语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凝结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俗语、俚语、谚语等。同时,数字也是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文化、经济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语言,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思维和交际工具。”作为发展较为完善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中也有大量的数字习语,数字习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文化特征。

(一)汉语崇尚偶数,英语偏爱奇数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对不同数字的喜好、态度也有差异。数字习语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殊的文化根源,而不同的风俗、宗教背景、传统文化都会影响英汉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好事成双,因此,偶数在汉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偶数是吉利的,人们偏爱偶数祥和的意义。汉语数字习语中突出体现了这一思想。例如:人们办事追求两全其美,渴望好事成双,羡慕成双成对,追求十全十美等。然而,在英语中,关于数字的传统与汉语是有差异的,他们倾向于奇数,认为单数是幸运的,吉利的。在英语的数字习语中,对于奇数的偏爱也表现得颇为明显。例如:在西方传统文化中,数字“七”---seven 是个十分神圣的数字,他们对数字 seven 情有独钟,英语中有许多由 seven 构成的习语,大多拥有较为美好的寓意,如:be in the seventh heaven(极其快乐)。

(二)英汉数字习语中的禁忌

整体上看,汉语中崇尚偶数,英语中更为偏爱奇数,但也有例外。汉语中,偶数“四”被人们看作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的发音和汉字“死”谐音。所以,人们都尽量避免使用数字“四”,在选择车牌号,电话号码时,带有“四”的号码是很不受欢迎的。包含数字“四”习语也多为贬义,如:张三李四、挑三拣四、四面楚歌等。同样,数字“九”虽然是奇数,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是褒义的。因此,由数字“九”构成的习语,如:九天揽月,一言九鼎等,大多也是褒义的。“九”在汉语中是最大的数字,是权利的高端,是值得尊重的,这一点是英语数词“九”-nine无法比拟的。

同样,数字“十三”虽然是奇数,但它在英语中并不受欢迎。这主要受宗教因素的影响。英语习语 “thirteen at table”来源于家喻户晓的圣经故事“最后的晚餐”—进餐时间是13号,13给耶稣带来了不幸和灾难。因此thirteen 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所以在英语国家里,门牌、街道、楼层的编号都避免直接使用数字“thirteen”,如果遇到了不可避免的情况,不得不使用數字13的时候,人们就用委婉的说法来代替,如“a devil' s dozen/ a printer' s dozen/a great dozen.

二、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首先针对翻译的性质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具体内容是“从语义到语体,在目的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奈达认为,翻译是一个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的过程,源语的内容非常重要,翻译必须要以读者为中心。译者要努力做到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尽量保持一致。这是评判译文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所做出的反应。由此可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以读者反应论为核心的。

郭建中在《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中提到:“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隐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三、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数字习语的翻译

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是英汉翻译的一个难点,为了解决关于数字习语翻译的难题,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我们对数字习语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数字习语翻译的过程中,到底是采取何种方法策略,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译文读者的反应,并尽可能的保持原文的形式。英汉数字习语的翻译,很难做到完完全全的对等,或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完全相同的反应,保持原有的形式。根据奈达的理论,英汉数字习语的翻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直译法

在英汉数字习语翻译的过程中,有些习语的形象意义反应了中西文化的相似性,或者是目的语能传达源语的大部分信息,并与源语的词汇形式对等。这是因为人们所处的国家不同,但是,在生活经验、对某些事物的态度存在着相通之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这类数字习语对等地译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理解的形象或意义,达到相对完全意义上的功能对等,这时就可以用直接翻译法来翻译。但是,事实上,真正符合这些条件的习语是少之又少。

例:

①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一针及时省九针。

②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Go fishing for three days and dry the nets for two.采用直译的方法,可以保留原文的形象和色彩,从源语中引进的新鲜的习语经过时间考验,慢慢地渗透到目的语的文化中,为译文语言注入新鲜的血液,使之变得更加丰富。

(二)借译法

有的英语数字习语和汉语数字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或相近的内涵。在不损坏原文意义并与原文意境不发生矛盾的前提下,可采用借译法。例:

1.乱七八糟

be at sixes and sevens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The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

3.It is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半斤八兩

采用借译法来翻译中英数字习语,既能保留源语中的修辞及文化特色,又能够使目的语读者了解和欣赏异域文化和语言特色。这种译法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忠于原文的,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并在理解程度上基本等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程度,达到了主要的功能对等和读者反应相似。

(三)意译法

汉语注重意合,英语注重形合,这在数字习语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有些英汉习语中的数字部分是对应的,或者有相似的指代意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上述的直译法或借用法,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英汉数字的喻义往往貌合神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好牺牲原文引用习语的风格,配合上下文进行意译,以便实现意义上最大限度地对等。例如:

1.The man who passed down the street was three sheets in the wind.

街上走过的那个人已是酩酊大醉。

2.in the seventh heaven高兴至极

同时,汉语中的一些数字习语中的数字主要是用来表达虚指意义,并没有实际的含义,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只能采取意译的方法,尽量把源语的意思表达准确。例如:

1.十全十美

satisfactory in every way;

2.八字没一撇

be far short of the requirement;

3.不管三七二十一

regardless of the consequences.

这种译法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形式有差异,但功能类似,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心理感受大体相当于源语读者阅读原文时的理解和感受。这种译法主要是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和民族及其地域的差异,为达到生动,简洁,通俗易懂的表达效果而选择的一种译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习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自身首先应该要充分了解源语言的文化历史背景,如果源语言中所表达的意义能够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就应采取直译法; 如果原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内涵存在差异时,就应该找出与原文相对等的传递方式,确保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对文本所表达的反应大致相同; 当源语所表达的数字习语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时,或者某个习语在目的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表达,译者就可以在翻译中采取意译,使译文清晰易懂,为读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林清刊.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成语翻译中的应用[J].温州大学学报,2004.

[3]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语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刘法公.汉语成语中数目词的汉英翻译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

[5]蓝红军.英汉数字习语文化比较与翻译[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6]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7]Nida,Eugene A.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8]Nida&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9]Nida,Eugene A.翻译科学探索[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
语用学理论视域下的英汉翻译探析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
浅析英汉翻译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
学习英汉翻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
探讨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其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