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视野下音乐伴奏融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2017-09-02王继梁罗玲
王继梁+罗玲
摘要:生活中人们听音乐的习惯越来越普遍,喜欢体育运动的也越来越多,所以就有一些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分析音乐与运动的关系以及音乐对运动的积极影响。他们发现,体育和音乐相互配合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活力,激发兴趣、活跃气氛、集中注意力,帮助学生较快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也能帮助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音乐有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帮助缓解身心疲劳,稳定紧张情绪等。
关键词:快乐体育;音乐伴奏;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
早在2000年前孔子生活的时代,音乐就已经与体育联系起来了,古代学校学习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奕、书、数,“乐”已经与体育教学同列。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近现代阶段,音乐的概念基本上被体育教师抛到九霄云外;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一部分教师将音乐的概念介绍到体育教学当中,但没有真正用于训练;及至70年代,体育课上引进了采用音乐进行训练的男拳女舞,这才初步将两者联系起来;而音乐与体育的正式结合是在80年代,这个时候,配以音乐进行的健美操、体操、篮球、田径、太极拳等运动已逐渐引入教学课程。 国外也很早就将音乐与体育联系起来,代表人物是施皮斯。他将体操练习与音乐配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完整教学法和分段教学法。现在,体育运动与音乐的结合不仅在必须有音乐辅助的项目上被采用,而且在球类、田径等项目的训练或比赛上也逐渐被应用,二者结合的范围更广阔也更密切,也更深受运动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把音乐带进课堂教学之中,用音乐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体育课更生动、更有趣。
从科学方面可以将体育与音乐的关系概括为两点:
第一,音乐对人的身心有比较积极的影响。科学上来讲,音乐产生的声波可以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化学和生物作用。有规律的声波通过人们的耳朵进入大脑的神经组织系统,与大脑中枢神经产生共鸣,进而扩散到被大脑支配的各个身体机能,从而使全身产生有规律的反映,是整个身体的呼吸系统、肾脏功能、循环系统和代谢组织都进入平稳运行的轨道。
第二,音乐产生的声波可以与人的神经中枢产生共振,在这样的刺激下能促使人体一些有益激素的产生,如乙酞胆碱、酶等。这些分泌出来的激素能有效存进人体各个阶段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强呼吸、运动、循环系统的活力。音乐的作用使本来互相联系的心理和生理联系的更加密切,从而促进人体的整个身心发展。
一、都匀市区音乐伴奏类型融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现状
(一)音乐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频数
调查显示的是各个中学的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运用音乐带动教学的情况。我们看到体育课上教师偶尔使用音乐的比率高达89%,而经常用音乐进行体育教学的老师仅有3%。这说明都匀市区七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音乐的频率不高,而且使用音乐配合教学的老师也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种:一是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有些体育场地被设置的离室内教学场所很近,不便在体育课上放音乐。二是场所范围有限制,上课班级多,操场面积小,班与班之间距离近,一起放音乐的话会影响各方的正常上课。三是绝大多是中学并没有提供便利的音乐设施,音乐器材如光盘磁带等都比较缺乏。此外还有些主观因素,一方面体育教师已经适应了原有的教学模式,面对这种全新方式的教学都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也不太愿意改变,况且也没有新的制度要求来督促他们;另一方面因为体育课时多,教师力不从心,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挑选音乐,只在极少数必要的情况下才会使用音乐配合教学。调查显示的一节体育课上教师采用音乐配合教学的次数有48%的人选择一次;30%的教师在一节课上从来没有使用音乐;选择两次的占14%,而多次的只有8%,这说明课上多次运用音乐进行教学的老师很少,而不使用音乐的教师却占绝大多数。课上不使用音乐教学的教师比重很大,有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因为课堂教学内容不适合用音乐;二是因为体育教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音乐类型选择困难等,所以继续传统的体育教学而放弃尝试音乐配合。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多数体育教师利用音乐进行教学的情况少之又少,有使用音乐的情况也只是非常低的频率。对于教学中不适合用音乐来辅助的内容除外,大多数体育教师也尽可能的在体育课上避免使用音乐,即使有,次数也远远不够。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力度不够,教师自我监督不够,教师的音乐素养也不合格。
(二)音乐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时间
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音乐能够给体育教学带来较好的效果。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体育教学开始时选择音乐的学校比较多,比例可达到百分之二十九。体育教学开始时用一些音量较高、节奏较快的爵士乐、摇滚乐、进行曲等音乐能有效动员学生,而且这些音乐起伏变化明显、音域宽广,对学生们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组织、内分泌系统都有积极的作用。同学们一接触到这样气势磅礴的音乐,便能带动整个身体的活力,激发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迅速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营造一个愉悦的体育课环境。所以,体育课开始阶段使用音乐为众多学校的体育老师和学生们所支持。
课堂结束阶段使用音乐是大多数体育教师的选择,据调查可知,所显示的比率高达53%。体育课上进行新内容的学习或是高强度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身心会出现疲乏状况,教师一般只注重课后学生身体肌肉的放松活动,而忽视放松学生的心理,这也是各所中学体育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上课之余放一些慢节奏的音乐,对于舒缓学生的紧张心理,缓解身体疲劳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人们之所以越来越重视音乐对身体和心理的辅助功能,当然与社会营造的环境氛围密不可分。在医学领域认为,音乐能放松人的身体机能,帮助改善人的神经组织、增强人的肾脏功能、加快新陳代谢速度以及缓解骨骼疲劳等。在体育研究领域认为,舒缓的音乐放松人的生理和心理,缓解大脑的紧张状态,促进人身体各个机能的协调。这研究都说明音乐较高的使用价值。有14%的教师选择在教学的基本部分使用音乐,但比例最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配乐,将音乐与教学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练习时的动作因节拍而更富有动感,使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激发运动的兴趣,绽放青春的活力,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锻炼的效果。无论是在练习长跑、跨栏、体操还是掷铁饼、跳高等,都能在音乐营造的轻松氛围中练习,既克服了练习中的疲倦心理又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掌握动作节拍,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基本部分较少使用音乐的原因大致有这两种情况:一是课堂教学内容不适合配乐;二是对于需要用音乐配合的课程,因为体育教师对音乐的认知不够或选择合适的音乐较困难,所以放弃使用。
二、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作为精神文化与人类社会的重要财富,对人们起着越来越深入和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学和功能性音乐的结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具体的例子。国内才刚刚开始发展,但是一部分发达国家则十分重视而且已经开始普遍应用。在具体教学中,健美操课程的音乐应用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别的体育项目的音乐因素的引入尚且没有取得可以借鉴的成果。本文提及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探讨及指正,但愿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学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罗玲,孙群群,黄伊聪,李因霞.转型与发展: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定位的理论思考与探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1):58-61.
[2]孙群群.湘西瑶族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D].吉首大学,2016.
[3]段旭光,符谦,王阳.快乐体育异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2):110-111.
[4]毛振明.快乐体育的理论及产生背景[J].中国学校体育,1996(6):63.
[5]包昌明,富嘉贞.再谈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J].学校体育,1988(6):58-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