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话剧表现形式的真实性
2017-09-02刘京娅
刘京娅
摘要:话剧就是一门把演员的语言表达以及情感表达作为核心的现场表演艺术形式,在整个话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话剧剧情的转变发展都依靠演员的情感表达来体现,在话剧表演中演员的情感表达需要丰富并且充沛的艺术性效果和幽默感,因此话剧的表现形式的真实性的探索是很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通过对青年导演田沁鑫的《生死场》中演员的语言表达以及情感表达进行详细分析,以此来探究话剧表现形式的真实性。
关键词:话剧表演;艺术形式;表现形式;真实性
一、蒙太奇式的空间跳跃
根据萧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话剧生死场,对萧红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全面的创新,田沁鑫在对生死场的改编上突破了传统话剧的表现形式,在话剧中灌输了全新的现代化观念,使用大量的电影剪辑手法和绘画手法,通过使用大量的肢体语言和原始化的台词,真实的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东北农民的真实生活,并真实的展现出中国东北农民从愚昧无知以为日军可以带来和平和富裕逐渐顿悟开始反抗日军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以及丰富的语言情感表现出来,直到最后农民从无知走上抗日道路的历程。生死场这不话剧讲述的呼兰河畔的中国东北农民从愚昧无知逐渐参加抗日工作,并且在生死存亡之间展现出来的顽强的民族战斗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地震撼。
《生死场》采用了电影插叙和倒叙的叙事方法,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错觉,这部话剧主要体现的是戏剧之间的冲突性以及戏剧严格的逻辑性,但是在其舞台表演形式上更加侧重的是演员的情感表达以及语言表现能力,和舞台的灯光美感等服务,话剧是一种相对比较封闭的审美意向和语言艺术形式,需要特定的文化素养背景才能真正的理解这部话剧的真实表现形式,这部话剧追求的是一种对灵魂的深度解析和精神的展现。
《生死场》这部电影是在继承传统话剧的基础上,借鉴大量的电影元素,使用蒙太奇式的时空跳跃的手法,舍弃传统话剧和剧幕之间的完美转换,增强话剧的叙述性,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试听感觉。蒙太奇式就是指画面和画面之间,场景和场景之间的转换和结合,是画面和时空以及音响色彩等之间的综合性的结合。
二、极尽简练的舞美调度
话剧《生死场》的舞台美是十分简练的,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没有用处的细节,尽可能的展现出生活中最为真实和纯粹的环节,倾斜的舞台代表的是农村广袤的土地,舞台的后方保留了巨型雕塑是由黄泥做成的,雕塑使用了粗糙的画笔雕塑表面刻画的是村落的图案,在舞台上的后面悬挂着大石板,石板上用浮雕和阴刻书写着生死场和萧红五个大字。使用平推的手法镂刻着很多简陋的村居建筑,和舞台的石头色村庄相呼应,提示了沉闷和冰冷的生存环境。这种简单的舞台使得观众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三、强力夸张的肢体语汇
表演是戏剧艺术的核心,戏剧作品的主题是通过表演来完成的,话剧《生死场》中使用大量的夸张的肢体语言,故意制造出一种浓烈并且狂热的戏剧姿态,话剧中的人物性格和肢体放纵,饱满的情感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在《生死场》舞台上,男人粗鲁的动手打:“骚婆子”丈夫粗鲁的骑在老婆身上,女人则神情麻木的生孩子,几個女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农民的动作和神情准确的演绎出来,在强力的夸张中充分的展现出角色性格。在序幕中,四个男人将金枝扛起来让她像牲畜一样生产,表现出人们过度的麻木和冷漠,二里半穿着黑灰色的肥大的裤子,双手揣在袖子里驼背曲腿,几乎没有站起身来过,二里半的表情凄苦行为动作迟缓,活生生一个逆来顺受的农民形象。就连谢幕部分,演员们都是保持原有的姿态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台前,接受观众的掌声。《生死场》通过其自身独特的肢体语言,表现出了上世界30年代北方农民面对生存和死亡的不朽故事,将观众的情感带入到话剧中,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索。
四、粗砺原始的民间台词
《生死场》展现出当时中国东北农民面对生和死最基本的状态,质朴没有文化的农民用他们的方式充分展现出对于生死的认识,生死场的台词并不多但是每一句台词都是农民真实生活的融合,这种不仅简单又可以真实的反映出呼兰河畔农民的性格特征以及其丰富的心理变化。通过最为真实的民间口语台词,我们可以充分的展现出呼兰河畔的东北农民面对生死时的无奈以及面对内弱外强的民族危机时候被唤醒的民族精神,这种原始的台词不仅充满野性更和今天细化之后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语言发生强烈的冲突,两者之间形成了使得现代人产生反差的冲击感,最终使得现代观众心灵出现强烈的震撼。
参考文献:
[1]麻林森.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的形式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2009(6).
[2]汤逸佩.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D].上海戏剧学院,2003(5).
[3]闫卿月.论中国新时期的话剧舞台美术[D].云南大学,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