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2018-10-19徐新德
徐新德
小品的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是艺术作品向观众呈现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导演给予作品在舞台上演出时的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任何一部作品(如电影、电视剧、戏曲、话剧、音乐剧等)在构思时、创作中、完成后,一定有創作者追求的表现形式贯穿和体现在作品当中。艺术作品没有表现形式,就不能体现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更不能满足创作者的内心所望。
表现形式与剧本有密切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导演对小品主创人员的一种集体的艺术呈现与思想表达。艺术呈现不是把剧本按部就班地搬上舞台,而是小品导演通过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去表达出生活的本质,去提炼、升华主创者的集体思想,让小品在舞台演出上,实现相互统一的艺术韵味和艺术审美价值,进而达到一部优秀的小品精品。比如CCTV小品大赛获奖作品——《前面有棵树》:首先,导演根据小品的名字把树作为希望、成长、梦幻等等的形象种子。其次,不同颜色的树又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每棵树都代表了不同年龄段的人所独有的特点,三棵树重叠在一起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导演在小品中,运用象征的艺术表现形式,给观众和评委传达了一种诗一般的感觉和内涵。
小品的表现形式是传达思想的必要载体,编剧无法将其绝对化。但在剧本创作时,编剧会赋予它相对的表现形式(其他有关创作主体也是)。因为导演在二度创作过程中,就是在其他主创人员的创作基础上,寻找小品在舞台呈现时,所需要的最佳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通常而言,小品导演对表现形式的研究和运用,就是小品在舞台上成功演出的关键。有时候一个并不十分完美的小品,由于小品导演运用了一种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就会让这个小品比较完美。比如最近极受欢迎的小品《你好李焕英》,导演在情节、场景、配乐上运用轻快、灵动的表现形式,与后面严肃的结尾形成鲜明了悲喜对比,导演又将话剧的表现形式融入小品的场景切换和布置上,让这个原本“老套”的故事显得特别的有质感。
小品表现形式的寻找
小品导演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深入研究剧本。导演第一次读剧本时,大脑就要有这个小品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的大概感觉,可能脑子里的表现形式不多或者不细致,但肯定具有敏锐性、可用性、想象性。表现形式首先要从剧本着手,小品导演要从剧本中寻找出编剧希望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时编剧在剧本中写得尤为具体,甚至在剧本中规定了舞台布置、灯光、演员调度、灯光运用等。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导演必须要有比编剧更加丰富的想象力,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不然,导演就会被编剧具体的条条框框限制思维,从而无法想象出更加完美的小品表现形式。倘若编剧在剧本里没有留下详细的表现形式,那小品导演对表现形式就极为重要了。
寻找表现形式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导演要对剧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认识,要把编剧的剧本当作自己导演思路的基础。在深入研究和认识剧本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艺术想象。在寻找表现形式时,导演要对自己罗列的表现形式认真考虑,考虑表现形式是不是符合编剧创作剧本时的主题思想?在舞台演出时能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形式是不是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和创新性等。
小品表现形式的具体手段
剧本——编剧在创作时会给予剧本相应的表现形式。某些时候,编剧给予的这些表现形式非常新颖,小品导演可以在编剧给予的这些新颖的表现形式上做更完美的设计。可能有时候编剧不能给予新颖的表现形式,最好的选择就是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小品导演时常和编剧进行交流,以达到最好的艺术呈现。
舞台美术——舞台美术包含舞台的空间处理、服装、化妆、灯光、道具音乐等内容。小品导演在研究表现形式的时候,要把这些因素全部都包含在内,因为这些内容都寻找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舞台美术的表现形式与导演的表现形式要相互统一,进而达到导演内心所望的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小品的舞台美术要跟戏曲、话剧、歌剧等创作方式一样,根据导演选择的表现形式出发,且导演又必须要把舞台美术创作者的表现形式相互统一,为我所用。
当然,小品导演的表现形式不能太繁冗,表现形式多不代表作品就好,因为小品毕竟是一个浓缩精致的舞台艺术。
演员——在小品演员的寻找过程中,除了要看其基本的表演素质外,更要考虑他能不能在舞台上,将自己选择好的表现形式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我导演小品的过程中,有些演员基本素质都很好,但他接受不了或理解不了我赋予作品的表现形式,这也是不可以的。导演要与演员沟通,使表演者能够接受你的表现形式,尽量使导演的表现形式完美地呈现。要不然只能排除在外,尽管这种排除在外是不愿意的,但为了作品的整体表现形式,只能忍痛割爱。因为小品导演在选择演员时的最终目的,就是演员能不能把导演的表现形式完美地展现在舞台上。
除此以外,在作品的创作中,导演要学会从更多方面,来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主创者才可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的小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