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7-08-24苏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8期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

苏萍

摘 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城市、人口及经济发展战略。近几年来,我国对城镇化建设做出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观念上还未完全转变、城市公共服务新增资金短缺、新市民住房供求矛盾、“地”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不协调、逆城市化问题等。只有找准发力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建设;逆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8.003

1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

1.1 观念上的界定不清晰: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有时是为了城镇化而人为地推进了城镇化,这种以政府单边主导的城镇化忽略了市场的作用,更缺失“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精髓。主要表现就是政府大搞投资,不断扩充房地产建设,建设用地则是征用郊区农民的耕地,建设资金则过分依赖于卖地收入。这样的城镇化实则变成了政府人为推进的城镇化,是一种被动的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要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城镇化,是随着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的变革而主动跟进的城镇化。

1.2 城市公共服务财政资金短缺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工及其家属加入城市户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必然。农民真的进了城,就应与城市人口一样享有城市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要切实体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利益。否则,农民工被边缘化,在扩大的城镇化内部又产生了新的二元格局,最终是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必须增加对新城镇的投资性支出与对新市民的保障性支出,这样财政资金吃紧,面临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困境。

1.3 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供求矛盾

城镇化进程中一个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而我国虽然城镇化已倡导多年,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依然严重滞后,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户籍改革不到位,与之相关联的医疗、教育等各项制度改革就难以统一推进,城乡二元体制难以真正破除,新型城镇化建设就会遇到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入城后的居住问题,要实现人人有房住。但事实却是,城市住房价格一再高涨而新市民的支付能力又不足,许多家庭因购买商品房还贷压力重重而沦落为“房奴”,还有更多的新市民“望房兴叹”,极少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对城镇住房社会保障构成较大压力。

1.4 “地”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不协调

我国近些年来的城镇化建设似乎靠“地”的城镇化在拉动,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地理范围的城镇化,地的城镇化远快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伴随着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的地理范围是扩大了,但城市中生活的“人”是否真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享受到城市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实践已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向“半城镇化”、“两栖型城镇化”发展,其中,农民工进城务工,儿童、老人留守农村,使其家庭长期处于分离和流动状态,难以团聚。务工者生活单调、孤独,儿童、老人缺少依靠。此外,城乡分割,要素价格市場化进程慢,使得农民难以取得与市民相同的权益,城镇化发展的红利难以在进城农民与城市人口之间公平分享。

1.5 城镇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问题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劳动力回流到农村或者脱离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的现象称之为逆城市化。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而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则说明了大城市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的增加让人消受不起;社会机制的不健全也使得新市民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迫于选择回乡或流向小城市;城镇化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承载能力、资源运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促使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2 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2.1 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改变观念,以市场为主导。在社会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可以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城镇化优质高效发展。同时政府也要转变职能,该放的由市场来完成,该管的绝不手软。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的主要是指导和调控的角色,建立和健全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体系,强化财政公共服务职能,承担起城镇化建设中政府该承担的主体责任。

2.2 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增加财政支出扶持城镇化建设

统计数据表明,近十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较大,这与同期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不无关系。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增加财政支出扶持城镇化建设,可通过加法与减法并用,加快财政体制的转型。借鉴国外一些先进做法,在政府公共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有较大比重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社会保障费用总体占比过低,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普遍缺失。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着力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增加财政支出进行回哺理所当然。减法主要表现在政府要缩减行政性经费支出,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确保财政重点支持农业人口市民化。

2.3 要通过多种渠道着力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要多方主体共同着力才可能让他们在城里有家、有根。首先,政府要落实好实施新型城镇化的住房政策,可通过减免税费或者一次性政府补贴等形式鼓励农民工购买住房;政府还可以提供低租金的公租房或发放住房租赁货币补贴。其次,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可以定向向农民工降低房贷首付比例或者以优惠利率提供贷款。再次,土地管理部门必须落实城市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与外来农民工落户数量挂钩制度,确保农民工安家落户的保障建设,并同时解决好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问题。

2.4 要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让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的核心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因而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长期积累的“半城市化”问题,注重公平与共享,全面优化结构,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具体来说,就是要认同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要认同他们作为新市民分享城镇化建设的红利,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城市中生活有归属感和荣誉感,继续为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

2.5 要通过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消融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从短期来看,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财政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消融我国“逆城市化”现象首要任务在于解决资金问题,通过财政制度改革确保财政支出扶持城镇化建设是关键,尤其是要解决农民工面临的收入与保障压力;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推进建设农村土地的市场化发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实现现代农业建设。从长期来看,制度改革应联动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等层面的改革,切实提高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权利,促使农业转移人口的“应然权利”转变成为“实然权利”,增加就业机会,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农民工解决上述难题。

参考文献

[1]杨宏伟.我国新型城镇化中的“逆城市化”现象、诱因与制度反思[J].改革与战略,2017,(03) .

[2]孙永正.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问题,2017,(02).

[3]朱海霞.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3).

猜你喜欢

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上海模式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