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研修培训

2017-08-23万绍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

万绍?

摘要: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通过国家公派或学校自主选派等多种渠道组织教师赴国外研修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公派出国;研修培训;师资队伍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加大力度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符合国家需要的国际化人才。近年来,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多种形式鼓励、支持教师也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校教师出国研修培训形式多样化

1.国家公派出国访学研修

为深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国家各级各类高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达成合作协议,合作展开针对优秀青年教师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签约高校每年从基金委获得一定数量的推荐指标,并组织本校教师申报推荐。高校在教师提交申请后审核其基本条件,并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专业基础、科研能力、发展潜力等进行校内评审,根据派出的必要性和紧迫程度对校内申请人进行排序,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推荐意见后提交至上国家留学基金委。基金委将组织专家对申请人进行评审,确定录取结果。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除面向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外,还增设了主要针对从事留学生教学的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一线教师及从事国际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的“高等教育教学法出国研修项目”和面向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出国研修项目”两个子项目。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出国研修项目又主要分为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行政管理”、“教务、学生、研究生管理”、“发展规划和科研管理”、“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后期管理”四个专题,涵盖了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版块。这两个子项目均以成班派出的形式,国外研修期间由留学基金委统一管理。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实施意在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高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鼓励高校选派重点培养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实验室骨干或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深造,截至2016年该项目共录取约30000人。

2.学校公派出国短期进修

近年来,一些高校除了通过国家或地方渠道选派教师出国研修,还以学校选派的方式组织教师赴国外短期进修。这种方式使学校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具有自主性。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培训目标,设定面向不同受众年龄、学术资历的短期进修团组,既有面向留学生教学或双语教学教师的专业英语研修;面向理工类一线教师的专业培训;也有面向实验实训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相关培训。这种“长”、“短”结合的模式有助于高校人才梯队的建设和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在一流水平上合理分层、分类派出的最佳留学派出生态系统,为高校发展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1]。

二、高校教师出国研修培训成效显著

随着高校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学校更加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教师公派出国研修或短期培训已被纳入高校纳入每年的师资培养计划中,并且得到了国家、地方从政策、经费及管理上的支持。以某地方高校为例,自与留学基金委开展合作以来6年间共成功录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62人,主要为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研修的在职教师,其中从事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占96.8%,2名教师为从事国际学生管理干部;留学人员中46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具有硕士学位;就留学期限看,以12个月为主;就留学国别看,有43名教师选择美国作为留学国家占录取总数的68.3%,其他19名教师也均选择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作为留学国家,涵盖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除此之外,学校还以单位公派的方式利用假期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以团组为单位赴国外进行专业英语或专业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研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出国访学进修项目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国外研修期间通过国外导师的指导,不仅可以接触国际上先进的科研平台,还可以通过与国外科研同行的交流互动,学习对方优秀的科研经验,进而有效凝聚自己的研究方向,将国外的前沿理论与国内的发展实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升科研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到国外进行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学习,可以了解国外院校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学习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及标准,掌握实用课程的创新设计、教学组织和评估等技能。

2.国际交流和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促进

学校通过开展教师出国研修访问项目不仅为教师个人与国外学者、科研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在学校与国外院校、科研机构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一些高校通过定期选派教师赴国外进行短期进修,与对方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的关系,互派师生到对方学校访问交流。

教师完成国外访学研修回国后对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及对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获得了教授留学生课程、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的机会。近年来在一些省部级人才项目的选拔工作中也加入了“申请人需有6个月以上连续海外研修、访学经历”的申报条件,这说明教师出国研修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三、高校教师出国研修培训的管理与服务

1.建立选派流程,完善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完善教师公派出国研修培训的管理,做到规范化、制度和,学校根据不同派出形式,形成不同的选派流程和管理方式。对于国家公派出国研修人员,在发布遴选通知后申请人应先向所在部門提出申请,获得同意后将申报材料提交至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由专人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提交至国家留学基金委。被录取人员在派出前需向学校和所在部门提交研修计划表,对于6个月及以上出国研修人员,学校、出国人员及出国人员所在部门三方签订因公出国留学人员协议。协议中明确甲、乙、丙三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出国人员在出国期间的相关待遇,明确回国后应继续在本校服务的期限,以保证留学人员能够增强服务意识,避免人才的流失。出国人员在完成研修回国后应主动到所在部门及主管部门办理回国报到手续,提交《回国报到证明表》,注明实际派出及回国时间,以便相关人员做好考勤和工资管理工作。

2.做好出国前服务与行前教育工作

对于由学校组织派出的短期出国研修,相关管理人员在确定出访国家、出访人员及国(境)外合作方后,及时为出国人员办理护照、签证等出国前的准备工作。并在出国前一周组织出国人员进行行前教育工作,讲解出国期间注意事项,学校的相关要求等,明确要求出国人员要遵守本国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遵守出访国法律法规、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等。并且在出国团组内设立团长、宣传员、联络员、安全员,若团组内党员数达到3人及以上还要成立临时党支部,并设立党支部书记。

3.保持沟通联系,做好跟踪服务

教师在国外期间要与所在部门、学校以邮件或微信的形式保持沟通联系,定期向学校汇报研修培训进展。学校要及时掌握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和困难,以使他们能顺利完成研修培训任务。

4.形成回国反馈制度

为了加强对出国人员在国外期间学习、研究成果的评估,宣传激励更多的中青年教师加入到出国研修的队伍中来,高校要形成回国反馈制度。相关管理部门要求教师在回国后的一定时间内提交书面研修报告或培训总结报告,组织召开汇报会,将研修培训期间的学习经验、研修成果及心得体会分享给师生。

此外,高校还应针对派出人员加强绩效考核,由教师所在单位负责对其在国外研修期间的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效,以及协议中所列的服务期应完成的科研任务情况做出考核评价,落实研修计划目标,避免出现“走过场”、“不考核”等现象。

高校通过各类渠道组织派遣教师出国研修培训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快人才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途径。努力做好教师出国研修培训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与国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从长远看,更有利于推进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提升高校的竞争力[2]。

参考文献:

[1]胡保亮.高校校派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工作管理思考[J].科教文汇2014(5):1-2

[2]何文祥,刘逸.拓宽出国留学进修渠道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J].科教文汇2010(12):4-5

[3]魏昊,汪星.教师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2):76-77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优化农村小学管理
滇西北民族地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调查及对策
浅议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美国国防采办大学职业教育做法及启示
高职院校卓越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析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关于转型期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