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评价
2017-08-22吴祖赢
吴祖赢
【摘 要】作文教学难,作文评价更难。在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只有进行合理的作文教学评价,才能迎来写作教学的春天。
【关键词】作文教学;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1-0099-02
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这一革命性的评价理念下,语文教师应如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呢?
一、评价内容明晰化
“中心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具体,结构比较完整……”教师似乎什么都说了,其实什么也没说,这就是空洞宽泛、含糊不清、毫无针对性的传统作文评价方式。这样的作文评价完全没有捕捉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没有发现学生习作中的“微微星光”,学生会从这样的评价中获得什么信息呢?其实,孩子们的作品中有优美的句段,有全新的观点,有丰富的想象,有感人的故事,有巧妙的布局……对于这些优点,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应明确指出,并给予赞赏和肯定,以诗性化的评语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动力,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为了达到评价内容明晰化这一目的,每次作文讲评课上笔者都会举行一个颁奖仪式,即将学生的作文评出多个不同的奖项,如最佳书写奖、最佳立意奖、最佳选材奖、最佳布局奖、最佳语言奖,最富情感奖、最具创新奖,等等。这一活动不但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作品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起到了激发其再创作欲望的作用。当然,明晰评价不应只是作品的优点,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应既委婉又明确地指出,如烦琐的开头、肤浅的立意、陈旧的材料,等等。
二、评价标准层次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的作文评价过程中也应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评”。因为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是千差万别的,其智能表现和个性张扬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评价学生的作文必须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其作品要求立意深刻新颖、选材角度独特、构思精细巧妙、过渡顺畅自然、语言活泼生动;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立意明确、略有文采就够了;对于写作水平不足的学生,能做到少有错字、病句,文从字顺,能将其内心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事实上,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如果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就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不但达到了要求,而且有一些進步。这样,教师就会觉得孩子们是有潜力的,是可塑的,就不再总是“恨铁不成钢”,也不会因为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失望而丧失作文教学的热情。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的作文评价过程中,一篇文章,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读者,对文章的评价一般也只有教师一人,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评价活动,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之外,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人士都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因此,在作文评价过程中,除了教师评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家长参评。
笔者曾经开展过一次师生共评作文的活动,这是一次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评改,在网络教室给学生指定两个评价任务:①我最想帮他改_____;②我最欣赏这篇文章的_____。学生明确评价任务之后,笔者将一篇反映“学习压力重”的文章发送到各个学生的电脑上。10分钟后检查评改结果,发现效果相当喜人。一位学生说:“我最想帮她改题目,可以改为‘失去颜色的春天(原题为“学习给我的压力”)。”修改后的题目十分恰当,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春天,当时也正是自然界的春天,人生的春天是自由的、活泼的、无忧无虑的,自然的春天是山花烂漫、欣欣向荣的,朝气蓬勃的少年应该尽情地享受这无限美好的人间春色,可此时学生却要整天面对茫茫题海,忙得不知自己姓甚名谁,谈何赏春、绘春、踏春、咏春……这何尝不是“失去颜色的春天呢”?
在这样的课堂上,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分析、思考、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被评者还是参评者,都看到了作品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在全班学生的修改过程中,佳作的“盖头”不经意地就被掀开了。
四、评价对话真诚化
克林伯格的“教学对话原理”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其实都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真诚交流。
对于教师,要求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那么评语也应让学生听到教师的心声。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遇到精彩之处,写上一两句,让学生明白有一个忠实的读者——老师对其作品非常关注。例如,某学生的作文《微笑》结尾是这样的:微笑是友善、是真诚、是宽容、是豁达、是自信,还会给人甜蜜蜜的享受。笔者立即写出批语:你说得太好了,但我很少见你微笑(该同学生活中缺少自信),笑笑吧!生活需要微笑!第二次批阅作文时,发现该学生在批语旁写上“老师,我会的!”。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对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这样的评价对话给学生带来的创作动力也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学生,虽然时刻强调要让他们成为评价的主体,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但在作文评价过程中,很多学生仍然不够积极主动,甚至不敢讲真话。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的评价水平有限,不能对同学的作品做出客观、公正或独到的评价,因而评价热情不高;另一方面,他们害怕自己对作品的一些负面评价会伤害到被评价的同学,因而经常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尴尬场面。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讲真话、抒真情。对于评价到位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对于写作水平一般或缺乏评价理论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评价交流。被评价的学生若是对评价存在异议,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和被评价的同学进行探讨,双方甚至可以对评价等级或分数“讨价还价”。只要真诚地交流,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都应大力提倡、推行。
总之,通过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态度等方面的转变,再加上教师与学生乐此不疲地去感、去悟、去创,必将迎来写作教学的春天!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