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017-08-21程定龙
程定龙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本文主要针对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实践应用
实施分层教学法,是为了让传统的淘汰式教学法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进攻式学习法,让学生的认识和知识水平都能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教师希望学生学,转变为学生渴望老师教。初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何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初中阶段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数学的学习和小学阶段完全不同,牵涉到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本身思维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逻辑性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讲,在数学学习中可能出现一定的困难,这样的情况下班级中学生成绩出现较大的差异,对于班级整体形象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分层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制定确切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 又不会因为教学目标的产生较大的压力,提升教学管理的意义。
二、分层教学现状分析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开始使用,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提升初中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从实际的使用情况分析, 分层教学的应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了学生之间分层的差异心理,学生为了提升成绩不断加强各种补习班的填报,造成学生较重的心理学习负担。
实际教学中,因为没有具体指导性文件,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全部凭借自身的经验,这样在实践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最后导致教学中出现和理想状态背道而驰的状况,不仅没有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效率,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造成整体教学状态的不理想。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该方法如果进行科学的使用,收到的效果还是较为可观的,以此需要对分层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别制定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适用性。但是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并不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的分层, 而是将共有的目标和分层目标,固有目标主要是对基本定义等进行掌握,而分层目标则是重视知识深入点的掌握, 根據学生不同层次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成绩差异较大的学生之间不会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避免出现心理落差。
(二)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层课堂中,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置,但是尽量让学生感觉不到差异性。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基础开始阶段定义讲解的部分,提问基础较好的学生,并对定义等各个方面进行讲解,然后在定义巩固的时候,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提问,掌握这些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在总结阶段提问成绩中等的学生, 提升学生整个学习的积极性,公平的对待学生。
(三)对教学考核进行分层。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需要针对题目进行分层,进行课堂提问也需要进行分层,但是需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例如,对于基础题目,可以提问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检验其学习情况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而在进行知识拓展型题目解答的过程在中,可以提问成绩中等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将扩展题目布置给学生,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解题技巧,同时可以让这部分学生针对相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巩固学习所学的知识。
四、结束语
分层教学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是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优生差生一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层次都可以根据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标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吃得饱,为每个同学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三是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可以把不同类型的老师安排到适应其教学特点的层次,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特长;四是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
参考文献:
[1]许志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68:77-78.
[2]李梅.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6,0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