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
2017-08-21罗兰
罗兰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强调的是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意义性以及富有挑战性,要想让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思考如何对数学教学进行规划。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新课导入、内容深浅、语言艺术、优化课堂这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方法,新课程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能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教学策略的实践过程中要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然后交流等活动。当然这些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教学方法上的,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初中数学的教学就能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抓住教学重点,为初中数学的课堂制定高效的教学策略。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一、根据教材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教材的特点是:知识结构层次少了,作业量减少了,要死记硬背的少了;理解和了解的内容多了,要求掌握的方法多了。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能力要求,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材,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尽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如通过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特别是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内容,又要备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数学思维能力差异和学生对学数学的意义认识不同,把教材和学生结合起来。尽量做到每一节课,既有较基础的内容,又有灵活多样的变式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又能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全面提高。
二、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
每堂课一开始,便提出鲜明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奇异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如:讲“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提出问题:(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可作几条对角线?(2)这些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3)所得到的三角形内角和之和与多边形内角和是否相等?一连串的“?”号,激发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三、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
所谓深与浅,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而言;二是指教材本身的难易程度。这里我只谈教材的难易教材着眼于素质教育,教材的内容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编排较为明显,练习题分A、B两组,A组为基础题,B组为灵活能力题。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着眼于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既能深得进去,又能浅得出来。深并不是把题目难度加大,而是指在学生能力下,狠抓学生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解题能力。至于A组练习题,则要求全体同学都完成,B组题由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进行选做。这样既抓好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追求语言的艺术性
数学语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传递信息的通道,对启发兴趣、增强吸引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一个形象比喻、几句简单幽默、风趣的语言,就会引起学生的极大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如讲“总体与样本”一节时,把人们过春节买鞭炮先放后买的现象作为用样本特性来估计总体相应特性的实例;又如讲到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时,把根的判别式 比喻为验证议程根的情况的“试金石”,而把求根公式喻为被冷淡的神医。实践证明,教学中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描述无味的数学问题,可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
五、优化课堂教学,正确处理好教材中“读”,“想”,“做”的问题
新教材内容多,知识面广,且任务重,时间紧,这对现行的五天制来说,明显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如果教师处理不得当,则会变成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学习任务颇重,每天有几门新课,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呢?关键是教师要利用好课堂45分钟。根据这种情况,我合理安排课堂45分钟。具体教学程序是:5分钟复习旧知识,15分钟上新课,10分钟基础训练,10分钟强化训练,5分钟归纳重点内容和知识网络结构。实践证明,经过一学期教学尝试,效果显著。同时,当讲到教材中“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的内容时,不轻易而过,而是抽时间和学生学习。这样不但使学生巩固课本知识,拓宽知识面,而且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结:
总之,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应方有与之適应的教材,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家蓉, 《新课程标准下实践数学教学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第1期
【2】,祁俊,《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新探索》,考试周刊,2009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