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班级管理实践分析
2017-08-20姚慧园
姚慧园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下,传统的以“德育”和“教学”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显得愈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将学生视为“被控制者”。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也应成为时代的主流。因此,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必须基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创新管理模式,推动管理转型,以核心素养引领班级管理。
【关键词】核心素养 班级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21-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越来越趋向于全方面、高素质,尤其是在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更是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在新时期,教师在中学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到学生在中学时期的特点,落实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管理权利,发现和发掘学生身上存在的领袖潜质,加大人才基础性培养的力度。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核心素養理念下中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中学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模式
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治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包办了班级管理大小事务;学生作为管理的客体,凡事听从班主任的安排,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学生的自主发展得不到保障。核心素养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倡导突显学生的班级管理主体地位,由此,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因应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班级管理的观念要实现从班级管理观到班级治理观的转变。
(二)教学管理
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课堂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和学科教学要求等都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着新挑战:①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作为平等主体合作互动,教师由授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听课者转变成为学习主体。②课堂教学方法的变化。核心素养培养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匹配,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个人演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实践探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③课程内容整合挑战。核心素养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内容编排融合在各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品行、能力、情感、价值观、公民意识、身心健康等重要素养。
二、核心理念下中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营造以“和”文化为核心的班级文化
1.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教室墙壁上布置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学生动手精心编排的黑板报;班级课桌椅整齐、合理地摆放;班级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学生衣装的统一、图书柜图书的摆放分类整齐等等;所有这些美观大方、内容丰富的环境文化让教室空间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营造出了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
2.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的精髓则体现在班级精神文化上。建设班级精神文化,从班级学生的思想建设、班风建设、制度建设入手,着力于培养学生“人人都是班集体主人”的观念,时刻把握班级的集体舆论和心理倾向,营造文化育人氛围,为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体系。
(二)完善班级管理体制,促进学生领导力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值日班长的管理模式在各中学中普遍存在,这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一项具体做法,即班级中的学生按照学号排列,轮流进行班级管理,值日班长所担负的责任由学生讨论决定,并通过填写班务日志来反映管理的具体情况。这种模式的建立既有利于学生增进对班级管理的了解,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领导力和核心素养的平台,最终使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论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学班级管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包括班级环境的人文化,班级管理的人性化;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不断“唤醒、点燃、激发”师生的内在自觉力,形成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和谐奋进、干事创业的氛围;全员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杨乾运.初中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初探[J].教育,2016(11):00073-00073.
[2]颜茂.在班级管理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00288-0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