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纳税筹划探讨

2017-08-18朱洪缨

财会学习 2017年14期
关键词:纳税筹划建筑企业营改增

朱洪缨

摘要:税收作为我国的重要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对整个国民生产链条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营改增”税收调整方案的出台,建筑行业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重复纳税,降低了纳税风险,经营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实现了建筑企业节税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作为国民生产链条中的一环,理应顺应国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积极进行“营改增”政策调整,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纳税筹划

为应对国民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平衡市场价格体系与税收杠杆的需求,我国开始对部分征收营业税的第三产业和生产制造业进行征收增值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企业的税负影响是巨大的,为进行增值税税负,建筑企业需要提前进行纳税筹划,为企业税负做好万全的准备,实现企业节税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建筑行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施“营改增”后,建筑行业的税负也会发生变化,相对而言,建筑企业的原料采购、生产建设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建筑企业需要从各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对成本造价重新进行分析。

(一)“营改增”对建筑产品造价的影响

建筑企业实行“营改增”政策后,需要重新对目标建筑进行造价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当建筑企业的税负发生变化后,需要根据增值税税率标准重新进行企业的财务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进行调整后,建筑企业需要在本企业承受能力下,根据新的标准进行项目投标、招标,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的部分投标书、招标书和合同等进行修改,以适应企业赋税的新需要。此外,当建筑企业进行定额招标时,根据“营改增”的政策,企业需要对内部招投的企业预算进行重新编制,也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变革。企业招投标编制的变化,势必会影响企业对建筑产品造价的预估,并影响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当建筑企业的税负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企业的财务指标也会发生变化。首先,增值税是“价外税”,这就意味着当建筑企业发生交易关系后,它的合同中的总价是含税的,而此之前,营业税是“价内税”,建筑企业在进行交易,签订合同时,合同中的总价是不含税的,所以,当进行增值税值税时,建筑企业的盈利和毛利必然会产生影响。其次,在进行“营改增”政策后,建筑企业在建安成本特别是固定资产等项具备了可抵扣项,当企业制定财务指标时,需要针对固定成本的可抵扣项提高重视,并将可抵扣项纳入企业财务指标制定中。

(三)“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成本的影响

在建筑企业的财务规划中,税务成本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的税种、税率,需要企业制定不同的利益平衡标准,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因此,当实行增值税税率后,建筑企业先前的税负成本必然要根据新的税率进行调整。实施增值税税负后,建筑企业获得了可抵扣项,根据税负抵扣,企业的税负成本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所减少,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他们不具备大额的可抵扣项,若按照增值税的税负进行值税,反而有可能会增加税收成本。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必须要考虑到税负成本的因素,制定最科学的财务规划。

(四)供应商的选择将影响企业税负及利润

建筑企业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当建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跨区域、多渠道经营,往往其施工地点与企业地址距离偏远,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就不能按照本地区的原材料价格进行采购。建筑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在企业的发展总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企业对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则会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乃至影响企业的利润。例如,在外地施工中,为降低企业的生产和建设成本,企业较偏向于向一些价格较低、规模较小的企业或个体户购买原材料,而这些企业或个体户有的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企业的可抵扣进项就会减少,这就增加了企业税负成本。此外,由于过于看重价格,建筑的原材料质量便无法得到保证,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会增加企业的施工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利润。

二、“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

(一)深入理解政策,避免税收风险

建筑企业要想做好纳税统筹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当前经济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进行解读。税收政策不仅能体现整个大環境的经济走向,同时能体现出政府部门的整体调控方向。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当前的税收政策有准确的理解,能准确解读“营改增”税收政策,强化建筑单位的税收意识,进而减少由纳税政策相关问题而引发的风险。对此,我建议:首先,应了解各档税率的纳税人所需缴纳的税负及相关的优惠政策,能够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税负成本。其次,还需要在整个工作团队当中进行“营改增”税收政策培训,让全体员工都能认识到“营改增”税收政策重要意义,树立他们的纳税人意思,安全交税,科学纳税,提高建筑企业整体纳税水平。

(二)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纳税人身份

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发展的需求,税务部门在增值税原有两档税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档小规模纳税税率,对此,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情况,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纳税人身份。对于发展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可以实行小规模交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具备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能力,在进行抵扣时还需要借助专业税务机构才能实现,且抵扣税率仅为3%。反之,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以一般纳税人流程走,不过在此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把握好这个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三)经济活动方式事前筹划,达到节税目的

建筑企业要想在现有的经济活动中取得更大的效益,就需要做好经济规划,特别是要做好税收筹划规划,才能降低企业税收成本。首先,在建筑企业的基础经营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增值税的抵扣,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成本进行相应的抵扣。例如建筑企业采买大型设备和机器时,需要根据增值税可抵扣税额进行成本估算,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折旧费用等,这些都需要在经营计划统筹时做好规划,以保证企业税负成本在可控范围内。其次,目前建筑行业普遍施行承包制,将建筑项目承包给第三方建筑单位,在进行承包商和承包的范围选择时,建筑企业同样需要对招标对象的经营活动进行考察,特别是要考察承包商的供货商家和材料购买,对他们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保障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有效的降低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再次,在建筑企业与第三方建筑单位合作时,必须要对每一项交易活动做好合同文书工作,保证合同中的价格核算是按照增值税税收的要求进行的。

(四)谨慎选择企业的供货渠道

为避免企业税负成本的增加,企业在进行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必须要谨慎选择企业的供货渠道。目前,增值税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了优惠政策,采取了降低税率等措施,所以中小企业在销售环节就会通过压低价格来获得利润,然而,就目前而言,一定规模的纳税人只能通过税务机关获得增值税相关发票,而这种增值税的发票抵扣税率也仅为3%,这远不能满足企业利用增值税进行抵扣进项的要求,因此,当建筑单位准备确定供货商时,需要慎重对比、谨慎甄别。当受到地区限制时,建筑企业必须要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或者是不能提供发票的供货商时,需要我们对供货商的报价进行核算,当价格折算足以抵消税负成本时,这也可以算作是较优方案。

三、结束语

综上,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此,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筑企业需要从各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才能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在“营改增”政策出台后,建筑企业需要及时转变纳税人意识,根据增值税值税要求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纳税人身份,为进项抵扣争取最大利益。同时,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并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以降低建筑企业的税负成本。

参考文献:

[1]徐雪辉.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的纳税筹划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6):61-62.

[2]吴双,李亚星.我国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探析[J].中国商论,2016(21):125-126.

[3]殷蜀敏,李亚娟,张亚峰等.“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4(31):84-86.

(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纳税筹划建筑企业营改增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建筑集团心理整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探析
税务会计师在中小企业的作用及认识探究
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