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灸治疗中风病的应用与研究概况

2017-08-15徐中菊陈宝瑾黄金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20期
关键词:循行中风病督脉

徐中菊,陈宝瑾,黄金阳

督灸治疗中风病的应用与研究概况

徐中菊,陈宝瑾,黄金阳

督灸在中风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对其研究也日益深入。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从督灸在中风病治疗中的理论、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显示督灸治疗中风病简、便、廉、效的优势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风病;脑卒中;督灸

督脉为奇经八脉之首,统领十二经,以其总督一身阳经而得名。历代医家素有治中风“病变在脑,首取督脉”之说,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师怀堂老教授亦提出“治中风独取督脉”[1];督灸也称大灸、辅灸等,是依据经络学说中督脉循行理论,结合传统灸法的特色施灸疗法,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近年来在中风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其理论、疗效和机制也做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1 督灸在中风病治疗中的理论研究

1.1 督脉与脑的关系 督脉起于小腹内,出于会阴部,沿脊柱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处入脑内,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正中的百会,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的水沟穴,止于上牙龈部的龈交,因其循行于人体正中线上,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交会于督脉的大椎穴,故称之为“阳脉之海”。自古论述督脉循行文献皆说明“督脉入脑”。如《素问·骨空论》中记载督脉的一条分支“与太阳起于目内眦,入络脑”。《难经·二十八难》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灵枢·经脉》记载“督脉之别……挟膂上项,散头上”。张锡纯认为“督脉者,又脑髓神经之所也”,提出“脑为髓海,究其本源,时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贯注于脑”。沈彦喜等[2]认为“督脉入脑”与其经络循行路线密切相关,同时它也可能与嗅黏膜-嗅球-前脑侧脑室室周带(subventricular-zone,SVZ)、无屏障脑区相关,提出,“督脉入脑”途径:①督脉通过鼻窍经嗅黏膜-嗅球-SVZ途径直达于脑;②督脉通过无屏障脑区直接与脑取得联系。何兴伟[3]认为:督脉为联系脑和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桥梁,督脉通则脑脉畅,司神明。贾耿[4]认为:督脉起于大脑皮层出风府(枕骨孔),并于脊里,止于长强的起止循行正好与皮质脊髓束的起止循行基本一致,督脉在项背部的实质内容是皮质脊髓束,在头面部的实质内容是皮质脑干束。吴晓毅[5]认为督脉的循行、功能、临床运用及现代研究4方面均与脑有密切联系,为临床运用督脉防治脑病提供现代理论支持。

1.2 督脉与中风病的关系 中风病为目前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脑卒中,其病机多为“血溢脑脉”或“脑脉痹阻”致“脑髓损伤”或“脑髓失养”。从督脉与脑关系中可见,督脉上通于脑,总督一身之阳,脑髓既失,督脉亦失其所主表现为“神机受损”、“神机失用”,出现神昏失语、肢体偏瘫。何兴伟[3]认为,当“血溢脉外”或“脑脉痹阻”时,导致督脉总督诸阳失司出现经脉气血运行失常,引起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因此督脉痹阻是中风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程南方等[6]认为肾水亏虚、肝风内动、脑髓气血逆乱是中风病关键证机,肾-肝-脑轴功能失调是中风病重要病机,督脉因其通髓达脑,与足厥阴肝经会于巅,与足少阴肾经同“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而同中风病“肾-肝-脑”轴关系密切;房位昊[7]认为督脉痹阻、阳气不得宣发、不能养神柔筋是中风病的病机关键。因此,调畅督脉、疏通经络、活血祛痰、补肾助阳、醒脑开窍为治疗中风病的大法,从调督脉治疗中风病,可改善中风病的病理状态。

罗文舒等[8]认为脑为精髓神明之所在,为思维记忆中枢,无论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都可直接影响精髓神明的生理活动。督脉行脊里,入络于脑,与脑髓关系密切,能直接调节脑髓和肾功能。从中风病治疗方法上看,中风病治疗也常运用督脉诸穴。《千金方》记载“治疗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可先灸百会;治中风失语,纵缓不遂,先灸天窗五十壮,熄火乃移灸百会五十壮”。王乐亭经验方“督脉十三针”用于中风治疗,也取得很好疗效[9]。石学敏院士开创“醒脑开窍”针法,中风骤发神昏时,采用人中等穴位开窍急救[10];恢复期时,取穴督脉恢复脏腑肢体功能[11]。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中风病病人,针刺督脉穴位可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供血,有利脑神经功能恢复[12];还能有效缓解肌痉挛、提高病人肢体运动功能[13],改善吞咽障碍[14]及哈欠频繁症[15],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赵俊喜等[16]发现采用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病疗效优于普通针疗法。葛成慧等[17]研究针刺督脉穴发现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2 督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历来有在督脉穴位上施灸疗疾传统,如《备急千金要方》中曾记载:“烦闷恍惚,喜怒无常……次灸百会一处七壮”。近年来,督灸广泛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中;在中风病临床中开始许多有益的治疗和研究,并取得满意疗效。李志燕等[18]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病人采用大灸法灸疗阳明经及督脉诸穴配合Bobath手法后发现其能明显缓解肢体痉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张秀红等[19]发现针刺联合温灸督脉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冯晓东等[20]观察督灸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后认为督灸能进一步改善中风病人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朱才丰等[21]采用艾灸督脉组穴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后,发现艾灸督脉穴位对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有独特优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魏营等[22]观察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人50例后发现,督灸能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徐中菊等[23]研究发现,督脉灸对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能更好降低病人血清CRP水平、改善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颈动脉斑块,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3 督灸治疗中风病的机制研究

近年来督灸治疗中风病研究除观察临床疗效外,对其机制也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王心城等[24]研究督脉铺灸对大鼠椎间盘、颈肌及脑组织一氧化氮体系的影响后发现,铺灸督脉能明显增高大鼠椎间盘、颈肌、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Plt;0.05或Plt;0.01);颈肌、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lt;0.05),因此提出铺灸增加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为探讨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制,高凌云等[25]运用红外摄像检测32名志愿者后发现其沿督脉线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较其两侧非经对照点高(Plt;0.05),提示沿督脉部位能量代谢较为旺盛,可能是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综上所述,督灸治疗中风病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和科研基础,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样本量和研究设计方法单一的不足,关于具体机制研究存在较大局限性,这些制约督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推广。

[1] 师怀堂.中医临床新九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3-212.

[2] 沈彦喜,范刚启.论“督脉入脑”之途径[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5):24-28.

[3] 何兴伟.中风病从督脉论治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561-562.

[4] 贾耿.督脉足太阳任脉肾精实质再探[J].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07-1808.

[5] 吴晓毅.试述督脉与脑的关系[J].光明中医,2010,25(6):944-945.

[6] 程南方,谭峰.中风病“肾-肝-脑”轴及针刺督脉治疗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14,16(8):1824-1825.

[7] 房位昊.从调督脉论治脑卒中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8):535-536.

[8] 罗文舒,钟卫正,翁子梅,等.从调神和调阴阳角度思考任督二脉在中风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211-212.

[9] 陈湘生,张俊英.金针王乐亭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

[10] 康明明,张志龙.“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特性之稽考和再认识[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43-45.

[11] 杨志新,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10):4-7.

[12] 李保良.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1):13-15.

[13] 张闻东,陈幸生,韩为,等.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5):11-12.

[14] 夏晨,王珏,吴旭,等.针刺督脉及舌体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9):519-521.

[15] 王世广.针刺督脉十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哈欠频繁症98例 [J].北京中医,2006,25(3):173.

[16] 赵俊喜,杨瑞芳,王海东.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2,25(3):78-80.

[17] 葛成慧,忽浩杰,朱广旗,等.针刺督脉穴为主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3):1-3.

[18] 李志燕,易琼,潘军,等.大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3,19(6):55-57.

[19] 张秀红,白梅.针刺联合温灸督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J].天津药学,2013,25(4):33-34.

[20] 冯晓东,吴明莉.督灸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0):960-962.

[21] 朱才丰,杨骏,费爱华,等.艾灸督脉组穴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695-697.

[22] 魏营,丁为国,陈静,等.督灸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12(34):173-175.

[23] 徐中菊,陈宝瑾,黄金阳.督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5):1823-1825.

[24] 王心城,宋红梅,王诗忠.铺灸影响退变大鼠椎间盘、颈肌及脑的一氧化氮及合成酶的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2):23-25.

[25] 高凌云,胡翔龙,许小洋,等.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检测[J].针刺研究,2006,31(3):159-162.

2017-04-03)

(本文编辑 薛妮)

R743 R255.2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0.010

1672-1349(2017)20-2550-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领军型人才培养建设项目(No.PDZYXK-4-2014002);上海市浦东新区“已病防变特色专病”中风病建设项目(No.PDZYXK-2-2014005);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益气活血方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微栓子的调节研究作用(No.PKJ2015-Y47);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No.ZY3-CCCX-2-1001)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上海 200125),E-mail:xuzhongju531@163.com

信息:徐中菊,陈宝瑾,黄金阳.督灸治疗中风病的应用与研究概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0):2550-2552.

猜你喜欢

循行中风病督脉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金元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与证治概述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最方便的健身
督脉循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