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活动设计探究

2017-08-13王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摘 要:语文活动,尤其是课堂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对教材知识进行建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活动的缺场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語文教师不重视课堂活动,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薄弱,学习的主动性不足。为了激发课堂活力,真正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尝试从引入游戏、对比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打通教材与生活几个方面着手探索教学实践创新。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课堂活动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出: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反观高中教育现状,高中语文课堂形式单板、课堂气氛沉寂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教学中的问题。语文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没有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果差;语文课堂形式单一,教师基本上采取讲授法或者问答法,即使是讨论法也不能保证学生真正就问题与其他小组成员展开有效的讨论,等等。因此,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课堂活动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

那么,如何立足课堂、充分利用好教材,设计出新颖、有趣的语文课堂活动呢?

一、引入游戏,促进语言积累

语文基本知识,如字词、成语、名篇名句、文言知识等都是需要学生大量识记的认知类知识,在记忆过程中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不妨引入接龙活动、演示活动、竞答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疏通文言字词中,就可以采用接龙活动,让学生一个个动起来,记起来;比如,关于作者与写作背景,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课下收集整理,在课上引入演示活动,让学生运用介绍、演讲、表演、交流等形式汇报给大家,取代教师的“独白”,既能完成了了解作家与写作背景的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源、整理信息与口语表达能力。因为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语文知识,所以,学生对于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记忆也更加深刻。

二、对比教学,灵活思维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的增长有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人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来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因此,教师不妨在学习新课的时候运用对比教学方法,尤其是将以前学过的有关的知识与之进行联系比较,在分析比较中把握二者的本质联系和区别。例如在《窦娥冤》一课,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元代戏剧,陌生的文学形式与学生日常的表达习惯差异很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窦娥这个封建社会中的底层妇女形象。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不幸妇女,二者同样命运悲苦,性格善良淳朴,但是由于生活经历与生活环境不同,对于不公的命运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选择逆来顺受,一个选择与命运抗争。因此,可以设计“窦娥与祥林嫂形象异同分析”这样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与比较,自己把握窦娥的鲜明性格,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三、创设具体情境,进行角色体验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具体情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还原课文具体情境,一般问法是“如果你在XX,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XX,你会怎么做”,这种活动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换位思考,可以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角色体验,形成独特的认知。例如《寡人之于国也》可以这样设计:“如果你生活在战国,你愿意去战国吗?”

还有一种是根据课文进行二次创造,利用课文故事情节生成一个更大的情境,这个情境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比较灵活,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体验为重点。比如《窦娥冤》中一位教师设计活动如下:“劫法场——善良而无助的窦娥就要受刑,如果有人劫法场,你认为会是谁,故事又会是怎样发展?根据人物性格与故事的发展,展开合理想象。”课堂上,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畅所欲言,有的说是死去的丈夫亡魂归来,带走了窦娥;有的说是窦天章升官后归来,正好经过此地,救了无辜的女儿;甚至有学生说刽子手被窦娥感化,放下屠刀,带着窦娥冲出人群,从此隐居山林。从教学效果来评价,这一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学生想象的结局越美满,就越能反衬出窦娥命运的悲苦,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同情窦娥这个人物形象。

四、活用教材“范例”,打通课堂与生活

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知识与生活是两层皮,学生学了知识都不知道怎么用,何谈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生活。学生的学是为了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因此,教师应该时刻谨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更要突出这一点。在活动设计时,不妨把教材作为沟通生活与知识的手段和工具,作为学生创作的“范例”。例如《张衡传》,单元导读中强调了这篇课文的文体是传记文,要求学生把握传记文特点。而简单地说教只能让学生对传记文特点的理解停留在记忆层面。一位老师创新设计出这样一个活动:全班集体推选出一位最有特点的任课老师,按照《张衡传》前两段的人物事迹,搜集任课老师的相关资料,集体为这位老师做传。如此一来,古老的文言立刻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成了学生写作的范例,学生成了文言的创作者,真正激发了学生对文言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搜集资料与写作,也锻炼了观察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创作古诗、宋词等。但是,这种方式难度比较大,教师要注意引导,在成果评价中也要放低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语文课堂活动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与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的提升。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必须要巧用教材资源,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建国.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创新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谢辉.高中语文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贾鑫.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吕晨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成长[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1):26.

[5]潘洪建.活动教学基本理论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5):111-116.

[6]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52-54.

(王艳 重庆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学科教学 400715)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