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建语料库的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2017-08-13吕桂云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8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

摘 要:以自建语料库中越南留学生的汉语作文为语料,对越南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出他们在使用汉语量词时最常出现的几种偏误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此为依据提出对越汉语量词教学的有益建议。

关键词:自建语料库 越南留学生 汉语量词 偏误分析

引言

量词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类实词,数量众多,用法复杂,一直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蓬勃发展,越南来华留学生逐渐增多,已成为除韩国、日本之外的最大的一个群体。尽管越语中也存在丰富的量词,且在数量、量名搭配、语义、语法功能上都与汉语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然而,汉语量词运用的复杂性,却也给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致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不少的偏误。因此,加强越南留学生汉语量词偏误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所选择的语料均来自自建语料库中的越南留学生汉语作文,这些作文均为笔者在广西民族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在国际教育学院担任兼职对外汉语教师时所收,文章总篇数为147篇,文章总字数为127231字。

为阅读、写作和研究方便,本文所引用的偏误例句,除量词方面的偏误外,其他方面的偏误都进行了修改。

一、越南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偏误类型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偏误的常见类型”研究较早、较全面的要属鲁健骥,他在《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分析》(1994)一文中,将语法偏误分成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类。通过对自建语料库中越南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句子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共获得317个汉语量词偏误句,其中误代型偏误句152句,误加型偏误句61句,错序型偏误句52句,遗漏型偏误句52句,百分比分布饼状图如下:

根据百分比分布饼状图所显示的情况,下面我们将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句来具体探讨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方面的偏误类型。

(一)遗漏偏误

鲁健骥在《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中对遗漏偏误的定义为:“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1]本文中的“遗漏”是指该用量词的地方却没有使用量词。此类偏误共出现在52个句子当中,占总偏误的16.4%,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纯量词遗漏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一般无法单独作句法成分,只有在跟数词、指示代词结合后,形成数量/指量结构才能作相应的定语、状语、补语或宾语。纯量词遗漏,即只存在量词的遗漏,而不存在与量词相结合的数词/指示代词的共同遗漏。此类偏误句共38个,占遗漏偏误总数的73.1%。如:

(1)*菩萨给我的第一奖品就是信心和希望。[2]

(2)*这个农民马上把那只老虎捆绑到一树上。

(3)*他准备用千黄金买一匹千里马,可买了三年还没买到。

(4)*进了客房后他把那两酒挂在墙上。

由于越语中,有部分名词不必与量词搭配,所以学生很容易将越语的思维带入汉语学习中,造成量词的遗漏偏误。上述例句,根据句意,应分别在例(1)“第一”后、“奖品”前,例(2)“一”后、“树”前,例(3)“千”后、“黄金”前,例(4)“两”后、“酒”前加上量词“份”“棵”“两”“瓶”。

2.量词结构的遗漏(14句)

所谓量词结构遗漏,即数词/指示代词加量词形成的数量短语/指量短语整体遗漏。此类偏误句共14个,其中作定语量词结构的遗漏9句,作补语量词结构的遗漏5句。相比于纯量词的遗漏,此类遗漏偏误数量不多,仅占遗漏偏误总数的26.9%。

A.作定语量词结构的遗漏

(5)*李老头来过我们家,他有传染病,是我的病人,他已经用过茶杯,所以我们已经送给他杯子了。

(6)*在宿舍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椅子,一台电视、一台电话和饮水机等。

(7)*现在我才看清楚她的脸,一口白白的牙齿,亮晶晶的大眼睛,好像我已经见过她了,可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根据我们对上述偏误例句的认真考察,发现例(5)“茶杯”“杯子”前缺少修饰、限制的量词结构“那个”,例(6)中“椅子”“饮水机”前分别缺少量词结构“一把”“一台”,例(7)“亮晶晶的大眼睛”前缺少量词结构“一双”。

B.作补语量词结构的遗漏

汉语量词有名量词与动量词之分,其中动量词与数词组合,形成量词结构之后,常放在动词之后充当补语,旨在对前面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作补充说明。若此时遗漏掉量词结构,便属于作补语量词结构的遗漏。如:

(8)*现在我先做,让你看看吧。

(9)*有一次在自习的时候一位同学打瞌睡,被老师发现,罚他第二天把整个校园打扫。

例(8)在动词“做”后缺少动词结构“一下”,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句子表意不完整,而例(9)“第二天把整个校园打扫”属于“把”字句,“把”字句的一个关键性特征便是主要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因此,该句应该在动词“打扫”之后加上量词结构“一遍”,

(二)误加偏误

鲁健骥认为:“误加偏误多发生在语法形式上,这些语法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些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汉语初学者若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致使某些不该出现的成分出现,从而导致出现的偏误,即为误加偏误。”[4]本文中的“误加”主要指在不需要使用量词的地方卻使用了量词,在只需要使用一个量词的地方却使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量词而造成量词冗余形成的偏误。此类偏误共出现在61个句子当中,占总偏误的19.24%。如:

(10)*我觉得那个句话很有道理。

(11)*一个极为害羞、少说、少笑的一个小女孩。

(12)*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节课。

(13)*他把自己的话写在一条张纸条上。

以上四个偏误例句都存在只需要使用一个量词而出现两个量词的情况,唯有删除一个才能让句子表达正确的意思,应具体改为:

(10)*我觉得那句话很有道理。

(11)*一个极为害羞、不爱说话说、不爱笑的小女孩。

(12)*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节课。

(13)*他把自己的话写在一张纸条上。

(三)误代偏误

鲁健骥在《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中对误代偏误的定义为:“误代偏误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造成的偏误。这两个或几个形式,或者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但用法不同;或者只是形式上有某种共同之处(如字同、音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或者是用法相同,意义相反。”[5]本文中的“误代”,主要指在应该用甲量词的地方学习者却用了乙字或乙词(包括量词)。这类偏误是越南留学生汉语量词偏误中最多的一类,共有偏误句152句,占总偏误的43.71%,其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

1.形近误代

形近误代是就量词的形体来说的。即本该使用此量词,但因该量词与另外一个字或另外一个量词形体相似,越南留学生因掌握汉字不太熟练,在头脑中发生了混淆,从而在书写上出现了误代。如:

(14)*不知自己的梦想能不能实现,但我肯定那棵红豆会永远留在我心中。

(15)*突然一陈寒风吹来,把他冻醒了。

汉字“棵”与“颗”,有一个共同的部件“果”,“陈”与“阵”有一个共同的部件“阝”,形体上相似,很容易发生混淆。而实际上它们的意思、用法却存在着很大差别:“棵”与“木”有关,多用于植物;“颗”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陈”多作名词、动词、形容词来使用,无法作量词,而“阵”以作量词为主。

2.音同或音近误代

音同或音近误代是从量词的发音上来说的,即本该使用此量词,但因该量词与另外一个字或另外一个词读音相同或相似,把此量词写成了彼字或彼词,从而造成误代。如:

(16)*我很快挤入卖花区,选买了一杂玫瑰,想过一会儿就送给小兰,因为今天是她生日。

(17)*那年我们差不多18岁,个个露出一幅天真可爱的表情。

根据马琳琳《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及偏误标记研究》(2005),我们了解到越南学生常存在zh、ch、sh、z、c、s、j、q、x相混淆的情况。[6]“杂”与“扎”作为两个音节,它们的韵母相同,都为a,声母一个为平舌音z,一个为翘舌音zh,然而,平翘舌混淆,往往使越南留学生在使用上出现误代。而实际“杂”与“扎”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用法上区别较大,“杂”可以作形容词和动词,无法做量词,而“扎”可以作量词。因此,(16)、(17)句应改为:

“幅”和“副”这两个词,读音、字形相似。它们都可以用作量词,在运用时很容易混淆,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特别强调它们的区别。“幅”作量词时,与布帛、图画有关系,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如“一幅画”“五幅布”等;“副”作量词时,它和成套或成组的事物有关系,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耳环”“一副象棋”等,有时也和人物的态度、表情有关系,如“一副嘴脸”等。根据上述区别,例(17)那年我们差不多18岁,个个露出一副天真可爱的)中的“表情”理应由“一副”来修饰、限制。

3.功能相似误代

功能相似误代是从量词的语法功能上来说的,即本该使用此量词,但因该量词与另外一个量词的语法功能相似,把此量词写成了彼量词,从而造成误代。如:

(18)*他是一位对工作很马虎的人,所以领导很不喜欢他。

(19)*有一位视力很差的人,他很喜欢去郊外游玩,也特别喜欢喝酒,所以他经常去一个酒店喝酒。

“个”与“位”是两个语法功能极为相似的量词,都可以用来修饰人,若稍不留意,很容易发生偏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位”的解释:“位”,量词,用于人(含敬意),如诸位、各位、家里来了几位客人等。[7]可知“位”具有很强的褒义色彩,常表示对他人的尊敬,无法用于指称自己。而“个”相对来说,运用更为广泛、灵活,常带有中性色彩。例(18)中的形容词“马虎”,例(19)中的主谓短语“视力很差”带有很明显的贬义色彩,无法用“位”这个量词,只能将之改为“个”。4.“个”的泛化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将名量词“个”置于甲级语法大纲“量词”这一语法点中的第一个,由此可见“个”是最早进入外国学生学习范围并进行使用的一个量词。再者,由于量词“个”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使用频率较高,以致外国学生常把它当作学习汉语量词时的万能“钥匙”,结果造成在一些不该使用“个”的地方却使用了“个”的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泛化偏误。此类偏误在误代偏误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如:

(20)*不管我去哪里他都陪我去。他给我带来一个放心的感觉。

(21)*第三份奖品是一个感情课文。

(22)*那个记者很想从李老头的身上写出一个新闻稿。

(23)*可能这个生活对我来说缺少了苦味。

(24)*甚至有时,只要有母亲一个鼓励的话就是幸福了。

(25)*他变成一个小黄莺,可以自己找泉水,去找东西。

例(20)中“感觉”作为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是一种心理过程,属于抽象名词,应用“种”来进行描述或限制。例(21)、(22)中“课文”“新闻稿”作为首尾完整的两类文章,其專用量词理应为“篇”,而非“个”。例(23)中“生活”作为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是一种类别性的集合,无法用“个”来拆分说明,应用量词“种”。例(24)中“话”作为言语的一部分,表达的单位应为“句”。例(25)中黄莺作为一种鸟,在现代汉语中应使用表动物的量词“只”。

(四)错序偏误

鲁健骥在《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对错序给了一个定义:“错序偏误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造成的偏误。”[8]本文中的错序即指学习者在语句中将量词短语置于不恰当的位置导致的偏误。此类偏误与遗漏偏误一样共出现在52个句子当中,占总偏误的16.4%。

1.作补语数量短语的错序

(26)*他答应跟我到离他很近的一个咖啡馆聊天一下儿。

(27)*我朋友每天都散步一小时。

“聊天”“散步”均属于汉语中的离合词,该类词非常特殊,都以“動+宾”的形式出现,合起来时是词,拆开后是短语,中间可以插入一定的成分,若该“动+宾”格式需要带补语时则应将补语放入“动”之后“宾”之前,而并非整个“动+宾”格式之后。由于越南语中并不存在离合词,因此,他们在汉语学习中一旦碰到离合词,便把这类词以普通动词的身份看待,直接将补语放于整个“动+宾”结构之后造成错序。例(26)、(27)中的“聊天一下儿”“散步一小时”应改为“聊一下天”“散一小时步”。

2.作状语数量短语的错序

(28)*我去一个人还有一点害怕。

(29)*我妈妈提醒我,去那个地方不能去一个人,因为我是女孩子,不安全。

汉语“数量”短语除主要做“定语”之外,还可以作状语、补语。作状语时,常放在中心动词之前。在例(28)、(29)中的“一个人”,均修饰、限制后边的动词“去”,应放于“去”之前。

二、越南留学生汉语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

综合上述偏误类型以及对各种偏误类型的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越南留学生汉语量词偏误的原因大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母语的干扰

在未形成汉语思维习惯之前,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往往受到其母语知识和思维习惯的影响。

1.虽然越语与汉语都属于有量词的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如:名量词“cái”作为越南语中适应性最强、使用频率最高的个体量词,在越语中用来称量物体名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通用量词“个”。然而,它们并不对等,这种不对等既体现在越语量词“cái”对应于汉语“只、件、支、艘、把、张、个”等多个量词的情况上,也体现在汉语量词“个”对应于越语“ng??i、v?、qu?、cái、xiên、chi?c、?oàn”等多个量词的情况上。如果越南学生在汉语的学习过程,将越语量词“cái”与汉语量词“个”看成简单的对等关系,便会出现“个”的泛化偏误。

2.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与名词无法直接组合,其间若要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必须加上一个量词。而越语则不同,它除了一部分名词必须加上量词进行搭配之外,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名词跟数词搭配时不能使用量词的情况,这些名词以集体组织、军队建制、抽象名词为主,如:一个政党m?t chính ??ng;两个师hai trung ?oàn;五种不同的意见n?m ? ki?n khác nhau等。[9]正是由于母语中存在不加量词的情况,致使越南留学生在使用汉语量词的时候,常受母语的影响产生“遗漏”偏误。

3.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非常特殊的一类词,它常以双音节动宾式的形式而存在,并在语法功能上体现出较强的特殊性,即合起来是一个词,分开便是一个短语,中间可以插入一定的成分。而越南语并不存在这类词,即便在意思上有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但大部分以单音节形式而存在,无法拆开,也无法插入成分,如睡觉—ng?、洗澡—t?m、游泳—b?i等。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若要在汉语这些离合词之后增加数量结构方面的补语,越南学生往往会借助母语中与之对应词语的特点,来处理这个问题,即常把这些离合词当作一个整体,数量补语或时量补语直接置于其后。此种借助母语特点来进行处理的方法,易让越南学生造成错序偏误。如:偏误句(26)、(27)。

4.在越南语中,名量结构无法充当状语成分,此时,若要表达汉语状语的语义内容,越南学生常会根据母语的特点,把名量结构置于中心动词之后造成错序偏误。如偏误句(28)、(29)。

根据我们所统计的数据,越南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误代”(包括“个”的泛化)、“遗漏”“错序”三方面的偏误占整个量词偏误的76.51%。由此可见,母语干扰是造成越南留学生量词偏误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二)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或过度泛化学习策略的影响

所谓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在掌握目的语知识不足的情况下,把他们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造成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10]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或过度泛化学习策略大多在学习者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表现出来。我们语料库中的汉语作文,多为越南汉语专业大三交换生所写,他们学习汉语,已经经历了大一、大二至少两年的时间,对汉语量词已有一定的了解,并已掌握了不少的量词知识,此阶段,他们使用量词,容易利用已有的量词知识去进行推断或套用。然而,由于所掌握的量词知识还不完全充分,错误类推或套用,容易造成偏误。如:越南留学生知道:与越语“con”相对应的汉语量词“只”是表示动物的量词,可以与动物名词进行搭配,且搭配广泛,如可以说“一只猫、一只狗、一只鸡、一只鸭、一只黄莺”,等等,于是他们便认为所有的动物名词都可以用“只”进行搭配,其实不然,如“牛”“马”“骆驼”等,它们虽然都属于动物,但它们有属于它们固定搭配的量词“头”“匹”“峰”,如果此时类推或套用不当,便会出现:“这个太监,寻找了三个月才找到一个千里马。”“父母的财产不多,只有一只牛,一块土地。”等这样的“误代型”的偏误句。本文量词“个”泛化方面的偏误,也很大程度上由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或过度泛化学习策略使用不当所致。

(三)教材编写内容不够详实

教材编写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参考。大一、大二的越南留学生当时在国内使用的综合课教材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程》,为保证课程的延续性,来中国后他们继续沿用该教材。通过翻看该教材,我们发现:教材对课文中出现的量词,仅做了拼音、词性标注和注释处理,未有别的内容,如第三册中的第六十八课“吃葡萄”,在此篇课文中,共有两个量词方面的生词,一个是“串”,一个是“颗”,针对这两个量词,当时教材的处理如下:“串”(量)chuàn(bunch)(xuyên)(chùm,x?u,chu?i);“颗”(量)kē(a quantifier for grapes)(kho?)(trái,qu?)。[11]除上述注释内容之外,没有发现量词“颗”与“棵”等音同、形近或功能相似方面的辨析及练习内容,这很容易造成学生量词误代型的偏误(包括形近误代,音同或音近误代以及语法功能相似误代),不容小觑。

三、对越汉语量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越南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量词的过程中,产生偏误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纠正偏误,使他们的汉语水平逐步接近目的语。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加强汉、越量词的对比研究,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汉语教学

汉、越量词在语义、语法结构和语法功能上有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甚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习者汉语量词偏误的具体情况,着重指出汉、越量词的共同点及不同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减少母语的干扰。如:我们在教汉语动物量词“只”的时候,首先说明“只”与“con”大体相当,都可以用来修饰、限制动物名词,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指出,两者在使用范围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越南,几乎所有的动物名词都可以用“con”来计量,但在汉语中却并非如此,汉语量词“只”多用于鸟类、走兽,不用于“牛”“马”“骆驼”等头比较大的牲畜。因此,“牛”“马”“骆驼”等头比较大的牲畜无法用量词“只”来进行修饰和限制。再如:汉语量词“个”的教学,我们不单要指出,“个”与越语量词“Cái、qu?、chi?c”计量事物的共性,同时,还必须借助图示等形象直观的手段,给学生展示它们彼此间的差别,详见表1:

(二)加强汉语音近、形近、功能相似类量词的辨析,着重突出学生量词搭配及用法方面的讲练,避免误代型偏误

汉语中音近、形近或功能相似的量词数量众多,易让学生发生混淆。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相似量词的关键性特征,以及它们与名词搭配的适用范围,减少偏误,我们认为量词辨析极其重要。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到“三步走”:1.介绍量词的来源。从来源上解释词义,加深学生对量词的理解;如“棵”,从木果声,与“木(树)”有关,后来通过引申,用以表示植物的量词;“颗”从页果生,与“页(头)有关,原指“小头”,后来引申为小物一枚之称,借以表示颗粒状事物的量词。2.归纳、概括各近似量词的共同性特征及区别性特征,并附以反映搭配和用法的具体实例;如:“棵”[+植物][-颗粒][±小]一棵树、一棵花、一棵草;“颗”[-植物][+颗粒][+小]一颗心、一颗子弹、一颗黄豆;3.设计练习活动加强练习。提供可以与“棵”“颗”搭配的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说出与这两个量词搭配的“数+量+名”结构,并结合课堂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句子表达练习。

(三)灵活处理教材中的内容,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删,以减少母语、目的语以外的干扰

教材由于篇幅有限,它不可能对量词的方方面面进行阐释或说明。此时,对外汉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可以在研究教材内容,保证前后“量词”知识连贯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适当进行增删,以加强学生对汉语量词知识的理解,提升汉语量词运用能力。

如:若教材只有词性标注和注释,没有搭配说明和讲练,我们便可以借助“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入量词的具体搭配,并加以练习;若教材存有词性标注、注释、量词搭配说明和讲练,但无近似量词的分辨,我们便可以在此基础上,从量词的来源入手,加入近似量词的辨析,让学生了解这些近似量词的共性特征和区别性特征,并能在实际的运用中正确地使用各近似量词,避免偏误。根据《汉语教程》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增加“量词搭配讲练”“近似量词”辨析的环节。

结语

越语和汉语都是量词比较丰富的语言,且两种语言中的量词在数量、量名搭配、语义、语法功能上存在较强的一致性。按拉多的迁移理论,越南留学生在汉语量词的学习过程中理应不存在太大的干扰,以正迁移为主,然而,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自建语料库中越南留学生遗漏、误加、误代、错序方面的317句量词偏误句,说明了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的难点,对外汉语教师应在充分归纳越南留学生汉语量词偏误类型,认真分析偏误成因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改进对越汉语量词教学,旨在提高越南留学生汉语水平,竭力避免汉语量词习得偏误。

(基金项目:本文系楚雄师范学院校级学术后备人才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YJRC20]。此文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

注释:

[1]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第49页。

[2]*表示偏误句。

[3]表示修改后的句子。

[4]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第53页。

[5]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第55页。

[6]馬琳琳:《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及偏误标记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315页。

[8]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第58页。

[9]郑氏永幸:《汉语、越南语量词对比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第46页。

[10]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页。

[11]杨寄洲:《汉语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重印版,第83-84页。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2]马琳琳.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及偏误标记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郑氏永幸.汉语、越南语量词对比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三册)[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6]曾怡华.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5).

[7]杜幸原.漢语量词“个”与越南语“chi?c,cái”对比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黎方华.汉语量词“个”与越南语量词“cái”的对比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黄氏昭鵷.越南学生汉语“数量名”结构偏误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阮氏秋红.越南学生汉语常用动量词习得与偏误分析 ——以越南东方大学初、中级学生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黎河秋.越卷学生汉语量词偏误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武氏惠.越南学生汉语量词运用偏误分析 ——以西南大学越南留学生为例[J].学行堂文史集刊,2014,(1).

[13]阮文鼎.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的偏误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吕桂云 云南楚雄 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675000)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偏误分析
英汉辅音系统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常见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