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相关性的评估价值
2017-08-07吴启兵舒红罗善和朱斌
吴启兵 舒红 罗善和 朱斌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相关性的评估价值
吴启兵 舒红 罗善和 朱斌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相关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135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脑血管意外发生分为2组,发生脑血管意外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的9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检查,对比、总结斑块的声像特征,并对斑块与脑血管意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软斑、溃疡斑占比分别为25.40%、30.16%显著高于对照组,扁平斑、宽底硬斑占比分别为11.11%、17.4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窄底硬斑占比为15.87%,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中易损斑块占比为71.43%,对照组易损斑块占比为44.3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管意外与易损斑块呈正相关(r=0.857,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显著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通过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来预测患者的脑血管意外风险。
脑血管意外 颈动脉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易损性 相关性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全身性血管疾病,冠状动脉、颈动脉等全身动脉同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颅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系统缺氧缺血[1]。动脉粥样硬化最易累及的部位是颈动脉,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最常见的临床体征就是颈动脉斑块,其是多种血管疾病的敏感指标。临床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后造成的低灌注与脑血管意外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多数脑血管意外都来源于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斑块)[2]。本研究旨在明确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相关性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年龄≥60岁;窦性心律且心律稳定;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冠脉内未植入支架;近期未接受过明显损伤冠脉管壁的手术;颈动脉图像质量符合研究要求;(2)排除标准:有心脏搭桥手术史者;有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史者;明显窦性心律不齐,且经药物治疗仍未能控制,有房颤、早搏者;重度心衰者;伴有肾功能不全、继发性高血压病、先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者。
1.1.2 研究对象
根据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135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脑血管意外发生分为2组,发生脑血管意外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参考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内容,并经颅脑影像学检查证实。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8.5±10.4)岁;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的9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52例,女43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9±11.2)岁。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与平均年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颈动脉斑块扫查,仪器选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3~9 MHz;患者去枕平卧,保持平静的呼吸;对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总动脉分叉处进行二维超声扫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数目、大小、形状、回声强度等,然后在斑块区域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检测,观察颈动脉及斑块内部的血流信号变化;颈动脉内中膜的超声表现为由较低回声分隔的两条平行亮线间的区域,其正常声像图特征为内膜表面完整、光滑,厚度<0.8 mm。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9 mm,或者其分叉部厚度不低于1.2 mm,则为内中膜增厚。内中膜局限性隆起增厚不低于1.3 mm,或者高于周围正常内中膜厚度值0.5 mm或0.5 mm以上,或者超过周围正常内中膜厚度值50%,判定为颈动脉斑块。
临床根据斑块回声特点将颈动脉斑块分为4种,即①扁平斑:内膜回声不光滑,偏心性或局部隆起增厚1.3~2.0 mm;②软斑:颈动脉壁呈局限性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弱回声斑块,隆起厚度超过1.3 mm,表面有连续性轮廓回声;③硬斑:斑块局部回声增强,后方有明显的声衰减或声影,其中颈动脉与斑块附着处基底宽为宽底硬斑,附着处基底窄为窄底硬斑;④溃疡型斑:斑块表面粗糙、不平,溃疡边缘呈较低回声,斑块表面缺损长度和深度不低于2 mm,斑块处呈火山口样缺损。其中软斑、窄底硬斑、溃疡斑为易损斑块;扁平斑和宽底硬斑为稳定斑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通过χ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运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35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178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扁平斑37个,软斑37个,溃疡斑41个,硬斑63个(窄底硬斑23个、宽底硬斑40个)。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见表1。从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的软斑、溃疡斑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扁平斑、宽底硬斑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窄底硬斑占比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组中易损斑块占比为71.43%,对照组易损斑块占比为44.3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表2 2组的易损斑块、稳定斑块分布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易损斑块和脑血管意外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血管意外与易损斑块呈正相关(r=0.857,P<0.05)。
3 讨 论
近期有研究发现,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密切联系,颈动脉斑块是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除了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有关外,还与动脉斑块的性质关系甚密,颈动脉斑块脱落是导致脑血管意外的一个常见因素[3]。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决定了斑块是否容易脱落。通常来说,易损性斑块的稳定性较差,比稳定性斑块更易发生脱落。临床研究认为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斑块大小并无直接关系,其主要由斑块类型来决定,也就是说斑块的形态学特征及主要成分决定了斑块是否稳定。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影像学技术,其具有重复性好、无创、分辨力高等优点。颈动脉位置表浅,方便暴露,利用超声技术即可获得满意的超声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学特征、大小及部位,所以临床多运用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来预测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4]。本研究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壁斑块,彩超检查不仅可以准确判定斑块的位置、大小,还能够观察到斑块内部的出血情况以及斑块表面的溃疡情况,同时还能够辨别出斑块的钙化、纤维组织、出血、脂质等情况。颈动脉斑块有多重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斑块有着不同的超声声像表现。扁平斑的表面光滑,局部有增厚或隆起的中等回声,软斑的表面粗糙或光滑,可见局限性的低弱回声,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据国外的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在超声检查下若颈动脉斑块呈低回声,则斑块类型为软斑块,这类斑块可能是脂核部或者血栓,其表面多有连续的轮廓回声[5]。硬斑的局部回声会明显增强,且后方有声衰竭或声影,溃疡斑的表面粗糙,边缘有缺损,回声稍增高或降低。本研究入组的135例患者共检出178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扁平斑37个,软斑37个,溃疡斑41个,硬斑63个(窄底硬斑23个、宽底硬斑40个)。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与斑块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病理特征又与斑块声学特征高度相关,所以可通过分析斑块的声学特征来反映斑块的易损性。易损性斑块包括软斑、溃疡斑和窄底硬斑。不少临床研究都显示典型易损斑块有较多新生血管和大脂质核,无完整纤维帽或仅有薄纤维帽,同时还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或斑块内出血,斑块内部容易出现裂隙,所以容易破裂、脱落[6]。软斑由于内部存在脂核部或血栓,所以斑块质地松软,其表面多有薄纤维帽,所以稳定性差,软斑在超声声像图上多表现为低弱回声。溃疡斑表面无完整纤维帽,缺乏完整纤维帽保护的斑块存在局部组织缺损,其表面粗糙,容易形成血栓,发生脱落后可引起远端血管阻塞;其在超声声像图上的典型表现为表面粗糙、不规则,边缘缺损。硬斑由于存在纤维化或钙化质地,所以较为坚硬,一般不会发生脱落或破裂,但是窄底硬斑由于基底部附着部位过窄,在血流冲击的剪切力作用下也容易发生脱落而引起血管栓塞,所以临床将纳入易损斑块之列[7-8]。扁平斑、宽底硬斑为稳定性斑块,这类斑块的典型病理特征为纤维帽较厚、纤维成分多、脂质成分少、底部可见明显钙化,斑块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破裂,所以不容易导致脑血管意外[9]。
表1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软斑、溃疡斑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扁平斑、宽底硬斑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易损斑块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国内多篇文献报道相符,说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以易损斑块为主,提示易损斑块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血管意外与易损斑块呈正相关(r=0.857,P<0.05)。这一结果与乔锋利等[10]的文献报道结果相符,说明颈动脉易损斑块会增加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其是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显著相关,易损性斑块的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对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预测患者的脑血管意外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1] 方占军,高启旺,张连杰,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软硬度[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659-661.
[2] 钱怡宁,张茁,勇强,等.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5):358-360.
[3] 袁公贤,汪迎晖,任江华,等.超声B-flow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检测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9):658-660.
[4] 纪文洋,蔡美卿.颈动脉斑块检测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754-3755.
[5] Hjelmgren O,Johansson L,Prahl U,et al.A study of plaque vascularization and inflammation using quantitative contrast-enhanced US and PET/CT[J].Eur J Radiol,2014,83(7):1184-1189.
[6] Siewiorek GM,Loghmanpour NA,Winston BM,et al.Reproducibility of IVUS border detection for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ssessment[J].Med Eng Phys,2012,34(6):702-708.
[7] 李敏,薛群,董万利.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021-2022.
[8] 秦川,王勇,蔡虹,等.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9):818-820.
[9] 周雅芬,鲍红丹.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探讨[J].浙江医学,2011,33(1):79-81.
[10]乔锋利,袁建军,陈雪英.超声造影在评价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63-1664.
(2016-07-22收稿)
欢迎投稿 欢迎征订 欢迎垂询广告业务
518109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R743
A
1007-0478(2017)02-0139-03
10.3969/j.issn.1007-0478.2017.02.015